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融合器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PLIF ) 因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1,2] ,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退行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是PLIF术后因硬膜囊及神经根的牵拉刺激会产生术后疼痛,治疗腰椎滑脱术后一过性下肢麻痛的发生率较高. 1982 年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首次出现,与传统PLIF相比,经椎间孔入路可以最小限度地减少神经收缩,降低神经根损伤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术中对硬膜囊、神经系统造成的创伤较小,较好保存小关节及健侧椎板等结构,对脊柱力学结构影响较小,相对安全系数较高. 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通过椎旁微小切口经Wiltse 入路到达病变部位,通过自然肌间隙进入,减少对椎旁软组织的广泛剥离,相比于前两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患者下床时间更早,疼痛缓解更快.MIS-TLIF 疗效确切,优点突出,但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明显提高. MIS-TLIF操作空间狭小,解剖标志显露不全,操作难度高,学习曲线陡峭[3,4] ,妨碍未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进行充分的减压和终板准备,并且有可能导致并发症[5] ,术者往往需要积累大量开放手术经验方能熟练应用此术. 本文对MIS-TLIF术中融合器的临床应用进行文献分析,旨在指导MIS-TLIF在临床中更好的操作.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S )是指有活性的在位内膜细胞在子宫体以外发生黏附、侵袭并形成新生血管,最终导致异位病灶生成的病理过程.该疾病具有痛经逐渐加重、卵巢
期刊
乳房下垂是相对于挺拔、紧实的乳房形态的衰老表现,与年龄增长、体重骤减、妊娠哺乳、吸烟、隆乳术后延迟效应及发育畸形等因素相关[1,2]. 主要表现为乳头乳晕复合体( nipple
期刊
膀胱结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常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结石等疾病[1]. 膀胱结石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传统开放膀胱切开取石术、经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