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历史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思考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elra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中学历史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在改革中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在三维目标上的重大变化,实质上是集中体现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培养目标”的课改方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但在这场课改的“革命”中,通过三维目标的改变,从教师的主体地位转让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是不小的挑战。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问题就更为突出。
  一、问题与困惑
  首先,突出的是一个总体性的问题,因为分而述之,把三维目标分为三个目标,导致教师在设计思路也容易出现目标的割裂,未予以整合。
  此外,各个具体的目标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技能目标不落实。知识与技能,“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知道‘是什么’、会重复‘怎么做——这样做’”。“是什么”是知识的问题;“重复‘怎么做——这样做’”指的就是技能问题。教师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在“是什么”的问题上叙述过重,“重复怎么做”等技能目标阐述不足。
  1.过程与方法目标不到位。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在理念上的突破性创举,却也是最让老师感到困惑所在。,“其概念的不确定性受到了质疑,加之这一目标尚未完善,少了些可操作性,更让人平添茫然”,直接导致众多老师连最基础的表述都存在不够精确这一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切实际,突出表现为或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或设定上空洞。“学生从历史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和做题技巧,很难获得情感的愉悦和价值观上的熏陶,历史课上缺乏心与心的共鸣和沟通。”
  二、原因简析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研究过去,而是得到一些历史的修养,实现历史知识与思想方式的迁移——正确认识自己,更好解读今天和迎接未来。”教师明确这一点是关键。
  对中学历史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思考
  随着课改的深入,中学历史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在改革中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在三维目标上的重大变化,实质上是集中体现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培养目标”的课改方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但在这场课改的“革命”中,通过三维目标的改变,从教师的主体地位转让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是不小的挑战。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问题就更为突出。
  三、问题与困惑
  首先,突出的是一个总体性的问题,因为分而述之,把三维目标分为三个目标,导致教师在设计思路也容易出现目标的割裂,未予以整合。
  此外,各个具体的目标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技能目标不落实。知识与技能,“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知道‘是什么’、会重复‘怎么做——这样做’”。“是什么”是知识的问题;“重复‘怎么做——这样做’”指的就是技能问题。教师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在“是什么”的问题上叙述过重,“重复怎么做”等技能目标阐述不足。
  四、过程与方法目标不到位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在理念上的突破性创举,却也是最让老师感到困惑所在。,“其概念的不确定性受到了质疑,加之这一目标尚未完善,少了些可操作性,更让人平添茫然”,直接导致众多老师连最基础的表述都存在不够精确这一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切实际,突出表现为或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或设定上空洞。“学生从历史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和做题技巧,很难获得情感的愉悦和价值观上的熏陶,历史课上缺乏心与心的共鸣和沟通。”
  五、原因简析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研究过去,而是得到一些历史的修养,实现历史知识与思想方式的迁移——正确认识自己,更好解读今天和迎接未来。”教师明确这一点是关键。
  但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常见问题却集中表现为:重形式,轻实质;重手段,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矫枉过正式的“以学生为本”培养模式,多数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诸如问题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等,什么火了就用什么,因材施教考虑的少。此外,过高、过空的思想教育灌输现象根深蒂固、屡见不鲜,“生硬联系”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即在于教师史学专业功底和教学专业能力的欠缺。
  而长期依赖教师已然成为习惯的学生,面对教师忽然之间的放手,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最终造成在学习中力不从心。
  于是,在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之后,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课改理念下,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因为对三维目标理解的偏差而出现的教学设计上不足,归根究底还是教育理念未曾真正改观。
其他文献
【摘要】探究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笔者从整合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几方面入手构建探究式物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构建;探究式物理课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应促进学生自主
期刊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作者认为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可以尝试以下措施:一、启发性课堂教学;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四、良性竞争;五、心理激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中下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认为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关键词】调动;物理;积极性  一、启发性课堂教学  (一)指
期刊
【摘要】物理实验在中学阶段物理学习中具有不可获缺的地位,而在这一重要领地中,物理教师如何发挥其主导地位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就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处的角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育目标;物理实验;学生心理特点;教师角色变换  引言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期刊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观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教学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而在于综合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能力;培养;高中音乐  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
期刊
历史图画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与重视既往事实的一种重要载体,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图画不仅具有知识的传播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效,承担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的任务。历史图画是一个非常好的直观教具,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如能巧妙、恰当地使用历史图画教学,就可以达到事
期刊
【摘要】生成语言学的领军人物乔姆斯基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始终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  【关键词】语言学;生成语言学  一、乔姆斯基——重句法轻语义  乔姆斯基对“
期刊
【摘要】学院制作为一种大学管理制度产生于中世纪,并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综合性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文章以学院制管理模式为研究视角,剖析了国外大学学院制财务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认为“统一领导,集中核算,两级管理”模式是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大学; 财务管理体制; 学院制  大学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类特别组织机构,具有与一般社会机构所不同的组
期刊
【摘要】高职校园文化不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创新基地,而且还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同时,先进的校园文化又是高校的灵魂、师生凝聚力的源泉和提高提高校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活跃于校园中各种文学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学活动;校园文化;导向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较差的现象,作者通过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所得出,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习惯;学生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在学校体育界中取得了共识。如何把它真正变成有效的学
期刊
【摘要】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快,信息技术知识的淘汰越来越快,现在在信息技术课上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快就会被遗忘被淘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教学;信息素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和科学技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高度信息化,这就需要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