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的快意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10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性的、变了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
   这心灵隐藏在我们生命的深处。一旦面对它,就会感到这原是一片易感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在这里,一切社会经历都化为人生经历,一切逝去如烟的往事都记忆犹新、依然活着,一切苦乐悲欢都化为刻骨铭心的诗……
   守着自己,便保护自我的完整;守着自己的秘密,便保存一份自享的生命内容。心灵是躲避世间风雨的伞,是洗刷自己和使灵魂净化的忏悔室,是重温人生的唯一空间,是自己的梦之乡……
   然而,它受不住永远的封闭,永远的自知、自解、自我安慰,它要撞开围栏,把这个“真实的本质的自己”袒露给世界;或者打开一条缝隙,透露出紧锁其间、幽闭太久的风景;或者期盼一位闯入者,让心灵自己经受一次充满生气的风暴……
   心灵渴望表白——人类艺术由此而起源。这也是真正的艺术创作充溢着快感的缘故。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转换的过程,即把最深刻的生命——心灵,有姿有态、活生生地呈现出来。这过程是宣泄,是倾诉,是絮语,是呼喊!让心灵一任自然,艺术便获得生命。 摘自《广州日报》2011.12.20
其他文献
丹尼尔·T·威林厄姆说,大部分人在完成任务时,不去思考,反而依赖记忆,他们认为记忆系统是可靠的,而且提供信息又快又省力。当你在语文课上投影一张风景图,让学生找出景物并说说特点,学生能够瞬间反应,并且很全面。因为人的视觉系统可以即时捕捉复杂的画面。而你要让学生去思考一个问题,就会发现很缓慢,要他们一直集中精神去思考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大脑不是马上去努力思考,而是千方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