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七)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0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Ⅰ卷(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括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山(麓) (露)面 泄(露) (绿)林 (戮)力同心
  B.(闾)左 伛(偻) (膂)力 (履)约 不绝如(缕)
  C.(汲)取 (棘)手 (亟)需 舟(楫) (诘)屈聱牙
  D.(召)见 (肇)事 预(兆) 泥(淖) 桂(棹)兰桨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冒然 貌和神离 宁缺毋滥 俯首甘为孺子牛
  B.枉然 名门旺族 自出机杼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殊不知 毁家纾难 至高无尚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D.偌大 如虎填翼 家资磬尽 城头变换大王旗
  3.依次在下列各句横线处填人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重建投资者的信心,纽约证交所主席请________在家的约翰·李德再度出山。
  ②数码革命对传统胶卷业务的威胁几年前就引起了柯达的警觉,该公司也在__________收入渠道,其用于医疗领域的数字成像产品赢利状况一直不错。
  ③近年来,外商年均对华投资差不多为500多亿美元,美国企业约占1/10。显然,美国企业_______对中国投资________获利不少。
  A.赋闲 拓宽 因/而 B.消闲 开拓 因/而
  C.赋闲 拓宽 为/而 D.消闲 开拓 为/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画家梵高在其刚进入画坛时,曾经遭到一些批评家的冷眼旁观,但他最终凭借其优秀的作品,征服了评论者乃至整个世界所有爱好绘画艺术的人们的心。
  B.莫利斯·李察·轩尼诗先生是轩尼诗家族的第八代传人,他本人就拥有一家葡萄种植园,加之对于轩尼诗品牌及品质的力求完美的热情,以及对家族传统的忠诚与支持,使得他成为干邑地区举足轻重的人物。
  C.台湾地震惊动了大陆亿万人民的心,大陆人民为台湾民众肝脑涂地,纷纷慷慨解囊,帮助台湾人民渡过难关。
  D.八十年代初,“香港制造”的电视剧进人中国内地,《霍元甲》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时万人空巷的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动物学家认为,狗早已丧失了本能行为,因而不值得进行生态学意义上的细致观察。分子基因学等很多学科都把对狗排斥在研究目标之外。
  B.虽然这本书代表的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过程,但只要能给你一点点鼓励,或是共鸣,或是对年轻的一段回想,那就值得!
  C.经过严格训练、选拔和考核,担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梯队已经组成,并完成了综合性演练。
  D.比起伊拉克“选民”曾经100%地选举大独裁者萨达姆连任的闹剧,金鹰奖还是比较严肃的。金鹰奖组委会事前也屡次三番地公开表达了“打假”的决心。打假显然不是假打,“决心”的结果是——择拣了茂盛的菜叶后,枯蔫的茎秆也所剩无几了。
  6.相传,曹尚书初到江西吉水,听说有神童解缙能诗善对,就想当面试试。曹尚书有意奚落解缙,关了公寓大门,让他走偏门而进,并出上联,欲难之。小小解缙不卑不亢,对出了下联。曹尚书一听,暗暗称妙。根据上联选出下联对得最好的一句是
  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
  A.大才有志恨门低 B.大鹏有志恨天低
  C.大志有才喜路宽
  D.大才有心喜路宽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于1962年到1964年在6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比较性社会调查,他在写成的《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这样一种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化的转变,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②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都属于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同一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侧面,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我们既不能要求先有现代人,再去创造现代社会,也不能要求先有现代社会,再去造就现代人。人的现代化势必会引发社会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也势必会推动人的现代化,而且其最终目的也是人的现代化。然而,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人是实现现代化的主体,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先导作用;从整体上说,人的现代化应比社会现代化超前一步,不可设想社会现代化的水平会超出人的现代化水平。
  ③在21世纪来临之前,我国确立了一个宏伟的发展目标——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在发达国家已经现代化了的背景下走上现代化之路的,能否致力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鼓舞下曾一度认为,只要把当年大跃进和学大寨的那股子劲头拿出来,再引进点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就可以把现代化“干”出来。然而时过不久,如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艰难的局面,关键问题在于国民素质低下一样,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刚一深入,国民素质问题就立刻凸现了出来。在经历过一番痛苦的探索之后,人们终于发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从外国引进,而国民素质却无法从国外引进;如果国民的素质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或是引进的先进设备安装后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而长期搁置不用,或是上当受骗,把陈旧过时的设备引进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国民素质犹如现代化的基石——只有坚硬的基石,才能托得起高耸的大厦;尽快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提高国民素质。
  7.对于第一段中英格尔斯的几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实现了人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B.只要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就实现了人的现代化。
  C.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
  D.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也就不会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8.第二段说“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同一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侧面,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与此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同步进行,实现了人的现代化,也就实现了社会现代化,反之亦然。
  B.社会现代化由人的现代化引发,又反过来推动人的现代化。
  C.人是现代化的主体,起先导作用。人的现代化应走在社会现代化的前面。
  D.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缺 一不可。
  9.对第三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我国能否致力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B.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C.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确定的工作重点出现了失误。
  D.我国要尽快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提高国民素质。
  10.对第三段所给信息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不能靠大“干”。
  B.每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会遇到国民素质低下的严重阻碍。
  C.一个国家如果国民素质低,就会带来阻碍现代化进程的一系列问题。
  D.我国现代化尚未实现,就是因为国民素质太低。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从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绣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绣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绣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绣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
  1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君不可以不(戚) 戚:忧愁。
  B.斩(关)赴爽。 关:要塞。
  C.凡人在难,犹或(恤)之 恤:救助。
  D.诱(竟)以全归 竟:终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辛氏“明鉴”的一组是
  ①魏其不昌乎
  ②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③为人执鞭而弃其事
  ④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⑤诱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⑥会至蜀果反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帝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欣喜异常。宪英知道后,认为他缺乏忧患意识,国运难以长久。
  B.大将军曹爽与太傅俱受明皇帝临终之托,曹爽却大权独揽,谋篡帝位,被宣帝诛杀,是他罪有应得。
  C.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D。钟会有反心,在他做镇西将军时,请羊诱任随军,羊诱固辞,帝又不允,只好依母命而行,终化险为夷。
  15.下列对原文的人物与写法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宪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她从魏文帝被立为太子后的喜形于色中,预见到魏国的国运不会长久。
  B.宪英以忠义仁恕教育自己的儿子,使羊诱在钟会反叛之时保全了自己。
  C.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羊耽的妻子辛氏,表现她“聪朗有才鉴”。
  D.羊祜曾经送给宪英一双锦被, “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这件事表现她的“明鉴俭约”。
  
  第Ⅱ卷(共4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古之君子人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再宿武关
  李 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溪送客愁。
  [注]李涉元和年间曾官太子通事舍人,因事贬谪出京;后复召为太学博士,不久又因事罢官,流放桂粤。本诗即写于他第二次罢官出京(秦城,指京都长安)过武关之时。
  (1)“乱山高下”有两层意思,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写“愁”方法巧妙,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任选两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_____________________,克终者盖寡。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①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②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入梦的童谣早就听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串脚印都跳到了门外……懂事的时候,我就试图 接近那扇门,有时间就与它培养感情,跟它说话,给它唱歌,向它做鬼脸儿……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啊!
  ③后来,我可能是长大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扇门竟訇然地向我洞开了。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跑呵跳呵,朋友也多起来,调皮的鸟,溢香的花,青翠的山,幽蓝的湖,还有伙伴的友情,对知识的求索,对异性那种神秘而清纯的爱慕……排山倒海地向我堆来。穿越过一段时间的隧道,我终于跨过了这扇既陌生又熟悉的大门。
  ④由小男孩迅速长成个小伙子,这不能不算是大自然对自己的慷慨。那扇绚丽芬芳的五彩门已经被丢在身后了,喜欢在门前徘徊的我,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空濛寂寥,于是便发现了自己的孤独。总想把甜蜜和痛苦都揉进梦里,让一个清丽修长的身影夜夜光着脚熨干我潮湿的情绪;总想把静谧和骚动都捏进指缝,让一个绵软的笑时时眯着眼流入我荒凉的田野。
  ⑤这就是我所踏上的青春的阶梯吗?这样的年龄悄悄地来了,这样的季节悄悄地来了,谁也无法拒绝,谁也无法回避。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它不仅奔流着执著的血浆,还燃烧着热情的生命。清晨,我在它呼吸中醒来;夜晚,我在它的抚慰中睡去;仅仅是在短暂的瞬间,我便迎来了青春之门,我便告别了青春之门,向人生的又一新领域奋力攀登。仅仅是在短短的路途中,便留下了一生中最多最多的回忆。
  ……
  ⑥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使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中不停地颠簸。
  ⑦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你看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的不分明是一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么?
  ⑧人生就像是小姑娘跳方格格一样,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跨过一扇又一扇庄严的大门。
  (赵东《青春之门》)
  19.作者在跨进青春之门之前和跨过青春之门之后,各有怎样的感受(6分)?
  答:跨进青春之门之前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
  跨进青春之门之后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为什么写跨进青春之门之前用大量篇幅,而写跨进青春之门只用一小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何理解文章末尾的“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②段写“心儿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每一串脚印都跳到了门外”,着重表现“我”对童年时代单调生活的厌倦。
  B.第⑥段“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运用比喻,写出了青春一去不返。
  C.第②段结尾说:“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啊!”写出了“我”对青春的迷惘。
  D.本文线索清晰,语言华美,耐人寻味,含蓄地表达了珍惜青春,热爱生命的思想。
  E.文章结尾用“小姑娘跳方格格”的精彩比喻,表达了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走完整个人生历程的愿望。
  
  六、(12分)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4分)
  ①多么可爱的早晨,多么宁静的早晨!
  ②而且,那啼叫变得低沉而亲切,仿佛是在相互间照应。
  ③一群麻雀从树上翩然而下,如一阵落叶,翅羽上染着淡红色的阳光。
  ④我想,这一定是一个友爱又不甘寂寞的集体。
  ⑤这时,一枚黄叶轻轻落在我的额际,我一抬头,看见朝阳正跳跃在山脊,枝头的黄叶熠熠闪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干细胞”下定义。(4分)
  ①干细胞是一种早期的原始细胞。
  ②这种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
  ③这种细胞虽然是早期的原始的,却能够高度增殖。
  ④这种早期的原始细胞不仅能够高度增殖,还可以多向分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用简明通俗的语言表述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不超过20个字,4分)
  有人对“出类拔萃”这一成语中的“拔萃”作了如是诠释:认为一个人“出类”既难,“拔萃”则更需要付出双倍艰辛,冒着双倍的风险,因为“拔萃”往往需要(或意味着)“拔”掉某些拥戴着既有的智慧成果的桂冠,往往同时宣布着另一项领衔成果的出现,或对某项既定结论的突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话题作文。
  一个雕塑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相貌越来越丑了,尽管五官、肤色没变,却怎么看都是一脸的“狡诈”、“凶恶”、“古怪”,非常可怕。
  他遍访名医,均无效果。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一座庙宇时,向一位长老倾诉了自己的苦衷。长老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治,你必须为我先做一点工作——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像。雕塑家接受了这个条件。
  半年后,工作完成了,同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相貌已经变得神清气朗、端正庄严。
  他感谢长老治好了他的病。
  “不”,长老说,“是你自己治好的。”
  此时,雕塑家已找到了自己“变丑”的病根——过去两年,他一直在雕塑夜叉!
  正所谓“相由心生,相随心灭”。一个人的心态竞有如此神奇的作用。
  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其他文献
领队:韩建超,安平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校、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衡水市“三优”标兵,有教学论文及学生习作获国家,市级奖励。  领队感言:古人曾说过,文无定法,一篇好的作文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倾注于笔端,不矫揉造作也不装腔作势,在思考和创造中表现自己的作文。写作文是在找一个心灵的空间,希望大家在这里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作一次倾诉,情感作一次释放!    微笑的紫罗兰  曲 
期刊
现代文阅读中,所谓“重要句子”,一般包括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等。做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首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把语段或篇章的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把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与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对于选择性试题,要注意辨析对句子不同解释之间的细微差别,常见的干扰法有:用已然替换未然,用部分代
期刊
曾经读过不少描写黄昏的诗文,读过茅盾笔下那气势雄浑的黄昏,也读过何其芳笔下那寂寞惆怅的黄昏,还读过诗人勃洛克那缠绵悱恻的黄昏……惟独唐代诗人李商隐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略带伤感的咏叹,在头脑中还留下些许印象。然而,前不久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黄昏》,我却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觉,茫然地静坐在窗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自己是被季先生那瑰丽的想像所打动,还是被文中那轻梦般的黄昏所折服。总之,
期刊
舞蹈是一门艺术,精湛的艺术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优秀散文《观舞》,就生动地描写了一场令人如痴如醉,心旌摇曳的舞蹈。  高超的艺术总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高氏以他细腻善感的心灵,驱动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舞者之美。无论是前半部分写舞者群像,还是后半部分刻画舞者个体,作者既以生花之笔描写了舞蹈的形式之美,使读者如亲临剧场,目睹了异彩纷呈的舞姿,更以敏锐的洞察力,开掘了舞蹈艺术的
期刊
《依水而居》是一篇撼人心魄且又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散文佳作。  水是生命之源,远在二千年多前的老子就曾说过:“上善若水。”他认为最理想的生存方式应如流水,它看似柔弱,但即使是平静无澜的水流下面也潜伏着巨大的力量,具备这种柔韧的品质,人就能处于不败之地。而在现代社会就有一个柔弱的女子与同样柔弱的水结下了这样的不解之缘:雨季出生,依水而居,“水悄无声息地浸染了我的性格和气质”,那就是“不论多么巨木的苦楚
期刊
柯灵是现代散文名家,写这篇散文时,他才二十多岁,在这篇干字文中,他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希望避开当时的黑暗现实,远离尘嚣,寻找一个宁静美好的所在。  文中描绘的巷,并不是特定的那一条巷,而是“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它不是乡村的陋巷,不是上海的里弄,也不家北地的胡同,它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作者写小巷的深长和曲折,写围墙上的苔痕和藤萝,斜墙里的修竹和桃花,写关闭着的墙门,门口躺着的狗,
期刊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虽时空遥隔,却有着相似的氛围与情感。两位作者借助于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以简淡而又厚重、质朴实则丰美的语言,写尽了沉郁如歌、醇厚似酒的人生况味,情思深沉而和谐,令无数沉静的心涌起对生命、对亲情的渴望与尊重——可谓净土相伴人生,悲歌长吟亲情,在两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以“细节描写和情感体验”为共同的切入点,以训练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感受鉴赏能力为重点,以增强学生阅读与写
期刊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括号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蹊(跷) (侥)幸 拂(晓) 百折不(挠) 分外妖(娆)  B.(撇)弃 (瞥)见 (憋)闷 衣不(蔽)体 徇私舞(弊)  C.作(祟) 墨(黜) 笨(拙)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D.石(碣) 拜(谒) 衣(褐) 浪(遏)飞舟 (竭)泽而鱼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
期刊
高一那年的暑假,天气热得令人烦躁。  麦苗苗整天整天地呆在家里,除了看书便是画画。这是她最喜欢的两件事情。上学时她天天盼着有一个漫长而悠闲的假期,让她可以从容不迫地读她喜欢的书,画她想画的东西。可是现在,她却不见得很快乐。  她觉得压抑极了、仿佛有什么东西压制着她原本灵动的头脑,使她变得无精打采却又极度敏感。  这种压抑感大概从她刚开始念高一时就有了吧、她想起了她的中考,那个令人沮丧的分数让她的父
期刊
提起郭沫若,人们往往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盘》、《雷电颂》等作品。其实,他的小品文也写得清纯自然,别有情趣。其中,散文诗《白鹭》可以视为他的代表作,《白鹭》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文中作者用凝练、新奇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总观全文,文章虽小,唯美俱全,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它的美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调和与对比的图画美    调和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在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