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饮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探讨

来源 :中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以抑制胃酸、抗反流为主,存在用药单一、停药易复发等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具有个体化、可降低复发率等优势.首先,从国内研究现状出发,基于中医学痰饮致病理论,指出了该病的关键病机为脾失健运使痰浊内生,胃气不降使气机失调,痰邪乘势上逆而致反流.然后,结合现代医学观点,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分析,引出胃食管动力障碍与脾胃升降功能失司的关系、反流物对黏膜的损伤与痰浊内生、上泛食管的关系,说明了中、西医理论之间的相通性,明确了痰饮是影响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为从痰饮着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基于该病病因、病机,从痰浊内生、痰气交阻、痰热郁结、脾虚痰盛4个角度出发,分别以祛痰化湿、理气燥湿化痰、清热化痰、益气化痰降逆为治法,论述中医基于痰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在实践中具有有效性.通过探讨,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痰饮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关键病因贯穿于整个病程;从痰饮论治胃食管反流病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特点及优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文献整理及数据挖掘总结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痰湿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痰湿证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临床用药的频次、中药属性(性味、归经、功效)、常用配伍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 共纳入117篇文献,包括53种处方,涉及5063例患者,在痰湿主证基础上兼有风、火热、血瘀、气虚
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首栽于《伤寒杂病论》,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研究发现生姜具有抗炎镇痛、提高免疫、抗凝血、抗癌和调节脂代谢等药理活性,用于治疗妊娠呕吐、高血脂、高血糖、肿瘤等多种疾病.该文从生姜的炮制、性味功效、组方配伍规律、服用方法和现代药理作用5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将生姜的古代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联系起来,为生姜的现代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比较全面的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
目的 探讨近现代名医治疗心绞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整理《胸痹心痛古今名家验案全析》中近现代名医论治心绞痛的经验效方,将复方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86位医家,254首经验方,涉及中药266味.高频药物有丹参、瓜蒌、薤白、甘草、半夏等.药性多用温,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肺、心、脾为要,功效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最为多见.关联规则获得“薤
补阳还五汤的主要有效成分有黄芪甲苷、芍药苷、苦杏仁苷、山柰素等,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补阳还伍汤作为中医经典的益气活血方剂,活血而不伤正,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常用复方,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该文从抗炎和抗氧化应激角度,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补阳还五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9月1日讯: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充分考虑中医药医务人员收入情况,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向中医医院倾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