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浅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的行为方式.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好铺垫.一个好的教学导入设计,能使课堂教学先声夺入,引人入胜.如果教师上课伊始就能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问题的要点,抓取问题思考的感情线索,那么就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良好的导入艺术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现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谈数学教学新课导入几种方法:
  一、利用生活实际
  在日常生活中包含有许多数学知识,从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所学的数学不但有用,而且能解决大问题,就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位似”这节时,上课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某同学的座位到黑板的距离是6米,教师在黑板上要写多大的字,才能使这个学生在看黑板上的字时同他看相距30厘米教科书上的字感觉相同(教科书上的字的大小约为0.35cm×0.4cm)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迫切想知道答案,教师可抓住这一时机,导入新课“要知道答案,我们必须学习位似的有关知识.”于是,同学们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善于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显示了我们普通教学手段难与企及的优势.如在进行“轴对称”一课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现这样的情境: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学生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地重合的现象很快得出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实例,这时,我再在屏幕上显示出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动起来,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教学中学生不但一点都不觉得枯燥,相反,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和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利用民间及科学家的故事
  中学数学知识点多,且有很多与知识点相关的趣味故事,利用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课前先给学生讲这个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当地人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勒斯问旁边的人:“有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当地人说:“没有人知道,因为古代草片文书没有记载,而我们今天也不能判定这个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泰勒斯说:“可是,我根据我的身高马上就可以测得金字塔的高度.”说完,泰勒斯取出一条结绳,在他的助手的帮助下,测得金字塔的高度是131米.故事讲完了,当学生还沉醉在故事之中时,提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金字塔的高度的?”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出,于是教师指出:下面要学习的知识就能回答!此时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就能以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探究.
  四、通过亲身体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要求学生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用折叠或剪拼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但验证了这个定理,而且发现了引辅助线的方法,同时,学生在不同的拼补方法当中,找到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其他方法.这样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参与了学习的过程.
  五、利用比赛的形式
  在教学《平方差公式》一课时,可布置如下几道练习题:
  (x 1)(x-1) (3a 2)(3a-2)
  (100 2)(100-2) (y 6)(y-6)
  由于上节课刚学了多项式乘多项式,同学们一定是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来运算,所以提出了和同学们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教很快就做完了,同学们还在埋头写,“我已经完成了,你们完成了没有?”说完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一会同学们也陆续做完了,“同学们比较一下,我的结果和你们的一样吗?”生:“一样”“为什么我做得比你们快呢?”同学们很惊讶!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学生探究平方差公式的强烈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产生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效果,使学习新知变成一种乐趣.
  六、运用类比导入
  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性质、定理是通过类比推理发现的,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利用类比导入新课,不仅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出了课题,同时也教给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可以与三角形中位线类比,先提出下列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给出了哪些量之间的什么关系?3.什么是梯形?梯形的中位线又与它的哪些量有关系?这是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识,也可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为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素质及教师的个性来确定最佳的导入方法,快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结合我省山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对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地区发生M_L 4.4地震,为得到准确的震源深度,根据sPL震相基本特征,对震中距20—70km范围内8个地震台站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其中4个地震台观测到明显的sPL震相,利用频率—波数(F—K)方法,计算其理论波形图,与处理后的观测波形拟合对比,得到震源深度范围,与TDMT—INV方法、PTD方法及河北测震台网编目等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sPL震相测定河北临城M_L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