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要建立语文课程多元化、多样化的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评价 语文素养
一、设计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素质教育观。
1.知识系列评价。教材把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化了,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节课,每一个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要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技能,从而达到进一步加深对原来知识的理解。
2.能力系列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在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必要的教学活动,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语文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可以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信息资料获取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非智力因素系列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社会的评价相结合,以使评价更趋向于科学化、客观公正化。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要通过口语交际评价,让学生愉快地从事口语交际实践,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及时指导,可以让学生组成“评审团”进行评价。“评审团”对每个演讲评语必须是黑白分明。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自编自演课本剧,但要注意把握广度、深度和品位。评价方式依然是: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形成,有利于老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即“三优生”,可以允许免试,让这部分学生向深度广度发展。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也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评价内容的时区化
评价内容的时区化是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来讲,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区间上来讲,在学校应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社会活动的评价。实施这样的评价,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实现这种时区的评价,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
四、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科学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一要把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二是要把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三是把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评价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评价。从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过程,并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如使用肯定和赞赏的语言的效果评价方式:“你说的真好,能不能再说一遍?”“你真聪明,和别人想的就是不一样!”“你今天真勇敢!敢举手了。”回答错了,更需要鼓励:“再想想,你定会弄明白的。”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功欲望,使其获得满意的评价和成功的快感,在愉快的情感中去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评价 语文素养
一、设计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素质教育观。
1.知识系列评价。教材把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化了,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节课,每一个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要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技能,从而达到进一步加深对原来知识的理解。
2.能力系列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在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必要的教学活动,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语文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可以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信息资料获取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非智力因素系列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社会的评价相结合,以使评价更趋向于科学化、客观公正化。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要通过口语交际评价,让学生愉快地从事口语交际实践,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及时指导,可以让学生组成“评审团”进行评价。“评审团”对每个演讲评语必须是黑白分明。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自编自演课本剧,但要注意把握广度、深度和品位。评价方式依然是: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形成,有利于老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即“三优生”,可以允许免试,让这部分学生向深度广度发展。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也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评价内容的时区化
评价内容的时区化是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来讲,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区间上来讲,在学校应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社会活动的评价。实施这样的评价,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实现这种时区的评价,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
四、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科学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一要把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二是要把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三是把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评价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评价。从评价领域而言,它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过程,并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如使用肯定和赞赏的语言的效果评价方式:“你说的真好,能不能再说一遍?”“你真聪明,和别人想的就是不一样!”“你今天真勇敢!敢举手了。”回答错了,更需要鼓励:“再想想,你定会弄明白的。”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功欲望,使其获得满意的评价和成功的快感,在愉快的情感中去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