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目的:考察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修订版)在我校开设两年来,学生的收获与建议:聆听学生的心声,针对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总结经验,更好地促进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调查对象:紫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06级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专业共6个班的学生。
调查时间:2008年4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有交问卷:252份
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通过语文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二)你对语文课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有何建议?
下面分别就两大方面进行整理分析:
(一)通过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252份问卷中,关于学习语文课的最大收获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
1、能够激发失而复得的语文学习兴趣。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136人,占54%。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认为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新修订的语文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读、写、听、说的基本知识的训练,充分体现了职教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提高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一名学生高兴地说:我最大的收获是——失而复得。这一结果表明了对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与厌恶。“应试教育偏重于语文的解题能力,印象中的语文就是认汉字,练拼音,改病句,写作文等”。
2、能够开阔眼界,提高人文素养。
持这一观点的学生116人,约占46%,就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极富系统性与实践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很大提高,审美观念初步形成。
3、教师的风采、人格魅力对我学习的影响。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126人,占50%,语文教师以丰富的学识,诙谐流畅的语言,站在学生的视点为学生讲授。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与欣赏,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提炼观点及细节的处理,展示出教师巨大的人格魅力。
4、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所帮助。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166人,占66%,新教材丰富了学生的感悟力,思考力,确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培育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纠正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开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形成了自己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
5、传承民族文化。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62人,约点25%。作为一名21世纪的学生,肩负着传承和传扬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责任。在对古代经典诗人的赏析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感悟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植根于我们灵魂,支撑我们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你对语文课的感受是什么?有何建议?
1、整体感受。
总的来说,课程内容更专题化,学习更具自主化,课堂更开放化,课堂气氛活跃,是充满趣味的课程,带给学生的是欣赏、兴趣与智慧。“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持上述观点的学生有204人,占71%,由此可见,新教材的效果显著是令人振奋的。与前期作比较,无论对学习语文的态度上、思想认识上、欣赏水平上、写作能力、交流对话的层面上都显示出进步及乐观的一面。约大多数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需性。作为一名当代中职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和文学修养,在毕业后的求职就业中,缺乏竞争力。
2、建议。
(1)课时:在上述的感受中,有70%的学生觉得周课时量显少,提出增强课时,加大训练的力度,如应用文写作、朗诵、演讲、模拟评价等。
(2)课前准备:课前先要指导学生预习,准备资料。如果不先看书,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则容易被老师同化,不利于激发主动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学生有96人,占38%。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应更灵活一些,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观看相关影片,记录片,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等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教学和美学培育,持此观点的学生有122人,约占48%。
(4)师生互动:课堂上增强讨论时间,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持此观点的学生有169人,占67%。
(5)实践活动:实践由理论到实践,由课内向课外突破,如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讲座,组织辩论赛,社会实践调查等。持此观点的学生有216人,约占86%。
(6)作业与考核:有28名学生提出,在作业布置上,希望老师能设计一些需要经过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作业,而不是可以抄袭的东西。有75%的学生赞成采取分等级的考核方式,这样没有心理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鉴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兴趣不一,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收获或大或小,显示出一定的差距。但总的来说,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积极的,感觉是满意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调查对象:紫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06级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专业共6个班的学生。
调查时间:2008年4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有交问卷:252份
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通过语文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二)你对语文课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有何建议?
下面分别就两大方面进行整理分析:
(一)通过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252份问卷中,关于学习语文课的最大收获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
1、能够激发失而复得的语文学习兴趣。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136人,占54%。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认为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新修订的语文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读、写、听、说的基本知识的训练,充分体现了职教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提高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一名学生高兴地说:我最大的收获是——失而复得。这一结果表明了对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与厌恶。“应试教育偏重于语文的解题能力,印象中的语文就是认汉字,练拼音,改病句,写作文等”。
2、能够开阔眼界,提高人文素养。
持这一观点的学生116人,约占46%,就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极富系统性与实践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得到很大提高,审美观念初步形成。
3、教师的风采、人格魅力对我学习的影响。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126人,占50%,语文教师以丰富的学识,诙谐流畅的语言,站在学生的视点为学生讲授。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与欣赏,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提炼观点及细节的处理,展示出教师巨大的人格魅力。
4、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所帮助。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166人,占66%,新教材丰富了学生的感悟力,思考力,确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培育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纠正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开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形成了自己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
5、传承民族文化。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62人,约点25%。作为一名21世纪的学生,肩负着传承和传扬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责任。在对古代经典诗人的赏析中,在对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感悟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植根于我们灵魂,支撑我们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你对语文课的感受是什么?有何建议?
1、整体感受。
总的来说,课程内容更专题化,学习更具自主化,课堂更开放化,课堂气氛活跃,是充满趣味的课程,带给学生的是欣赏、兴趣与智慧。“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语文课。”持上述观点的学生有204人,占71%,由此可见,新教材的效果显著是令人振奋的。与前期作比较,无论对学习语文的态度上、思想认识上、欣赏水平上、写作能力、交流对话的层面上都显示出进步及乐观的一面。约大多数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需性。作为一名当代中职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和文学修养,在毕业后的求职就业中,缺乏竞争力。
2、建议。
(1)课时:在上述的感受中,有70%的学生觉得周课时量显少,提出增强课时,加大训练的力度,如应用文写作、朗诵、演讲、模拟评价等。
(2)课前准备:课前先要指导学生预习,准备资料。如果不先看书,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则容易被老师同化,不利于激发主动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学生有96人,占38%。
(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应更灵活一些,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观看相关影片,记录片,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等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教学和美学培育,持此观点的学生有122人,约占48%。
(4)师生互动:课堂上增强讨论时间,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持此观点的学生有169人,占67%。
(5)实践活动:实践由理论到实践,由课内向课外突破,如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讲座,组织辩论赛,社会实践调查等。持此观点的学生有216人,约占86%。
(6)作业与考核:有28名学生提出,在作业布置上,希望老师能设计一些需要经过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作业,而不是可以抄袭的东西。有75%的学生赞成采取分等级的考核方式,这样没有心理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鉴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兴趣不一,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收获或大或小,显示出一定的差距。但总的来说,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积极的,感觉是满意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