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郑板桥书法艺术的特色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uy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说过“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其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悲鸿先生很有见地,较为全面和概括地评价了板桥的思想、人品及其艺术成就。
  郑板桥(1693—1675)名 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客居扬州。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主要在山东,曾先后任范县、潍县县令。他为官清廉,“一钱一物概不经手”。据载,清乾隆十一年,潍县发生饥荒,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他果断决策,采取措施,开库赈贷,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拯救饥民,他在一幅墨竹上题诗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反映了他了解下情,关心民间疾苦的可贵品质。
  一、有法至无法,临慕贵创新
  书法艺术的形成,是一个有法到无法,从临幕到创新的过程。郑板桥在临摹和学习古人方面,探源甚古,用力很勤。他“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并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自叙帖》,以及苏东坡、黄山谷,高且园等人的墨迹,反复临习。它的隶入楷,或参以画法等在书法上的创新,均是在雄厚楷书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扎实的楷书基本功,才能够从有法到无法,从临摹而进入创新。郑板桥所处的时代,是保守势力所笼罩的时代,专以摹仿为能事的“四王”艺术,被钦定为正统艺术,大大阻碍了人们的创造精神。但郑板桥却能在这重压之下,旗帜鲜明,既重视继承,又勇于创新,主张批判地学习前人。他对石涛的画,也是学一半,抛一半,未常全学;非不欲全,亦不必全也。他学习古人的目的比较明确,就是为了“借古开今”自立门户,具有另辟临池路一条的独创精神。
  二、郑板桥书法艺术的主要特征
  能体现郑板桥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是他的自号为“六分半书”。其主要特点是以隶参入行楷,以隶为主,而又篆隶楷互相参杂。书法清丽透逸,别具一格,劲健爽朗,奇趣横生,有时还参入草篆,兼用画法。正如李玉芬所说:“书法瘗鹤铭而兼黄鲁直,合其意为分书。”关于“分书”,书学史上众说纷纭,实际上分书就是隶书。郑板桥的所谓“六分半书”,是以分隶参入行楷,再加以兰竹的画法入书,使原来的“八分隶书”,变为一种独具风格的书体,这种书体介于楷隶之间,而又隶多于楷。从他的书体结构,可以看出结构形偏,横里斜出,有山谷遗意;转折处蹲笔较多,重按有力,气势放纵,有力透纸背之感。清人有诗赞曰:“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堰仰各自态,常人尽笑板桥怪。”
  三、郑板桥书艺与绘画的关系
  书画互参是郑板桥书法艺术的又以特色。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陵云志。”充分说明他从黄山谷的字和苏东坡的绘画中、体味到书法与绘画的密切关系。在画竹是题款上,郑板桥还说过:书法有行款、浓淡、疏密,画竹更要有行款、浓淡、疏密。酉北绘画不画,而以画之关纽入于书,又以书之关纽入于画。郑板桥正式在“以画之纽入于书”的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的自号为“六分半书”的独特艺术风格。难怪蒋宝玲在《墨林今话》中说:“板桥题画之作,与其书画悉称,故觉绝妙。”他自己也说:“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这正是他书画互参,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写照。
  四、乱石铺街参差错落
  “乱石铺街”,“参差错落”,这是郑板桥书法艺术布局章法的主要特点。以郑板桥行书《论书》轴为例,这篇书论不仅对古代几个名书法家提出了自己真知灼见,而且比较集中地体现了郑板桥书法章法布局的特征。他认为苏东坡书比较圆实,但“肥厚短悍,不得其秀,恐至于蠢”;故必参之以黄山谷飘逸欹侧,以得风云变幻之势;蔡京之字在苏米之间,后人恶京,故以蔡襄代之;赵孟頫书法秀艳,海内一等。这些见解颇为精辟。
  但这篇《论书》轴,除了见解精辟之外,在章法布局上也颇具特色。以八大山人的书法布局而论,字体结构轻而稀疏,行距比较宽,给人们以疏朗宽阔的美感。郑板桥的这篇行书,不仅书法艺术秀劲飞舞,而结体运笔多得山谷“欹侧之势”,放纵自由,斜正疏密,和谐统一。章法布局被喻为“乱石铺街”,给人以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参差错落,相映成趣的美感。所谓“乱石铺路”,绝非杂乱无章,而是乱中有治。仔细体味,则如“银河溅天,珠湖泄地,”气势贯穿,一气呵成。
  《桐阴论画》中说,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笔一字,兼众妙之长”。从以上论述几点,不难看出,郑板桥在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方面,确有独到见解,在长期书画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书风。但他在“随意挥洒,卷劲绝伦”之余,未免横涂竖抹,发越太尽,少含蓄之致;且篆楷行参杂,痕显迹露,有拼盘之感。因此,我们应该历史地、全面地看待郑板桥书法艺术成就,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借鉴。
  【作者单位: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从龙滩水力发电厂人员素质、设备状态、环境情况和管理现状等评价安全生产现状,证明具备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条件。阐述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的、意义,从“人员、设备、环境
大学时期,是同学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各大高校应该根据学生们的个人发展情况,充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坚守信仰导向与德性培养等多种原则,
中国真正的山水画产生于东晋到南朝这个阶段,它的产生是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醉情于山川河流,穷其一生用笔墨挥洒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光。
一座城市的最大看点是什么?是人。人,是城市最大的亮点。如一位名人所说:城市即人。  川流不息的人流,是城市流动的血脉,赋予了城市生命。城市一旦失去人,就是一座死城,一片废墟。我曾经从电视中看到考古工作者挖掘一座座古城遗址的场面,那些曾经辉煌的城市,为什么会被无情的风沙掩埋在地下,为什么没有雄立于世界之林而成为一座死城,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失去了人。是人的流离导致了这些古城的死亡。  走进一座城市,不
机缘巧合,居然要我来评说一下天津城市天津人精神,未免惶恐。我从1986年考研进津,至今已有26年,但身在校园,直接接触的朋友同事多半为外地精英,一直感觉仍是个外乡人,虽然因研究工作所需、对天津文化状况一直保持关注,终究还是文化观光客视角,鲜少切身体会。只是这次“天津精神”大讨论才将我深度裹挟进入天津文化的深层结构中,真正开始了解天津人。  旁观者清,也许外地人评说更客观公正些。  说到天津人“崇德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冲击,主题化经营和体验性消费日渐成为商业市场竞争所关注的焦点,也使得现代经济逐渐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而购物商场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能够帮助形成客户的第一印象,为整个体验奠定基调。因此,在体验经济时代,购物商场需将环境做为重要的营销工具,注重主题体验式设计,以提供体验服务而取胜。  随着商业的发展变化,那种仅满足购物需求的商业空间环境己经过去,取而代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