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硬化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置管引流联合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治疗前通过超声和CT或MRI初步诊断为成人囊性淋巴管瘤患者27例.首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活检囊壁组织送冰冻及进行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后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在超声监视下经皮穿刺置入8.5F引流管行持续外引流;当引流量≤10 ml/24 h时,再注入聚桂醇注射液并保留,随后缓慢拔除引流管.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就病变分隔数目对疗效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穿刺路径分别为前腹壁3例,侧腹壁7例,腰背部后腹膜入路17例.治愈22例,显效4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病变分隔越少,疗效越好(P值为0.010).2例患者发生囊壁出血,其余25例无漏液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7例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在爆震伤致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作腹部轻度、中度、重度爆震伤动物模型,于爆震前、爆震后即刻行肝及腹腔常规超声及肝SWE检查,并与爆震前、爆震后即刻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变化和肝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伤后即刻常规超声检查轻度爆震伤组肝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图
患者女,24岁.因右侧腰痛3月余,当地县医院及本院灰阶超声均诊断为右肾轻度积水,药物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来院复诊.无高血压、糖尿病、手术、外伤等病史.门诊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肾功能:尿素氮2.2 mmol/L,肌酐70μmol/L,尿酸160 μmol/L.超声检查:右肾形态大小正常,集合系统中部偏下方可见一大小约1.9 cm×1.0cm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期刊
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可定量获得乳腺组织硬度,在BI-RADS分类基础上可以提高诊断效能[1-2].现有研究多将Q-Box置于病灶最硬的区域或尽可能覆盖病灶,得出良恶性诊断的界值,并应用此界值对乳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1,4-5].本研究通过SWE技术定量测量BI-RADS3、4类结节的内部及周边区域的杨氏模量平均值,以期提高对此类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期刊
超声弹性成像主要用于良恶性疾病诊断的研究[u,本研究旨在探讨弹性成像在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3-12月宫颈癌患者60例及宫颈炎患者35例,年龄35~60岁,平均(47.58±8.45)岁,均经宫颈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另选取2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年龄30~60岁,平均(41.32±7.21)岁.二、仪器和方法使用日立HI Vision Preiru超
期刊
脐尿管病变为脐尿管退化不全形成的畸形及其引发的脐尿管其他疾病,后者包括炎性包块和肿瘤等病变.笔者对我院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脐尿管病变的声像图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在鉴别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移植肾患者67例,其中正常组30例,急性排异组(AR)26例,急性肾小管坏死组(ATN)11例,常规超声测量移植肾段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超声造影结合时间一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叶间动脉、皮质和髓质的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皮质和髓质之间的上升时间差(△RTm-c
患者女,12岁1个月.因阴道口囊性肿物伴尿液由阴道流出11年余入院.患者出生后半年即发现阴道口有一“花生米”大小囊性肿物脱出,哭闹或憋气后明显,肿物呈青紫色,平静时外观无异常.查体:会阴部潮红,尿道外口及阴道外口外形正常,屏气时未见包块脱出,阴道外口附近间断有少量尿液溢出,不伴尿频、尿痛.超声检查:子宫体积增大,体部呈双角样,大小为5.1 cm×2.3 cm×2.0 cm,子宫肌壁回声尚均匀,其内
期刊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临床资料、超声图像与随访结果,研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产前超声图像特点,观察其伴发畸形和围产期结局.结果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超声图像特征表现为锁骨下动脉由降主动脉起始部发出并经气管及食管的后方向右侧走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发生率约为2.3%(39/17 280),23例(59.0%)为单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