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要淡化教育痕迹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理想课堂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它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精神内化;更多地强调回归生活、实践体悟,淡化教育痕迹;更多地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体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会生活,践行道德。
  重视体验、重视感悟,就必须提高我们每个德育工作者的教学艺术性,使得在不露痕迹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行。
  一、凸显主体——春风化雨细无声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首先,它强调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中去,并将活动引向深入。
  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全体同学齐唱《自立歌》。
  2.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
  3.讨论:自立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
  4.说一说自己生活中自立的事情。
  5.交流:在妈妈、老师、同学们的眼中,自己是什么样的?
  6.找找自己身上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自立的锻炼。
  通过讨论交流,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带来了自尊,让学生的学习真正面对自己的生活,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浑然一体,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合作者、支持者和指导者,从而使满堂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这是一种活生生的道德再创造过程。
  二、相机而教——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生活中的人,是正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人。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品行,作为品德教师,应该最了解学生的品行,最有必要对学生相机而教。
  如:我班的路文杰、张浩是鄰居,又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路文杰作业做不出,请求张浩帮忙,张浩立即把已做好的作业给路文杰抄,结果被同学发现并告诉了我。刚好下一节品德课的内容为《做学习的有心人》,我就抓好契机,不点名,不批评,课内进行讨论、交流。下课后,这两位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低着头,向我承认错误,并表示要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
  三、情境感悟——心中悟出始知深
  感悟即感受领悟,是人们对某一事物心领神会的一种境界。
  在美的情境中享受美的教育,心情会格外轻松。我们品德教学同样要给学生一个美的学习环境,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压抑,就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品德教学的情境之中。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学生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借助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趣的故事情节、动听的音乐旋律、精练的语言描绘、出色的角色扮演等来创设美的情境。这对于正处在表象思维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引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忘我地进入情境,引起他们的同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教学《热闹非凡的市场》,通过师生谈话,认识各种商业场所;交流课外调查发现,研究价格的产生;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选购商品的知识,懂得如何购物、如何在购物时保护自己。这样的生活情境,既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给了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还为学生思维提供了“能源”,在无意识中,我们把学生引入了有意的教学活动之中。
  四、活动体验——此时无声胜有声
  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立足于精神世界,个体对事物的意义进行自我构建,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
  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只有学生的活动参与,才有学生道德情感的参与。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要使良好的德行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光靠说教是无用的,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而儿童的天性是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展露自我的本性,亲身体验生活的真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活动体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
  1.主题讨论。如“嫉妒是否要得”,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嫉妒要不得。
  2.角色扮演。如:通过学生扮演残疾人(盲人),使学生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从而使学生有爱心。
  3.实践体验。如:带学生去购物,让学生知道购物常识,并学会文明购物。
  4.游戏体验。如: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游戏,可以使抽象的德育转化为形象的规范。
  通过活动体验,学生不再把德育作为教条,而成为心灵深处的一种内在需要,此时无声胜有声。
  品德教学要淡化教育痕迹,深化教育过程,强化内心体悟。这样,尽管踏雪无声,身后却留下了串串脚印。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及时树立榜样,鼓励效仿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消失。在孩子的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无需喋喋不休,无需苦口婆心,无需三番五次,有时候让孩子去见证一个好的行为、享受一次被关爱的体验、接受一次温情的感动,可以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言而教化万方。 
期刊
摘 要:分享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 分享教育 健康人格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它宣告一个崭新的生命降临了。从此,为了这个柔嫩的小生命,大人们都围绕在他左右,给他吃最高级的奶粉,给他穿名牌衣,给他买高级的玩具……做了这么多,只为了让
期刊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系统传授有关祖国的基本情况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将忧患转化为学生的危机感和改变现实的紧迫感,并激发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强信念的教育过程。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国情教育材料非常丰富,且图文并茂,给实施国情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材中地理知识与国情知识并存,且联系紧密,每章节均有,所以,在地理课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贯穿国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地
期刊
“基本思想”是指,在数学发展历程中,对数学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那些思想,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核心思想,主要表现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有人把教学内容比作数学课程的“肌体”,而把数学思想方法比作数学课程的“灵魂”。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体验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观察、比较、抽象、推理、实验、猜想、证明……学会“数学地思考”。下面我就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数图形中的学问”为例谈谈
期刊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與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古草原上负重步行的较量中,暴露了中国孩子自立存在严重的问题,警醒中国教育应重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  2012年8月,大学门前集体上演了6位家长组团护送一名新生入大学的场面,各位家长分担问路、提包、铺床等一系列安顿工作。20年后的自立能力依然让人担忧。  2013年4月,针对初中学生自立能力差的问题,在初一思想品德课设计了《做一个自立的人》的实
期刊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的情感体验和教育方式以及教养态度,决定了人类的儿女能否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人,或者是否令他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不成熟性,这将阻止他们与更大社会的结合,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孤单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惰性、懦弱、自私……为此,我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社会调查中看到了和谐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生机,同时
期刊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生活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馈赠、祖国的呵护……人人理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社会、关爱他人。但现在的孩子却普遍缺乏感恩情感,他们只知道贪图享受、无限索取、竞相攀比,不知道感恩回报、肩负责任、无私奉献。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过:“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享受幸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 审美感 情感  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同志曾经说过:“音乐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人们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作为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从体制模式、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式手段、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 举例 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
期刊
虚拟语气在英语学习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经常用来表示说话人所说的话并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假设、愿望、怀疑或推测以及建议、主张等,也可以出现在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浓厚的语句中。同时,在许多情况下,虚拟语气使说话人的语气显得委婉,能使说话人把自己的想法巧妙地表达出来。因此,在中学阶段让学生对虚拟语气有一定的掌握并达到运用的水平至关重要。  一、含有虚拟条件状语的虚拟句  1.条件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