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介绍了电化学方法、比色法、荧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测定食品中硼元素方法的优缺点,为食品安全监控提供一分有力依据。
关键词:食品安全 硼 测定方法
来自食品中原有的微量硼是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元素之一,微量的硼对人体新陈代谢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具有增加骨密度,预防钙质流失的作用。但硼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也很大,连续摄取会在体内蓄积,引起胃、肾、肝、脑出现非特异性病变,硼含量高时能促使癌症发病和死亡率上升乃致中毒而死亡,人体摄入大量硼会影响枢神经系统,长期摄入会引起硼中毒。食品中除了本底硼外,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增加食品的韧性、脆度、保水性及保存期, 在某些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或硼酸, 起到改良口感、改善色泽和防腐的作用。因此,检测各种食品中硼元素的含量对人体健康的意义特别深远。关于食品中硼的测定,我国国标GB/T5009.29-2003只规定了姜黄素定性法,有关定量方法的文献报道有电化学方法、比色法、荧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这些方法各有所长。
一、电化学分析法
若样品处理得当,电化学方法可以对硼的形态进行测定。包括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极谱分析法。将样品中的硼氟化,再用四氟硼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是60年代发展起束的一种测定硼的新方法。样品经王水消化后可用四氟硼酸根电极法测定硼含量,使硼含量的测定大为简化。由于该法测定硼的浓度范围宽,也被用于仲钨酸铵、动物尿和骨灰、钢铁样品和植物样品中硼的测定。王起超等[1]就采用该法测定植物和粮食中的微量硼,与姜黄素,次甲基蓝等比色法相比较,虽然灵敏度稍微低了一点,但是该法简便、准确、快速、干扰少、又易于操作,适于作为一种通用的分析方法。
极谱分析法是硼与铍试剂(Ⅲ)所形成的络合物可以产生极谱还原波,使用这一方法进行硼的测定已有报道。李晓明等[2]首次用极谱法测定粮食中微量硼。该文献报道在pH4.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硼与铍试剂(Ⅲ)生成配合物于电位-0.45V(vs.SCE)能产生一个灵敏稳定的极谱波,波形尖锐,波高与硼浓度在0.005~0.5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0. 001μg/mL。该法已应用于玉米、黄豆、大米中硼含量的测定.
二、比色法
比色法是测定硼含量的经典方法。如姜黄素比色法、3-甲氧基-甲亚胺H分光光度法。姜黄素在酸性介质中与硼反应,根据条件的不同可以形成玫瑰花青苷(Rosoyanin)和红色姜黄素(Rubrocufcumin)等两种有色络合物。玫瑰花青苷检出灵敏度比红色姜黄素略高,溶液浓度在0.0014~0.006μg /mL(λ=555nm)范围内与溶液吸光度成线性关系,池卫廷等[3]采用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豆、粽子、牛、米粉等食品中硼的含量,在0~0.1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0.9998, 检出限为0.014μg.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差RSD<5%, 加标回收率为92.33~103.10%,该方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易于操作, 适用于豆类、粮谷、水果、肉类等食品中硼的测定。
闫剑勇等[4]用3-甲氧基-甲亚胺H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硼酸。食品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灰化,采用3-甲氧基-甲亚胺H作硼显色剂,测定食品中硼酸含量。本法在硼酸浓度0~5.0μg /ml线性良好,r>0.998,其回收率为93.0~99.1%,变异系数CV%<5%,最低检出浓度为5.0mg/kg,与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比较,差异无显著(t=O.757,P>0.0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满足要求。
三、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荧光光谱法常用的有桑色素荧光法、4-氯-2羟基-4-甲氧基苯酮荧光法等。桑色素荧光法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对于单5μg硼,50μg的K+、Al,100gμg的Mg2+、Fe3+,200μg 的Ca2+,N03-。均不产生干扰。同时,含量在30mg阻内的NaCl也末见干扰。4-氯-2-羟基-4-甲氧基苯酮荧光法灵敏度则比较高,可测出2~30ng/L的硼,但操作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当溶液含水量超过10%(V/V)时,荧光强度急剧降低。顾佳丽[5]等用荧光法测定银杏叶中不同形态的硼。优化了分子荧光法测定硼-变色酸络合物的实验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形态分析方法一连续浸提法.方法检出限为3.28μg /L.相对标准偏差为3.91%.该方法应用于银杏叶中不同形态硼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四、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硼,方法比较简单快捷,灵敏度较高,目前研究较活跃的是涂层石墨管和基体改进剂联合使用技术,以期获得较高分析灵敏度。刘永春[6]用涂钽石墨管和Mg-Sr混合基体改进剂联用技术测定硼,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浸泡石墨管的Ta盐溶液中,某些组分会对硼的测量产生比较强烈的基体干扰。龚琦[7]等用涂钯全热解石墨管原子吸收测定柑桔中的硼。结果表明,用涂钯石墨管测硼,比用没有涂层的热解管有更高的分析灵敏度。若再使用1mg/mL氯化钙、2.5mg/mL抗坏血酸和2mg/mL硝酸铵的混合液作为复合基体改进剂,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测定硼的灵敏度。测定了柑桔果肉、果皮和果树叶中硼的量,DL=0.019μg /ml,RSD%=3.6~8.1,回收率=95.8~99.5%。
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一原子发射光谱法(ICP一AES)
ICP-AES可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及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测定浓度低、难熔难原子化的元素,如硼、钨、锆等。胡小玲[8]等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食品中硼砂含量的方法,用湿式消解法消化样品,ICP-AES法测定食品中硼元素含量,换算成硼砂(Na2B4O7·10H2O计)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在3个数量级以上,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55.02mg/kg(以Na2B4O7·10H2O计);高中低3个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在100.2~106.0%之间;硼砂含量不同的3个样品分别重复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8.5%;国家标准方法定性结果与ICP-AES法定量测定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并能定量地检测食品中硼砂的含量。 六、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分析测试技术。该技术提供了极低的检出限、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谱线简单、干扰少、分析精密度高,可进行多元素同时快速分析,能适应于复杂体系的分析检测。它作为一种新兴而功能强大的分析手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20世纪末的“热点”分析技术之一。和其它方法相比,ICP-MS所具有的较高灵敏度和同时测量硼同位素比值及总浓度的特点,对许多研究特别是生物示踪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李安[9]等用微波消解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粽子中的硼,将市售粽子干燥并粉碎均匀后,加入硝酸和过氧化氢,进行微波消解,以钪为内标元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其中的硼含量。前处理方法简便,测量速、灵敏、准确。方法检出限为0.057mg/kg,相对标准偏差<5%,加标回收率在85~105%之间。此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实际操作性强,数据准确可靠。
以上诸法各有优缺点,可以互相补充,常规化学测试方法,检测周期长,消耗试剂多,检测限高;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高,但其操作烦琐,需无水状态,且需要大量的乙醇,稳定性也不够高;荧光法需在浓硫酸介质或有机介质中进行,但其生成的荧光配合物稳定时间长,且该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石墨炉法测定检出限极低,但是测定周期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需配备贵昂的ICP仪器,但是灵敏度、准确度高,测定范围大,前处理操作简单,能够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总之,可根据样品的测定要求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起超,汪淑哲.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植物和粮食中微量硼.环境朴学丛刊,1983,9(4):29-30.
[2]李晓明,邓毓芳,陆光汉.粮食中微量硼的极谱测定.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4,30(5):288.
[3]池卫廷, 谢少斌, 杨贵彬, 郑育驯.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硼的研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2):2824-2826.
[4]闰剑勇,胡子谦,姚科.3-甲氧基-甲亚胺H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硼酸.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651-655.
[5]顾佳丽.荧光法测定银杏叶不同形态的硼.光谱实验室,2007, 24(3):614-617.
[6]刘永春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硼的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 8(2):45-47
[7]龚琦,陆建军,彭剑,等.钯涂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柑桔中硼的研究.广西大学学报,2005,30(4):341-343.
[8]胡小玲,黄辉涛,肖学成.ICP—AES法测定食品中硼砂.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 18 (10):1994-1995
[9]李安,赵彤,李鹏,等.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粽子中的硼.分析仪器,2009,(1):37-39.
关键词:食品安全 硼 测定方法
来自食品中原有的微量硼是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元素之一,微量的硼对人体新陈代谢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具有增加骨密度,预防钙质流失的作用。但硼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也很大,连续摄取会在体内蓄积,引起胃、肾、肝、脑出现非特异性病变,硼含量高时能促使癌症发病和死亡率上升乃致中毒而死亡,人体摄入大量硼会影响枢神经系统,长期摄入会引起硼中毒。食品中除了本底硼外,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增加食品的韧性、脆度、保水性及保存期, 在某些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或硼酸, 起到改良口感、改善色泽和防腐的作用。因此,检测各种食品中硼元素的含量对人体健康的意义特别深远。关于食品中硼的测定,我国国标GB/T5009.29-2003只规定了姜黄素定性法,有关定量方法的文献报道有电化学方法、比色法、荧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这些方法各有所长。
一、电化学分析法
若样品处理得当,电化学方法可以对硼的形态进行测定。包括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极谱分析法。将样品中的硼氟化,再用四氟硼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是60年代发展起束的一种测定硼的新方法。样品经王水消化后可用四氟硼酸根电极法测定硼含量,使硼含量的测定大为简化。由于该法测定硼的浓度范围宽,也被用于仲钨酸铵、动物尿和骨灰、钢铁样品和植物样品中硼的测定。王起超等[1]就采用该法测定植物和粮食中的微量硼,与姜黄素,次甲基蓝等比色法相比较,虽然灵敏度稍微低了一点,但是该法简便、准确、快速、干扰少、又易于操作,适于作为一种通用的分析方法。
极谱分析法是硼与铍试剂(Ⅲ)所形成的络合物可以产生极谱还原波,使用这一方法进行硼的测定已有报道。李晓明等[2]首次用极谱法测定粮食中微量硼。该文献报道在pH4.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硼与铍试剂(Ⅲ)生成配合物于电位-0.45V(vs.SCE)能产生一个灵敏稳定的极谱波,波形尖锐,波高与硼浓度在0.005~0.5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0. 001μg/mL。该法已应用于玉米、黄豆、大米中硼含量的测定.
二、比色法
比色法是测定硼含量的经典方法。如姜黄素比色法、3-甲氧基-甲亚胺H分光光度法。姜黄素在酸性介质中与硼反应,根据条件的不同可以形成玫瑰花青苷(Rosoyanin)和红色姜黄素(Rubrocufcumin)等两种有色络合物。玫瑰花青苷检出灵敏度比红色姜黄素略高,溶液浓度在0.0014~0.006μg /mL(λ=555nm)范围内与溶液吸光度成线性关系,池卫廷等[3]采用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豆、粽子、牛、米粉等食品中硼的含量,在0~0.1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0.9998, 检出限为0.014μg.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差RSD<5%, 加标回收率为92.33~103.10%,该方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易于操作, 适用于豆类、粮谷、水果、肉类等食品中硼的测定。
闫剑勇等[4]用3-甲氧基-甲亚胺H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硼酸。食品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灰化,采用3-甲氧基-甲亚胺H作硼显色剂,测定食品中硼酸含量。本法在硼酸浓度0~5.0μg /ml线性良好,r>0.998,其回收率为93.0~99.1%,变异系数CV%<5%,最低检出浓度为5.0mg/kg,与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比较,差异无显著(t=O.757,P>0.05)。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满足要求。
三、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荧光光谱法常用的有桑色素荧光法、4-氯-2羟基-4-甲氧基苯酮荧光法等。桑色素荧光法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对于单5μg硼,50μg的K+、Al,100gμg的Mg2+、Fe3+,200μg 的Ca2+,N03-。均不产生干扰。同时,含量在30mg阻内的NaCl也末见干扰。4-氯-2-羟基-4-甲氧基苯酮荧光法灵敏度则比较高,可测出2~30ng/L的硼,但操作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当溶液含水量超过10%(V/V)时,荧光强度急剧降低。顾佳丽[5]等用荧光法测定银杏叶中不同形态的硼。优化了分子荧光法测定硼-变色酸络合物的实验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形态分析方法一连续浸提法.方法检出限为3.28μg /L.相对标准偏差为3.91%.该方法应用于银杏叶中不同形态硼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四、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硼,方法比较简单快捷,灵敏度较高,目前研究较活跃的是涂层石墨管和基体改进剂联合使用技术,以期获得较高分析灵敏度。刘永春[6]用涂钽石墨管和Mg-Sr混合基体改进剂联用技术测定硼,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浸泡石墨管的Ta盐溶液中,某些组分会对硼的测量产生比较强烈的基体干扰。龚琦[7]等用涂钯全热解石墨管原子吸收测定柑桔中的硼。结果表明,用涂钯石墨管测硼,比用没有涂层的热解管有更高的分析灵敏度。若再使用1mg/mL氯化钙、2.5mg/mL抗坏血酸和2mg/mL硝酸铵的混合液作为复合基体改进剂,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测定硼的灵敏度。测定了柑桔果肉、果皮和果树叶中硼的量,DL=0.019μg /ml,RSD%=3.6~8.1,回收率=95.8~99.5%。
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一原子发射光谱法(ICP一AES)
ICP-AES可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及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测定浓度低、难熔难原子化的元素,如硼、钨、锆等。胡小玲[8]等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食品中硼砂含量的方法,用湿式消解法消化样品,ICP-AES法测定食品中硼元素含量,换算成硼砂(Na2B4O7·10H2O计)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在3个数量级以上,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55.02mg/kg(以Na2B4O7·10H2O计);高中低3个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在100.2~106.0%之间;硼砂含量不同的3个样品分别重复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8.5%;国家标准方法定性结果与ICP-AES法定量测定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并能定量地检测食品中硼砂的含量。 六、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分析测试技术。该技术提供了极低的检出限、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谱线简单、干扰少、分析精密度高,可进行多元素同时快速分析,能适应于复杂体系的分析检测。它作为一种新兴而功能强大的分析手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20世纪末的“热点”分析技术之一。和其它方法相比,ICP-MS所具有的较高灵敏度和同时测量硼同位素比值及总浓度的特点,对许多研究特别是生物示踪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李安[9]等用微波消解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粽子中的硼,将市售粽子干燥并粉碎均匀后,加入硝酸和过氧化氢,进行微波消解,以钪为内标元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其中的硼含量。前处理方法简便,测量速、灵敏、准确。方法检出限为0.057mg/kg,相对标准偏差<5%,加标回收率在85~105%之间。此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实际操作性强,数据准确可靠。
以上诸法各有优缺点,可以互相补充,常规化学测试方法,检测周期长,消耗试剂多,检测限高;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高,但其操作烦琐,需无水状态,且需要大量的乙醇,稳定性也不够高;荧光法需在浓硫酸介质或有机介质中进行,但其生成的荧光配合物稳定时间长,且该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石墨炉法测定检出限极低,但是测定周期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需配备贵昂的ICP仪器,但是灵敏度、准确度高,测定范围大,前处理操作简单,能够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总之,可根据样品的测定要求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起超,汪淑哲.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植物和粮食中微量硼.环境朴学丛刊,1983,9(4):29-30.
[2]李晓明,邓毓芳,陆光汉.粮食中微量硼的极谱测定.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4,30(5):288.
[3]池卫廷, 谢少斌, 杨贵彬, 郑育驯.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硼的研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2):2824-2826.
[4]闰剑勇,胡子谦,姚科.3-甲氧基-甲亚胺H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硼酸.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651-655.
[5]顾佳丽.荧光法测定银杏叶不同形态的硼.光谱实验室,2007, 24(3):614-617.
[6]刘永春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硼的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 8(2):45-47
[7]龚琦,陆建军,彭剑,等.钯涂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柑桔中硼的研究.广西大学学报,2005,30(4):341-343.
[8]胡小玲,黄辉涛,肖学成.ICP—AES法测定食品中硼砂.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 18 (10):1994-1995
[9]李安,赵彤,李鹏,等.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粽子中的硼.分析仪器,2009,(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