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科目,这个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准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个能力对数学科目而言十分重要,和目前推崇的素质教育并不冲突。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应该从小抓起,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计算准确性
数学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贯穿小学的各个阶段,同时在各大考试中都占较大比重。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和基础,尤其是低年级,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准确的计算率是日后做应用题和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考试结果,会发现学生做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计算能力差,同时计算准确率低。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效果,教師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保证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要从低年级做起,重视学生的口算教学,这样才能为学生高年级的更深层就计算奠定基础。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率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性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小学生的大脑思维受到限制,小学生阅历和经验简单,思维比较简单,思维方式固定化,在计算时不能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题目时,不会找到简单的计算方式,而是仍然采用一般化的计算方式,倒致计算步骤多且复杂,这样学生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计算,又容易出现错误,导致学生的计算耐心降低,看到较难的题目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其次是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计算题虽然是数学中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仍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法则,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和心算能力,知识储备和能力结合才能保证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小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无论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有多强,只要基础知识、运算法则没有掌握仍然不能保证准确性;还有一个影响计算准确性的因素是大多数学生在做完计算题后认为题目做完了,就不管了,不会回头检查和验算,因此学生计算准确性较低。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途径
2.1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技巧
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教师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技巧,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是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是
什么,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因材施教,找到适合的培养学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全面了解数学的计算知识,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同时刚开始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难度不能太大,适当降低教学题目的难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计算的信心。在遇到计算难度较大的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简化计算步骤,用简单的方式解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找到简化的解题方式,思维得到扩散,长此训练,学生就会掌握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和特点,在遇到复杂题目时会对题目进行变形,将题目简单化。对学习的知识点要及时练习和巩固,加深记忆。例如教师在讲10乘以20时,这道题考察学生的是两位数的乘法,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就会运用普通的两位数乘法的解题方式,即列竖式来解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道题其实可以先讲两个零去掉,变成简单的1乘以2的题目,算出结果后再加上两个零,这样计算就简单很多。
2.2 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题的基础和前提,要保证计算准确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强化基础知识,对计算部分,就是学生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了解加减乘除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不能仅仅对计算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都得有效提高,以此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总结和熟悉计算技巧,这样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不会出现由于概念混淆或者计算法则不明确造成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学生做完题目后,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检查,往往在检查的过程中会发现由于自身粗心出现的错误,一方面学生能查缺补漏,在下次做题时避免出现同类的错误,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小养成检查和验算的良好习惯,计算准确性自然提高。
2.3 情境教学 转变学生对计算的认识
大多数小学生在接触计算后往往觉得计算枯燥乏味,尤其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传授学生计算的方法、法则和技巧,学生很容易对计算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这样在计算过程中也会容易出现错误。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科目,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中也蕴含很多生活问题,数学科目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价值,转变对数学计算的认识,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计算时,可以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计算:新学期开始了,小花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一本作业本两元钱,一支圆珠笔三元钱,一块橡皮一元,小花买了三本作业本,两支圆珠笔和一块橡皮,问小花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个情景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近,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能让学生陶醉于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提高,同时也转变了学生对计算的认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同时也领略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高准确性的计算能力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教师要从哪个小学低年级抓起,从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态度和习惯。本文在论述了目前影响小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因素后,提出培养数学计算技巧、强化数学基础知识、情境教学等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方法,希望能以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国兵.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计算准确性的途径[J].名师在线,2018(17):29-30.
[2]吴志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13):98+10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计算准确性
数学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贯穿小学的各个阶段,同时在各大考试中都占较大比重。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和基础,尤其是低年级,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准确的计算率是日后做应用题和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考试结果,会发现学生做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计算能力差,同时计算准确率低。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效果,教師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保证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要从低年级做起,重视学生的口算教学,这样才能为学生高年级的更深层就计算奠定基础。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率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性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小学生的大脑思维受到限制,小学生阅历和经验简单,思维比较简单,思维方式固定化,在计算时不能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题目时,不会找到简单的计算方式,而是仍然采用一般化的计算方式,倒致计算步骤多且复杂,这样学生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计算,又容易出现错误,导致学生的计算耐心降低,看到较难的题目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其次是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计算题虽然是数学中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仍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法则,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和心算能力,知识储备和能力结合才能保证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小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无论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有多强,只要基础知识、运算法则没有掌握仍然不能保证准确性;还有一个影响计算准确性的因素是大多数学生在做完计算题后认为题目做完了,就不管了,不会回头检查和验算,因此学生计算准确性较低。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途径
2.1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技巧
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教师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技巧,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是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是
什么,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因材施教,找到适合的培养学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全面了解数学的计算知识,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同时刚开始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难度不能太大,适当降低教学题目的难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计算的信心。在遇到计算难度较大的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简化计算步骤,用简单的方式解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找到简化的解题方式,思维得到扩散,长此训练,学生就会掌握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和特点,在遇到复杂题目时会对题目进行变形,将题目简单化。对学习的知识点要及时练习和巩固,加深记忆。例如教师在讲10乘以20时,这道题考察学生的是两位数的乘法,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就会运用普通的两位数乘法的解题方式,即列竖式来解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道题其实可以先讲两个零去掉,变成简单的1乘以2的题目,算出结果后再加上两个零,这样计算就简单很多。
2.2 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题的基础和前提,要保证计算准确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强化基础知识,对计算部分,就是学生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了解加减乘除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不能仅仅对计算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都得有效提高,以此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总结和熟悉计算技巧,这样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不会出现由于概念混淆或者计算法则不明确造成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学生做完题目后,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检查,往往在检查的过程中会发现由于自身粗心出现的错误,一方面学生能查缺补漏,在下次做题时避免出现同类的错误,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小养成检查和验算的良好习惯,计算准确性自然提高。
2.3 情境教学 转变学生对计算的认识
大多数小学生在接触计算后往往觉得计算枯燥乏味,尤其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传授学生计算的方法、法则和技巧,学生很容易对计算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这样在计算过程中也会容易出现错误。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科目,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中也蕴含很多生活问题,数学科目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价值,转变对数学计算的认识,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计算时,可以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计算:新学期开始了,小花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一本作业本两元钱,一支圆珠笔三元钱,一块橡皮一元,小花买了三本作业本,两支圆珠笔和一块橡皮,问小花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个情景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近,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能让学生陶醉于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提高,同时也转变了学生对计算的认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同时也领略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高准确性的计算能力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教师要从哪个小学低年级抓起,从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态度和习惯。本文在论述了目前影响小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因素后,提出培养数学计算技巧、强化数学基础知识、情境教学等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方法,希望能以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国兵.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计算准确性的途径[J].名师在线,2018(17):29-30.
[2]吴志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13):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