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作家石钟山一夜之间誉满神州。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军人没有故乡》、《白雪家园》10余部,中篇小说《父亲进城》、《大风口》等60余篇,中短篇小说集5部,共计500多万字。
石钟山的创作日臻成熟,题材多样,风格别具。其中《国旗班》被选作初三语文课文。小说《快枪手》被好莱坞导演霍林·休斯金拍成影片《绝命快枪手》。他的“激情”三部曲《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玫瑰绽放的年代》更是家喻户晓、激情“燃”遍大江南北。
2006年初,根据石钟山小说改编的多集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又开始在全国各电视台热播。
激情燃烧,我的初恋没有开花
抛开少年时代懵懂的暗恋不算,我第一次非常正式的恋爱是从1987年开始的。
那年的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23岁的我结识了一个学建筑专业的北方女孩,她叫小雯,与我同龄。我和小雯虽然所学专业不同,而且,她对文学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但我还是被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了。她为人真诚,乐于助人,没有一些女孩子常见的忸怩作态、不矫情。小雯喜欢笑,每一次开心的微笑时,她面颊上的那一对深深的酒窝便越发显出了甜美之态。而且,那时热爱文学的我很希望能通过结交不同领域的朋友,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小雯的知识面很广,只要一见面,天上地下,我们几乎无所不谈,很快就成为很要好的朋友。没有时间见面,我们就写写信、打打电话,说说各自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或是抨击一下时弊,彼此的交往非常愉快。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我和小雯都感觉到了来自对方身上的引力。在小雯生日的那一天,因为高兴,我喝了些酒。在送小雯回宿舍的路上,我鼓起勇气,对她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两颗年轻的心就这样慢慢靠拢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小雯一直相处得很好,两个人不论谁遇到了困难,其中一个都会尽全力去帮忙,周围的朋友常常说我们是叫人既嫉妒又羡慕的一对。那时候,热衷于室内设计的小雯,还为我们未来的家专门设计了一整套中西合璧的室内设计方案。那天,带着这些图纸,小雯一脸兴奋地对我说:“这只是战前演习,要是我们真的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还会比这设计得更好。”如果后来不是因为小雯出国的事发生了分歧,我和小雯初恋的故事也许会一直继续下去。
1989年底,在我还有一年半就要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时,小雯开始积极鼓动我毕业后选择同她一起去日本,因为小雯的姐姐和姐夫都已去了日本发展,所以小雯也一心想去日本打拼自己的天下。面对这个选择,我犹豫了,因为首先我是一名军人,要去日本就必须先转业,然后还要考虑放弃自己最热爱的文学创作。我更清楚我的创作源泉和力量来自我熟悉和了解的军旅生涯、来自我们国家的本土文化,如果我选择去日本,无异于是一种痛苦的割裂。我默默地问自己:我去日本能做什么呢,又怎样能体现自我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呢?我知道,出国以后在异国他乡,我是很难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的。在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后,我没有能答应小雯的要求。我对小雯开诚布公地讲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多希望她能理解我,并暗暗渴望她能为我留下来,但小雯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1990年,在金灿灿的迎春花悄悄绽放的季节,我怀着痛苦而复杂的心情,来到机场为小雯送行。这时的小雯脸上早已不见了往日那令我熟悉的笑容,她神色忧戚,几乎要流泪了。我不想让我们临别的气氛太压抑,就打趣她:“小姑娘,快乐些,到了那边,有姐姐、姐夫帮你,你很快就会适应的。世界是属于你的。”小雯望着我,几次欲语还休,“别恨我,行吗?”“说什么呢?我可是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别忘了军民一家亲!这下,我终于也有了海外关系。”我故意找些幽默的话逗小雯开心。忽然,播音喇叭里催促登机的时间到了,我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交到小雯手上,“这是我的一点儿积蓄,你别拒绝,带上吧,也许会用得着。”小雯看到了我目光里流露出的真诚,于是,她没有拒绝。“希望没有我的日子,你也要过得精彩,写出好的作品!”说完这句话,小雯随着大队的人流走进了登机室,她没有再回头,但从她的背影里,我看出她在轻轻抽泣。我把眼泪咽到了肚里,定定地站了很久,一直目送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大厅的尽头。当小雯搭乘的航班从我头顶上如飞鸟一样掠过时,我知道我的初恋结束了,结束在迎春花怒放的季节。
玫瑰绽放,我遇到了知心爱人
由于两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我和小雯就这样分道扬镳了。想着自己曾经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人走茶凉。这场初恋给了我很深的打击,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不再相信爱情和友情,内心充满了颓废感。在将近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什么也写不下去,直到后来遇到了她——小祁,我真正的知心爱人,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才使我渐渐走出生活的低谷,并重新燃起了创作的激情。
1991年初,我来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实习。由于还没有彻底走出失恋的阴影,在刚到出版社实习时,我整个人显得有些不大合群,有时给人的感觉很沉闷。
一天中午休息时,办公室的人逛街的逛街,打乒乓球的打乒乓球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对着办公桌上的报纸发呆。这时,出版社年轻的女编辑小祁在回来取东西时看到了我,她关切地问我:“怎么不跟大家一起去运动运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换换脑?”“我更喜欢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太喜欢运动。”我支吾着回答。“真的就想这样变成大‘坐家’呀!”小祁一边笑一边逗我。不知不觉,那天中午我们在一起竟聊得异常投机。通过聊天,我和小祁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两个人竟有那么多相似的经历:她出生在军人的家庭,父亲先是在总政而后又到了海军;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我们都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甚至连童年的一些游戏经历都惊人的相似。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由于彼此的家庭经历、生活背景和文化氛围的贴近,所以沟通起来往往非常便捷,能很快的相互融合。有了那个中午的交流基础,我和小祁编辑再见面时,彼此都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我甚至会在错觉中,把小祁想成是那个童年跟我一起在部队大院疯跑的扎羊角辫的女孩。
因为彼此的认同和交往的没有障碍,我和小祁很快由相识走向了熟知。小祁说,其实在我没有来实习之前,她就编过我的小说,但她没想到我会是一个很沉闷的人。可是,现在由于我们接触多了,又改变了她对我最初的印象。在实习期间,为了全面扭转小祁对我的最初印象,也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实战功底”,我又开始潜心于创作,不再为逝去的爱掉眼泪了。小祁不愧是编辑部的骨干力量,对我的作品她总是能够提出让我心悦诚服的意见和建议,而后在她的指点迷津下,我满怀愉悦地为自己的作品“动手术”,结果东西出来后,果然叫好声一片。为此,我便有了请小祁吃饭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还好,小祁没有拒绝我的“良苦用心”。就这样,在经历了季节多姿多彩的交替后,小祁把我带出了失恋的阴影,然后,她又把我带入到爱情的阳光地带。哥们儿眼红的冲我嚷道:“啥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回我是开眼了。”亲朋赞同、父母支持,我和小祁的爱情一路绿灯,一路凯歌,幸福终于像花儿开放了。
但爱情总会遇到风雨的洗礼,我毕业分配的去留问题成为阻挡我们爱情顺利发展的一大现实障碍。对这个问题,小祁态度明朗:哪怕两地分居,也非君不嫁!我感动于小祁的不离不弃,但我不想小祁为我吃苦受罪。而且,我认定搞文化北京是最适合的舞台。为了爱情,为了事业,我决定孤注一掷,一定要想办法留在北京。凭着我当时在部队军区创作的一点点名气和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留在了北京,成为总后军医学院的一名宣传干事。虽然没有能够搞专业创作,但我和小祁已经非常非常知足了。毕竟,万里长征,我们走出了最值得庆贺的第一步。
1993年的5月,我和小祁幸福牵手,走上了属于我们的婚礼红地毯。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但我认为在相同的背后,也会各有差异。结婚最初,我和小祁达成了一种默契,先不要孩子,因为那时,我们都认为在心理上两个人还没有完全长大,还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劲儿。可是,因为没有孩子,我们对对方的关注就比较多,也容易发现问题,这样的婚姻磨合期持续了三四年,在磨合中,我们的婚姻逐渐走向成熟。这期间,我和小祁也经常吵架、拌嘴、怄气,但我们只当这是婚姻生活的一个小小的插曲,而且是不可缺少的插曲,少了这些,会让爱情失去酸酸甜甜的美妙滋味。一次,为了一件小事,我和小祁竟吵得很凶,我不但骂了人,还摔了东西,小祁哭了。为了防止战争继续升级,我暂时离家出走,找到朋友喝酒聊天,感觉小祁的气消得差不多了,我才返回,并主动认错,让小祁破涕为笑。小祁也摸透了我的脾气,遇到我烈性时,她会表现的非常柔弱,不跟我针尖对麦芒;在我婉转时,她会趁机提出自己的想法,帮我矫枉过正。我想夫妻吵架、拌嘴的过程,其实是双方相互了解、相遇相知,学会包容的过程。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和褚琴,他们差不多磨合了一辈子,夫妻在磨合中开发了爱情和新鲜感。要是夫妻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那样的婚姻才可怕。
《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在全国热播后,在别人眼里,也许我有了一点儿不大不小的名气,可是在小祁眼中,我还是当年的那个石钟山,作品写得不好,她还会一针见血地挑出来,从不姑息。她总是说:“我不在乎你名气多大,挣钱多少,我只要你平安、健康、快乐的生活,写你喜欢的小说。”
夫妻恋爱时是一种激情,而后的几十年是相濡以沫、相扶相携的过程。我们家住的地方能看到钓鱼台附近的那片有名的银杏林。每到10月,我和小祁特别喜欢站到阳台上,看那里的风景。每到秋天,那里树叶金黄一片,有些老夫妻,鬓发斑白,穿着风衣,携手相扶,走在银杏林里。这情景,总是让我和小祁羡慕不已。因为他们相守了一辈子,相亲相爱,到最后还能在美丽的杏林中徜徉、漫步,真好。我和小祁就希望在我们白发苍苍时,也能成为不落的风景中的一部分。
小鬼当家,3岁爱女“能说会道”
我们的女儿当当是在2000年的冬天出生的。这是在我和小祁结婚7年后,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当初我们不要孩子不单单是考虑到事业,也是我们的心理和各方面的准备不足。7年后,当我们感觉从精神到人格到物质都独立了,有能力承受抚养一个孩子的责任时,于是,我们的宝贝当当踏着瑞雪赶来了。孩子的出生,让我和小祁对生命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孩子的一嗔一笑,都牵动我们的心。在与当当稚嫩而灵动的小生命的交流过程中,我开始重新思考了许多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又是为了什么?虽然由于当当的到来,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担心、烦恼,牵扯了精力和情感,但我们仍然相信这是我们最好的收获。因为,看着她一天天神奇般地长大,你会突然意识到,她才是这个世界上更优良、更值得你期待的作品。天伦之乐是其他所无法比拟的幸福。当当睡着时,我和小祁会一边看着她甜睡的模样,一边后悔当初没有让她早早的来到我们身边相伴。从小祁怀孕到生产,我从没有觉得因为当当的到来影响到什么,反而,因为她的到来,让我感觉到生命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孩子的诞生,也让我有了更深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孩子,我推掉了许许多多的应酬,凡是能躲过的“课外活动”,我就一定要躲过去。去外地的笔会一概推辞,小小的当当实在叫我难以割舍。小祁笑话我身上“母性”的光辉越来越强烈了。最初,小祁生完当当3个月就上班了,家里请来保姆看着当当,可是,她一哭一闹,我在书房就再也坐不住了,会赶快跑来和保姆一起照看她。为了当当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我和小祁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让小祁辞职回家照顾孩子。虽然小祁十分不甘心做一个全职太太,她舍不下自己的工作,可是为了支持我,她还是答应下来。这时,我知道小祁是多么不甘心,也会有很多的心理不平衡,可是,她什么也没说,所有的苦涩,她都一个人承受了。小祁为了我牺牲了很多,想想这些,我只有更好的工作以回报她的付出,回报当当的幸福、健康的成长。
当当在小祁的精心调教下,长成了一个乖巧、伶俐的宝宝,两岁多的时候,已经能咿咿呀呀学着大人的样子,给大人讲故事了。当小祁给她放《金刚葫芦娃》或是《西游记》的故事磁带时,她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总是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有时,连眼睛也舍不得眨一眨,仿佛生怕一眨眼,自己就会错过一个故事的情节似的。我给她讲《小锡兵》的童话故事,只说过一遍,回头再问她,她就会表情生动的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你听,几乎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当当3岁时,你在她两岁半讲给她听的故事她还记得,甚至还会添彩儿的自己编些内容加进去。当当还喜欢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常常乐此不疲。有一天她得意地告诉我:“爸爸,你知道小朋友管我叫什么吗?他们管我叫故事大王,就是最厉害的意思。”看到女儿的潜质,让我感到欣慰,我知道这是小祁的功劳。这些变化也让我看到了当当的未来发展走向,我希望她长大了可以搞艺术,但不一定非得当一个作家。我和小祁更希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给她更多自由、独立的空间。但不能溺爱和纵容,应该尽量给孩子独立完整的人格,让孩子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这也是我和小祁共同的期望。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军人没有故乡》、《白雪家园》10余部,中篇小说《父亲进城》、《大风口》等60余篇,中短篇小说集5部,共计500多万字。
石钟山的创作日臻成熟,题材多样,风格别具。其中《国旗班》被选作初三语文课文。小说《快枪手》被好莱坞导演霍林·休斯金拍成影片《绝命快枪手》。他的“激情”三部曲《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玫瑰绽放的年代》更是家喻户晓、激情“燃”遍大江南北。
2006年初,根据石钟山小说改编的多集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又开始在全国各电视台热播。
激情燃烧,我的初恋没有开花
抛开少年时代懵懂的暗恋不算,我第一次非常正式的恋爱是从1987年开始的。
那年的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23岁的我结识了一个学建筑专业的北方女孩,她叫小雯,与我同龄。我和小雯虽然所学专业不同,而且,她对文学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但我还是被她身上所散发出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了。她为人真诚,乐于助人,没有一些女孩子常见的忸怩作态、不矫情。小雯喜欢笑,每一次开心的微笑时,她面颊上的那一对深深的酒窝便越发显出了甜美之态。而且,那时热爱文学的我很希望能通过结交不同领域的朋友,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小雯的知识面很广,只要一见面,天上地下,我们几乎无所不谈,很快就成为很要好的朋友。没有时间见面,我们就写写信、打打电话,说说各自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或是抨击一下时弊,彼此的交往非常愉快。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我和小雯都感觉到了来自对方身上的引力。在小雯生日的那一天,因为高兴,我喝了些酒。在送小雯回宿舍的路上,我鼓起勇气,对她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两颗年轻的心就这样慢慢靠拢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小雯一直相处得很好,两个人不论谁遇到了困难,其中一个都会尽全力去帮忙,周围的朋友常常说我们是叫人既嫉妒又羡慕的一对。那时候,热衷于室内设计的小雯,还为我们未来的家专门设计了一整套中西合璧的室内设计方案。那天,带着这些图纸,小雯一脸兴奋地对我说:“这只是战前演习,要是我们真的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还会比这设计得更好。”如果后来不是因为小雯出国的事发生了分歧,我和小雯初恋的故事也许会一直继续下去。
1989年底,在我还有一年半就要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时,小雯开始积极鼓动我毕业后选择同她一起去日本,因为小雯的姐姐和姐夫都已去了日本发展,所以小雯也一心想去日本打拼自己的天下。面对这个选择,我犹豫了,因为首先我是一名军人,要去日本就必须先转业,然后还要考虑放弃自己最热爱的文学创作。我更清楚我的创作源泉和力量来自我熟悉和了解的军旅生涯、来自我们国家的本土文化,如果我选择去日本,无异于是一种痛苦的割裂。我默默地问自己:我去日本能做什么呢,又怎样能体现自我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呢?我知道,出国以后在异国他乡,我是很难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的。在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后,我没有能答应小雯的要求。我对小雯开诚布公地讲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多希望她能理解我,并暗暗渴望她能为我留下来,但小雯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1990年,在金灿灿的迎春花悄悄绽放的季节,我怀着痛苦而复杂的心情,来到机场为小雯送行。这时的小雯脸上早已不见了往日那令我熟悉的笑容,她神色忧戚,几乎要流泪了。我不想让我们临别的气氛太压抑,就打趣她:“小姑娘,快乐些,到了那边,有姐姐、姐夫帮你,你很快就会适应的。世界是属于你的。”小雯望着我,几次欲语还休,“别恨我,行吗?”“说什么呢?我可是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别忘了军民一家亲!这下,我终于也有了海外关系。”我故意找些幽默的话逗小雯开心。忽然,播音喇叭里催促登机的时间到了,我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交到小雯手上,“这是我的一点儿积蓄,你别拒绝,带上吧,也许会用得着。”小雯看到了我目光里流露出的真诚,于是,她没有拒绝。“希望没有我的日子,你也要过得精彩,写出好的作品!”说完这句话,小雯随着大队的人流走进了登机室,她没有再回头,但从她的背影里,我看出她在轻轻抽泣。我把眼泪咽到了肚里,定定地站了很久,一直目送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大厅的尽头。当小雯搭乘的航班从我头顶上如飞鸟一样掠过时,我知道我的初恋结束了,结束在迎春花怒放的季节。
玫瑰绽放,我遇到了知心爱人
由于两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我和小雯就这样分道扬镳了。想着自己曾经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人走茶凉。这场初恋给了我很深的打击,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不再相信爱情和友情,内心充满了颓废感。在将近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什么也写不下去,直到后来遇到了她——小祁,我真正的知心爱人,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才使我渐渐走出生活的低谷,并重新燃起了创作的激情。
1991年初,我来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实习。由于还没有彻底走出失恋的阴影,在刚到出版社实习时,我整个人显得有些不大合群,有时给人的感觉很沉闷。
一天中午休息时,办公室的人逛街的逛街,打乒乓球的打乒乓球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对着办公桌上的报纸发呆。这时,出版社年轻的女编辑小祁在回来取东西时看到了我,她关切地问我:“怎么不跟大家一起去运动运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换换脑?”“我更喜欢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太喜欢运动。”我支吾着回答。“真的就想这样变成大‘坐家’呀!”小祁一边笑一边逗我。不知不觉,那天中午我们在一起竟聊得异常投机。通过聊天,我和小祁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两个人竟有那么多相似的经历:她出生在军人的家庭,父亲先是在总政而后又到了海军;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我们都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甚至连童年的一些游戏经历都惊人的相似。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由于彼此的家庭经历、生活背景和文化氛围的贴近,所以沟通起来往往非常便捷,能很快的相互融合。有了那个中午的交流基础,我和小祁编辑再见面时,彼此都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我甚至会在错觉中,把小祁想成是那个童年跟我一起在部队大院疯跑的扎羊角辫的女孩。
因为彼此的认同和交往的没有障碍,我和小祁很快由相识走向了熟知。小祁说,其实在我没有来实习之前,她就编过我的小说,但她没想到我会是一个很沉闷的人。可是,现在由于我们接触多了,又改变了她对我最初的印象。在实习期间,为了全面扭转小祁对我的最初印象,也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实战功底”,我又开始潜心于创作,不再为逝去的爱掉眼泪了。小祁不愧是编辑部的骨干力量,对我的作品她总是能够提出让我心悦诚服的意见和建议,而后在她的指点迷津下,我满怀愉悦地为自己的作品“动手术”,结果东西出来后,果然叫好声一片。为此,我便有了请小祁吃饭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还好,小祁没有拒绝我的“良苦用心”。就这样,在经历了季节多姿多彩的交替后,小祁把我带出了失恋的阴影,然后,她又把我带入到爱情的阳光地带。哥们儿眼红的冲我嚷道:“啥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回我是开眼了。”亲朋赞同、父母支持,我和小祁的爱情一路绿灯,一路凯歌,幸福终于像花儿开放了。
但爱情总会遇到风雨的洗礼,我毕业分配的去留问题成为阻挡我们爱情顺利发展的一大现实障碍。对这个问题,小祁态度明朗:哪怕两地分居,也非君不嫁!我感动于小祁的不离不弃,但我不想小祁为我吃苦受罪。而且,我认定搞文化北京是最适合的舞台。为了爱情,为了事业,我决定孤注一掷,一定要想办法留在北京。凭着我当时在部队军区创作的一点点名气和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留在了北京,成为总后军医学院的一名宣传干事。虽然没有能够搞专业创作,但我和小祁已经非常非常知足了。毕竟,万里长征,我们走出了最值得庆贺的第一步。
1993年的5月,我和小祁幸福牵手,走上了属于我们的婚礼红地毯。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但我认为在相同的背后,也会各有差异。结婚最初,我和小祁达成了一种默契,先不要孩子,因为那时,我们都认为在心理上两个人还没有完全长大,还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劲儿。可是,因为没有孩子,我们对对方的关注就比较多,也容易发现问题,这样的婚姻磨合期持续了三四年,在磨合中,我们的婚姻逐渐走向成熟。这期间,我和小祁也经常吵架、拌嘴、怄气,但我们只当这是婚姻生活的一个小小的插曲,而且是不可缺少的插曲,少了这些,会让爱情失去酸酸甜甜的美妙滋味。一次,为了一件小事,我和小祁竟吵得很凶,我不但骂了人,还摔了东西,小祁哭了。为了防止战争继续升级,我暂时离家出走,找到朋友喝酒聊天,感觉小祁的气消得差不多了,我才返回,并主动认错,让小祁破涕为笑。小祁也摸透了我的脾气,遇到我烈性时,她会表现的非常柔弱,不跟我针尖对麦芒;在我婉转时,她会趁机提出自己的想法,帮我矫枉过正。我想夫妻吵架、拌嘴的过程,其实是双方相互了解、相遇相知,学会包容的过程。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和褚琴,他们差不多磨合了一辈子,夫妻在磨合中开发了爱情和新鲜感。要是夫妻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那样的婚姻才可怕。
《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军歌嘹亮》在全国热播后,在别人眼里,也许我有了一点儿不大不小的名气,可是在小祁眼中,我还是当年的那个石钟山,作品写得不好,她还会一针见血地挑出来,从不姑息。她总是说:“我不在乎你名气多大,挣钱多少,我只要你平安、健康、快乐的生活,写你喜欢的小说。”
夫妻恋爱时是一种激情,而后的几十年是相濡以沫、相扶相携的过程。我们家住的地方能看到钓鱼台附近的那片有名的银杏林。每到10月,我和小祁特别喜欢站到阳台上,看那里的风景。每到秋天,那里树叶金黄一片,有些老夫妻,鬓发斑白,穿着风衣,携手相扶,走在银杏林里。这情景,总是让我和小祁羡慕不已。因为他们相守了一辈子,相亲相爱,到最后还能在美丽的杏林中徜徉、漫步,真好。我和小祁就希望在我们白发苍苍时,也能成为不落的风景中的一部分。
小鬼当家,3岁爱女“能说会道”
我们的女儿当当是在2000年的冬天出生的。这是在我和小祁结婚7年后,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当初我们不要孩子不单单是考虑到事业,也是我们的心理和各方面的准备不足。7年后,当我们感觉从精神到人格到物质都独立了,有能力承受抚养一个孩子的责任时,于是,我们的宝贝当当踏着瑞雪赶来了。孩子的出生,让我和小祁对生命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孩子的一嗔一笑,都牵动我们的心。在与当当稚嫩而灵动的小生命的交流过程中,我开始重新思考了许多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又是为了什么?虽然由于当当的到来,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担心、烦恼,牵扯了精力和情感,但我们仍然相信这是我们最好的收获。因为,看着她一天天神奇般地长大,你会突然意识到,她才是这个世界上更优良、更值得你期待的作品。天伦之乐是其他所无法比拟的幸福。当当睡着时,我和小祁会一边看着她甜睡的模样,一边后悔当初没有让她早早的来到我们身边相伴。从小祁怀孕到生产,我从没有觉得因为当当的到来影响到什么,反而,因为她的到来,让我感觉到生命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孩子的诞生,也让我有了更深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孩子,我推掉了许许多多的应酬,凡是能躲过的“课外活动”,我就一定要躲过去。去外地的笔会一概推辞,小小的当当实在叫我难以割舍。小祁笑话我身上“母性”的光辉越来越强烈了。最初,小祁生完当当3个月就上班了,家里请来保姆看着当当,可是,她一哭一闹,我在书房就再也坐不住了,会赶快跑来和保姆一起照看她。为了当当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我和小祁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让小祁辞职回家照顾孩子。虽然小祁十分不甘心做一个全职太太,她舍不下自己的工作,可是为了支持我,她还是答应下来。这时,我知道小祁是多么不甘心,也会有很多的心理不平衡,可是,她什么也没说,所有的苦涩,她都一个人承受了。小祁为了我牺牲了很多,想想这些,我只有更好的工作以回报她的付出,回报当当的幸福、健康的成长。
当当在小祁的精心调教下,长成了一个乖巧、伶俐的宝宝,两岁多的时候,已经能咿咿呀呀学着大人的样子,给大人讲故事了。当小祁给她放《金刚葫芦娃》或是《西游记》的故事磁带时,她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总是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有时,连眼睛也舍不得眨一眨,仿佛生怕一眨眼,自己就会错过一个故事的情节似的。我给她讲《小锡兵》的童话故事,只说过一遍,回头再问她,她就会表情生动的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你听,几乎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当当3岁时,你在她两岁半讲给她听的故事她还记得,甚至还会添彩儿的自己编些内容加进去。当当还喜欢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常常乐此不疲。有一天她得意地告诉我:“爸爸,你知道小朋友管我叫什么吗?他们管我叫故事大王,就是最厉害的意思。”看到女儿的潜质,让我感到欣慰,我知道这是小祁的功劳。这些变化也让我看到了当当的未来发展走向,我希望她长大了可以搞艺术,但不一定非得当一个作家。我和小祁更希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给她更多自由、独立的空间。但不能溺爱和纵容,应该尽量给孩子独立完整的人格,让孩子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这也是我和小祁共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