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妨千次磨千锤百炼方入妙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88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阅读量少、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原因,许多学生感到“做作文头疼”,甚至害怕写作。笔者曾统计了一篇当堂完成的学生作文,只有15%的学生作文是优秀的,至少有50%的学生作文是需要修改的。但是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的评语、批改根本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笔者认为让学生学会自主修改作文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文章不妨千次磨,教育专家叶圣陶认为“评改的优先权应当属于写作的本人”。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自主修改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培养修改兴趣
  兴趣是人们进入科学艺术境界的导游,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作文的修改也需要有兴趣。有兴趣的修改,会使修改思维活跃,文思如潮。为了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愿望,笔者实行了“作文修改积分制”。每次学生作文完成后,我要求他们在后面制一个表格,内容包括:错别字、句子不通顺、标点不正确、条理不够清晰等。然后互相交换进行修改,找到一个错别字加5分,查到一个不通顺的语句加10分……每次得高分的同学都给予鼓励,这样,不但促使学生积极改好自己的作文,而且增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信心。如果某篇习作修改得比较好,我就在最后总批中着重指出,给予表扬,并且写上“传阅”二字,让其在全班传阅,或者在教室的后面专门设置一个作文展览园地。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欲望和冲动,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教育和指导的作用。
  二、明确修改内容
  一篇文章可以修改的地方很多,但对中学生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文章的整体来看,主要从四方面进行修改。
  修改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内容要靠语言来表达。要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就一定要下功夫修改,反复推敲。
  修改结构。结构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对表达主题有重要作用。结构表达上常见的毛病是:平铺直叙,缺少变化;谋篇布局不合理、不完整;段落层次不清晰,过渡生硬、不自然;脉络不通;前后、首尾缺乏照应等等。
  修改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文章所使用的材料、结构安排、遣词造句都是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的。修改时要看文章的内容与题目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如:记叙文是否围绕一个中心。
  修改材料。文章所选用的材料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修改时要看材料的取舍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三、提出修改要求
  我们在进行作文修改教学时绝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是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比如以《快乐有时很简单》为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抓住字、词、句进行修改。
  【例1】
  修改前: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因此我就变得很不开心,很不开心,我就想和伙伴玩,不和伙伴玩,我的快乐就更少了,直到上次的几件事,我知道了快乐。
  修改后: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因此我就变得非常不开心,于是我就想和伙伴玩,假如我不和伙伴玩,我的快乐就更少了。通过上次的几件事,我终于了解了其实快乐有时很简单。
  修改成果:句子通顺,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所以在进行作文修改时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学生修改的重点。如果有外貌描写,可以在文中用笔划出来,并且在句子边上写上自己对这段外貌描写的评价。
  所以说每个阶段、每一堂课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写作重点,从而确定修改重点。只要这样在每一堂作文课中都落实一个或者两个知识点,稳扎稳打,一点点积累,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所提高。
  四、注意修改阶段
  初中三年的写作训练是有一个系统性的,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再加上学生在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所以在每个年级的每一学期,甚至是每一堂作文课都应该有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比如,初一的第一学期是小中衔接阶段,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在作文修改时可以侧重在某些方面,如看是否分段,段前是否空两格;看卷面是否整洁;看书写是否准确 ;看共有几处病句;看标点的使用是否正确;看文章的中心是否围绕题目来写,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把一件事情写完。这些都是一篇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所以必须在初一的第一学期就养成一些写作上的好习惯。
  初二是一个写作的提升阶段。这个时候是为初三的升学做准备的,而且又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写作基础。这时的作文修改除了继续保持初一时的那些内容外,还得强调一些内容,比如句子运用是否准确,内容详略安排是否恰当,人物刻画是否生动,是否表达了学生的真情实感等。
  【例2】
  修改前:
  我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因为我们怕失火了,所以选在小河边。我们分头去捡了一些柴,把它们塔起来,然后我们就把柴点着了,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就把从家里带来的番薯扔进了火堆。
  修改后:
  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着这清澈的河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闭上眼睛,仿佛自己成了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快去捡柴禾喽!”伙伴的一声呼唤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只见有的伙伴已经爬上了河边的小山坡,去寻找“燃料”——枯枝败叶;有的伙伴猫着腰,在建筑“灶台”——挖坑;有的伙伴在河边洗着番薯。我看着他们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立即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过了没多久,伙伴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胜利归来。于是,我们开始烹饪我们的美食了。先是搭好柴禾,再把枯叶放在柴禾的下面,点燃枯叶,只听到“噼噼啪啪”的一阵响声,希望之火就一下子蹿了起来。我们迫不及待地把番薯扔进了火堆。
  修改成果:人物形象生动,主题突出。
  如果把初一的写作要求比喻成一个人的骨架,那么初二的写作要求就好比是人的肌肤,当然如果要这个人活起来还必须有不可或缺的大脑。所以初三的写作要求就好比是人的大脑,人有了大脑,才可以思索,才可以喜怒哀乐,有了喜怒哀乐,才称得上是人生。所以到了初三我们的写作要求也就相应地有了质的飞跃:文章的构思是否精巧,形式是否新颖,选材是否精当,主题是否跟上时代的脉络,是否具有创造性。
  【例三】
  修改前:
  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简单、最纯真的快乐了。
  修改后:
  一个番薯,一缕清香,一种情缘。情缘淡淡地沁入人的心底,让人释怀。简单至极,而又深沉无比,这就是快乐。要不怎会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所以快乐有时就这么简单。
  修改成果:其实快乐就如题目所述,换一种心境,换一个角度也许就有了另一片风景,“我”由小小的番薯悟到了生活的快乐,并引用古人的诗句阐述道理,以小见大,构思精巧。
  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初三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有质的飞跃,它应该是学生个性的体现。
  五、指导修改方法
  1.互批互改,以助促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是知识面窄。在作文批改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改、互改,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把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到作文批改的教学实践中去。可以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把优等文给写作较吃力的学生改,让他们有榜样可学,修改时也不会感到太吃力;把问题较多的文章给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改,让他们有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并能在互改中提高评改水平。
  当然,光要求学生修改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及时对照查看他们的修改情况,对誊清后的作文再次批阅,然后根据修改情况批上成绩,并进行第二次集中评讲,着重表扬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的学生,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段,这对学生认真修改作文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间相互沟通、协商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生自改,形式多样
  首先用阅读法来促进自改。教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多种特点,并且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老舍曾说过:“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通顺不,逻辑性强不强,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处。”可见,用阅读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对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平时,要求学生完成作文草稿后必须做到“四读四改”。第一遍是默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反复思考,检查文章是否围绕中心,段落层次的衔接是否连贯,是否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这一步难度较高,往往需要教师多加指导,而且每一次只能练一项,或改段落,或改详略,逐步积累,提高自改水平。第二遍是轻声读,要求学生重点改正病句和错别字,做好增删补漏工作。第三遍是大声朗读。大声朗读,将书面文字转化成口头语言,学生不仅运用视觉,而且运用听觉,凡是读不通顺的地方,往往是病句,就要修改,直到读通顺为止。第四遍是互相读。通过读改,学生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文章大大地变样了,自己也能写出一篇通顺而有中心的好文章,由此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作文的兴趣大为提高。
  其次,用重作法来指导自改。重作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去重作旧题。因为学生作文,不可能一下就达到教学的要求,而有些问题,一时也难于觉察,所以,可让学生“冷却”一段时间,做到“像忘了似的”(茅盾语),然后针对旧作中的毛病及不得要领的地方去重作旧题。这样“重作旧题”,“文必日进”,也就深得“作文深造之法”了。每条途径都可以使文章臻于完美,让学生真正体味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确实文章不妨千次磨,千锤百炼方入妙。通过运用以上方法,我发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写作目的更明确了,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需要重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知识。初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强英语阅读能力教学,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在本文中,需要对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探究优化对策,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好的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策略]  英语阅读在
[摘 要:“动”是指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说说,动手写写,充分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以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需要教师加强情感渗透,激励创新精神,创设竞争氛围等,才能让学生动得有欲望,“动”得有信心,有兴趣, 有秩序,有空间。  关键词:课堂;动;情感;创新;竞争;协作;拓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必修五模块把《陈情表》与《项脊轩志》两篇时期不同、文体不同的文章编排在同一专题,颇有意味。两篇文章各呈其彩,以情感人。每次授课总是让人唏嘘感慨,不能自已。但唏嘘不如剖理,这里尝试从几个方面做一些粗浅比较,探究其中感人之理。  一、作者身世之比较  1.仕途顺畅,遭历煎熬  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虽然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展开研究,先阐述其重要性分析,然后重点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密切融合数学教材、利用数学历史、运用数学阅读、注重合作沟通,旨在更好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小学数学课堂全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策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极为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社会对团队协作型人才高度重视的条件下,学校对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视也日趋凸显。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科学习能力等工作中,培养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只有学生提高合作意识,才能更好处理和其他同学的关系,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从而提高个人能力的提高。所以,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
[摘 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表现类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传统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内容难度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了《计算机三维设计效果表现》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缩短学习的反馈周期,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从而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深入开展混合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三维效果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混合式教学;风景园林专业]  随着计算机图形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教学细节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对指导学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教师和语文课程的融合教学,是新时期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辅导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中,班主任和语文学科共同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定位、方法、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使课堂教学和管理更具效率和科学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教育融合;策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断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们对朗读的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朗读方法,开展丰富有趣的朗读活动,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研究]  教
[摘 要:英语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大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也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内涵深刻、形式多样、方法各异等特点,进而再加上大学英语课程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使得大学英语课程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场所、阵地之一。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英语;思想政治建设]  新型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课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培养高中生诵读兴趣以及借助诵读理解文本提升素养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诵读;高中语文]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无意中听到了两个学生关于语文的悄悄话:  “真没劲,早读课上读课文,上了课还要读,烦死了。”  “是啊,读来读去又读不出什么花儿来,一遍就好了哇。”  读不出花儿来?这句话让我觉的脑子里什么地方突然亮了一下。  与小学生不同,高中生不喜欢读课文。对他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