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教学与思考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硫和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这一节内容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设计与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学习。
  关键词:观念建构;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38-02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高一化学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通过调查,学生感觉并不是难在理解上,而是难在记的太多了。《化学1》包含了高中阶段的所有无机化合物知识。物质性质要记,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记,等等。学生是记了这点忘了那点。其实元素化合物知识并非都靠死记硬背,它们之间都有规律可循。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构建起一些观念,那将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了。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是针对具体性知识记忆为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而提出的。在以观念结构为本的教学中,我们也选择和讲授具体性知识,但具体性知识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作支撑观念结构的工作和载体。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在这些具体性知识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深层的、可迁移的观念或观念性知识。以下就是我在观念建构思想指导下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与思考。
  二、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初步构建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含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交流方式,启发学生在“观念建构”思想指导下学习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归纳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是存在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教学过程
  [提问]你知道含硫的物质有哪些吗?请按要求完成学案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中的二维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根据化合价也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分类观”。
  【提问】你知道硫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请你说说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例子。
  【学生1】酸雨的形成; 硫酸的工业制备。
  【教师补充】自然界中的含硫化合物的转化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么多的硫及其化合物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初步构建“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的观念。
  【学生活动】《神农本草经》记载,硫酸钠具有清火消肿,泻热通便,软坚润燥等药效。某地盛产硫磺,若以此制备硫酸钠,请你设计尽可能多的生产路线。
  【投影】学生所写的流程图
  【评价】同学们都写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将大家的设计归纳一下。
  【师生归纳】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初步构建硫及其化和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设计意图:结合展示的“自然界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图片,促使学生自主构建部分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进一步建立“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问】如何将硫酸转化为二氧化硫呢?
  【学生1】浓硫酸与铜共热
  【学生2】硫酸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
  【学生活动】完成书本中的交流与讨论2(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书写)
  【讲评】师生共同评析黑板上的方程式
  【展示】
  【提问】二维图中横向物质要相互转化可以用什么方法?纵向物质相互转化又用什么方法?
  【学生3】纵向物质中的硫元素是不同价态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要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进行转化;
  【学生4】横向物质中的硫元素的价态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可以用复分解反应原理进行转化。
  【评价】两位同学回答地非常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含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建立起“物质间相互转化是有规律的”观念。为今后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
  【学生活动】请完善学案中二维图,用箭头标出可相互转化的物质,并在箭头上写上反应物。
  【展示】含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物质间相互转化是有规律的”观念,现在就用这一规律来完善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使学生建构起分类观、转化观、转化规律观等。
  【归纳】我们先将物质进行分类,目的是探寻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遵循的规律。
  【应用】由于煤燃烧产生的SO2是酸雨的主要成因,因此工业上采用石灰法煤脱硫技术,可得到副产品石膏。请你写出该途径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化学,学好化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三、反思
  “观念建构”指导下的化学教学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材内容或事实材料进行加工。通过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概括、提升,实现对化学学科本质规律的认识,实现具体知识形态的化学观念转化为学生个人形态观念的教学的目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初步建构元素化合物间的知识网络,形成了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间相互转化存在规律等观念;初步理解了化学1专题1的主题,正是因为有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才形成了我们美丽的物质世界。
其他文献
摘 要:中等专业学校存在生源相关学科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本文以中专数学教学为探讨对象,集中讨论分类教学方法在中专数学授课过程中的运用,分析分类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效果,力求为提高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水平作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中专;数学;分类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28-02  我
复杂技术创新的本质是汇聚各种核心资源,进行知识的创造、转移、共享和应用,以整合局部创新实现整体技术创新。但知识转移和共享的过程中会由于知识的粘滞而产生转移困难,并增加知识转移的成本。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粘滞知识的产生与转移机理,对于降低知识转移粘度,促进知识转移和共享,从而提高复杂技术创新的绩效和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复杂技术创新中粘滞知识的转移机理,从知识分布、知识转移主体层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须。绩效管理是企业
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代数或三角题。单纯用代数或三角知识去处理,推理或运算过程比较复杂。而在有些代数式具有某种明显的几何意义时,如能作出它的图象,结合几何图象来思考,往往能
安庆市白泽湖中学始建于1978年,1999年开始招收普通高中,应该还是一所“年轻”的完全中学。近几年“白中”的发展处在一个瓶颈期,生源素质下降,教学质量滑坡,教师职业幸福感渐渐缺失。我们迫切需要转变思路、实施变革,突破瓶颈,走出困境,谋求发展。目前,打破学校发展的瓶颈,提高教学质量是“白中人”的第一要务,因为教学质量才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作为一个“白中人”,我认为,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学校教研室
期刊
摘 要: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本文从教师的自我素养、教学方法及师生沟通的艺术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使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情感素养;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师生沟通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