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导学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效课堂的剖析,以及一种新模式的教学,即“以学定教,导学互动”的高效课堂模式的原理的阐述,乃至这种模式教学如何操作实施,阐述了“以学定教,导学互动”在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作用和给学生、老师们带来的福音,随着这种课堂模式的开展,材料的丰富,经验的积累,我们的课堂效率只能越来越好。
  【关键词】以学定教 导学互动 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2-02
  在日常教学中,课堂低效一直是摆在诸位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学生一进入初中,面对新老师新环境,应该说对新的课堂是充满着一种好奇和期待,如果老师不对守旧的课堂模式进行创新,添油加醋的话,部分学生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不会那么感兴趣于课堂了。因此,作为老师或许终身会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即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当中。
  那么何为高效课堂呢?那应该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吸收以及巩固。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那么用最少的时间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为高效。高效课堂没有最高效,只有更高效,因此才有持续不断的探究和创新。
  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有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被采用,那就是以学案为基本教学材料和工具,在不断地创设情境和引出问题的包袱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快乐地在既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巩固,乃至创新。这种模式我们学校称为“以学定教,导学互动”。接下来我们详细来介绍下这种模式的原理。
  一、交流让学生获得快乐及共享资源
  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交流也是将别人想知道的和自己不了解的地方告诉对方并回答对方不解的地方,相互沟通。这种体验式的导学互动秉承了学术上的研讨和交流,会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和火花,有交流,才有发展,这是铁定的事实和原理。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并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二、生活化的问题和知识总会让人亲切和亲近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导学互动过程中的问题包袱,尽量引用生活中的例子,知识点溶于生活例子中,学生倍加兴趣,会觉得学有所用,并学以致用。
  三、团队的作用,获得友谊,培养了集体意识,很好地完成我们的情感目标的教学目的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组建团队,融入团队,与团队一起奋斗,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团队(Team)是由基层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以学定教,导学互动”需要建立小组,小组就是团队,组内设组长即管理人员,毋庸置疑,几个人一起有效地学习,会大大缩短知识疑难的分解和吸收,就是发挥团队的作用。
  那么“以学定教,导学互动”这种教学模式是如何操作实施的呢?
  一、编制预习提纲,即要提前发给学生的学案
  这个应该是整个模式中关键的一步。在一堂新课之前,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材,然后根据教材编制成学生自学的学案。预习提纲应以问题为主线,不断地埋下问题包袱,每个包袱都必须能够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梯度设计,突出学习的重点,分解难点。
  编制预习提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预习提纲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理解的程度去完成预习提纲所提问题,同时安排一个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在黑板上板演预习提纲所提问题,让学生充分暴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课堂知识的生成、形成过程。学生的板演为下一步交流展示提供素材。
  二、导学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板演讲解,教师管理课堂环节
  课堂老师设下包袱,调查下学案的完成情况和质量,鼓励每一组同学力争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期初须制定一套适合班级学情的小组合作评价管理方案。)
  学生教学生,整堂课应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组内讨论,组组交流,共享知识的生成和形成过程。“自己教”是对“自己学”的反馈,更是升华。结合学生的板演,学生按小组为单位提出看法,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中的不足,抓住学习中的重点。学生讲解不到位的,或者没办法提及的,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并以“提示”“主讲”为辅帮助学生理解到位。学生“自己学”中的错误在“自己教”中得到改正,及时得到改进,印象深刻,真正感受到了收获和进步带来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选作业题,课后进行检测和评价,从而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并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课堂结束后,教师应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亲自批改,下节课反馈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老师了解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学生的学来检验老师,及时反思在编写预习提纲和组织课堂中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生动活泼的数学体验式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这就是“以学定教,导学互动”给学生及老师们带来的福音,随着这种课堂模式的开展,材料的丰富,经验的积累,我们的课堂效率只能越来越好了。
其他文献
该文的研究思路是分析美国FDA食品安全政策制定和发展的成功历史经验作为借鉴基础;着重研究中国食品安全政策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整体分析中国SFDA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得出中
生化分析仪主要用于对人体体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根据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医生确定病人病情提供科学依据。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原来由于采用手工生化分析而导致的操作繁琐,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大,错误几率大的状况。目前,我国生化分析仪的研制水平较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开发才刚刚起步,国内中、小型医院生化实验室采用的大部分仍是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因此开展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研究,对提高我国生化分析仪器的研究和设
道教是在中国早期封建时代形成的宗教.道教积累了大量经籍与文献资料,《道藏》即道教选编的图书总集.《道藏》经过近千年的编撰,不仅保存了道教的经书,也包罗了与道教有关的
甲午战争以后,随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浪潮的兴起,中国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与管理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康奈尔大学是一所以一流农科著称的世界著名高校,而金陵大学为美国教会在华建立最早之高校和中国第一所设立四年制农科的大学,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1925年,金大农林科长芮思娄教授聘请世界著名作物育种专家、康奈尔大学洛夫担任
随着海洋资源日趋得到关注,人们利用水下潜器完成海洋资源探索和开发的期望也日益高涨,对潜器实现智能控制和自主导航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路径规划技术直接关系到水下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