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为了解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便于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2011年1月~6月在我院生产孕妇200例。结果 大部分孕妇对产褥期乳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计划生育婴儿的护理及早教等方面的指导缺乏科学的认识。结论 需采取多种形式对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从而使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保证母婴身心健康。
【关键词】产褥期;健康教育;调查
产褥期是产妇恢复体力,进行生理心理双方面协调的过程,也是开始适应母亲角色并承担责任的重要时期。多数妇女,尤其是初产妇,需要从妊娠和分娩的不适中恢复,又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及对婴儿的护理及早期教育,会使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加之由于产褥期相关知识的缺乏,又会影响产妇生理心理的调适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做好产妇产褥期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产后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2011年1月-2011年6月 入住我院待产的孕妇200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8.4岁;本科以上学历45.0%;首次妊娠77.0%;首次分娩87.5%;市级以上医院做产前检查的96.0%。选择沟通良好、表达清楚、愿意配合调查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妊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除外)
1.2方法 问卷内容除一般资料外,主要包括产后4-6h排尿的意义、保持会阴清洁的方法、恶露观察的意义等14项内容,以及孕期接受分娩相关知识来源。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2结果
2.1孕妇对产后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见表1
2.2孕妇对产后相关知识认知的来源研究对象对产后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56.5%),亲朋好友(25.5%),医务人员(12%),媒体(3.5%),宣传栏(2.5%)。
3讨论
3.1产褥期健康教育的意义:从表1可见,相当一部分孕妇对产后相关知识缺乏科学认知。产褥期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个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度疲劳,分娩的痛苦,体力消耗大,以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产妇还需要从妊娠、分娩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接纳家庭新成员及新的生活方式,承担护理婴儿担当母亲的角色及责任,此时若缺乏相关知识,将不利于产后康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而健康教育对产妇康复和适应角色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产妇解除思想负担,增强信心,使产妇建立和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顺利度过产褥期,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3.2产后健康教育措施
3.2.1门诊健康教育:研究对象中,高龄孕妇少,文化程度比较高,初产妇多,大部分在市级以上医院接受产前检查,说明孕妇对卫生期保健重视程度高。因此,应建立健全与产前检查登记、存档制度[1],保管好每一位孕妇就诊的资料,在孕妇学校门诊通过观看录像、幻灯,分期、分批对孕妇及家属进行产褥期与新生儿护理、保健、儿童早教知识宣传,并由专人指导孕妇练习分娩配合(如放松术、呼吸控制方法等)、母乳喂养技术;在儿童早教门诊由经过专业培训护士讲解、指导,沐浴、游泳、新生儿抚触,出生后4h既可进行(用敷贴封贴脐部),每次游泳15-20min,抚触10-15min,每周1-2次,促进感、知、运动系统的早期发育[2]。出生后3d既可进行听力及新生儿疾病筛查 ,利于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公示儿童保健中心咨询真电话,随时解答相关问题。
3.2.2加强对助产士相关知识及素质培养,提高助产士对产妇健康教育的能力。产妇自宫口开大3cm至产后2h均在产房观察,产妇与助产士接触时间长,助产士较好掌握专科基础护理知识、应对经验、边缘学科知识(如人文知识,生活保健知识)、健康理论和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指导、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注意语言技巧及沟通艺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产妇及家属更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3.2.3建立产后延伸服务体系,走进家庭、走入社区。当前由于医院工作范围及人力资源的局限,健康教育仅限于医院内,而忽略了社区及家庭中个体化教育。对于产后延伸服务体系的建立,进行产后延伸服务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产妇出院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测试,以便了解产妇对产褥期健康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以使社区护理服务进一步跟进。其次建立与社区、家庭间的电话回访机制,随时了解情况,回答产妇问题。定期伸入社区进行进座、示范宣教等。
参考文献
[1]刘桂香,杨殿一.妇产科护理学[M].第一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44
[2]潘淑琴.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在妇幼保健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3):3
表1200例孕妇对产后相关知识知晓率
【关键词】产褥期;健康教育;调查
产褥期是产妇恢复体力,进行生理心理双方面协调的过程,也是开始适应母亲角色并承担责任的重要时期。多数妇女,尤其是初产妇,需要从妊娠和分娩的不适中恢复,又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及对婴儿的护理及早期教育,会使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加之由于产褥期相关知识的缺乏,又会影响产妇生理心理的调适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做好产妇产褥期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产后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2011年1月-2011年6月 入住我院待产的孕妇200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8.4岁;本科以上学历45.0%;首次妊娠77.0%;首次分娩87.5%;市级以上医院做产前检查的96.0%。选择沟通良好、表达清楚、愿意配合调查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妊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除外)
1.2方法 问卷内容除一般资料外,主要包括产后4-6h排尿的意义、保持会阴清洁的方法、恶露观察的意义等14项内容,以及孕期接受分娩相关知识来源。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2结果
2.1孕妇对产后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见表1
2.2孕妇对产后相关知识认知的来源研究对象对产后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56.5%),亲朋好友(25.5%),医务人员(12%),媒体(3.5%),宣传栏(2.5%)。
3讨论
3.1产褥期健康教育的意义:从表1可见,相当一部分孕妇对产后相关知识缺乏科学认知。产褥期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个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度疲劳,分娩的痛苦,体力消耗大,以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产妇还需要从妊娠、分娩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接纳家庭新成员及新的生活方式,承担护理婴儿担当母亲的角色及责任,此时若缺乏相关知识,将不利于产后康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而健康教育对产妇康复和适应角色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产妇解除思想负担,增强信心,使产妇建立和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顺利度过产褥期,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3.2产后健康教育措施
3.2.1门诊健康教育:研究对象中,高龄孕妇少,文化程度比较高,初产妇多,大部分在市级以上医院接受产前检查,说明孕妇对卫生期保健重视程度高。因此,应建立健全与产前检查登记、存档制度[1],保管好每一位孕妇就诊的资料,在孕妇学校门诊通过观看录像、幻灯,分期、分批对孕妇及家属进行产褥期与新生儿护理、保健、儿童早教知识宣传,并由专人指导孕妇练习分娩配合(如放松术、呼吸控制方法等)、母乳喂养技术;在儿童早教门诊由经过专业培训护士讲解、指导,沐浴、游泳、新生儿抚触,出生后4h既可进行(用敷贴封贴脐部),每次游泳15-20min,抚触10-15min,每周1-2次,促进感、知、运动系统的早期发育[2]。出生后3d既可进行听力及新生儿疾病筛查 ,利于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公示儿童保健中心咨询真电话,随时解答相关问题。
3.2.2加强对助产士相关知识及素质培养,提高助产士对产妇健康教育的能力。产妇自宫口开大3cm至产后2h均在产房观察,产妇与助产士接触时间长,助产士较好掌握专科基础护理知识、应对经验、边缘学科知识(如人文知识,生活保健知识)、健康理论和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指导、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注意语言技巧及沟通艺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产妇及家属更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3.2.3建立产后延伸服务体系,走进家庭、走入社区。当前由于医院工作范围及人力资源的局限,健康教育仅限于医院内,而忽略了社区及家庭中个体化教育。对于产后延伸服务体系的建立,进行产后延伸服务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产妇出院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测试,以便了解产妇对产褥期健康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以使社区护理服务进一步跟进。其次建立与社区、家庭间的电话回访机制,随时了解情况,回答产妇问题。定期伸入社区进行进座、示范宣教等。
参考文献
[1]刘桂香,杨殿一.妇产科护理学[M].第一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44
[2]潘淑琴.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在妇幼保健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3):3
表1200例孕妇对产后相关知识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