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三维 激发热情 提升效益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综合体系对于综合实践课程已经越发重视,其强烈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已经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认知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不少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日渐消弭。如何才能长时间,甚至永久性地保持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学习的动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规划综合实践的每个环节,做到张弛有度,充分调动学生在不同版块的积极性,产生爱学、想学、善学的意识,最终促进其综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依托生活实际,动态生成主题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具有极大开放性的综合性课程,在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更强化对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在这一过程中,综合实践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个好的主题,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学生综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综合实践的话题绝对不是依附于相应的教材,更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选择,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综合实践的话题应该依循学生的认知需求,将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融入其中,是在实际生活中动态生成的。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真实生活状态中选择与学生贴近的实践内容,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一次体育活动中,一位学生不小心扯掉了一颗纽扣,由于是新买的衣服,怕妈妈责怪就大哭起来,教师建议其自己钉纽扣,但该生却说自己从来都没有钉过,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教师灵机一动,一堂综合实践课的主题也就应运而生了。在综合实践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了纽扣、针线、拉链、剪刀等必备的工具。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视频的演示、自身的讲解、学生的讨论,将钉纽扣的技巧和注意点揭示出来,学生乐此不疲,积极性较高,不到一节课就已经完整地掌握了钉纽扣的方法和技巧。
  在这一案例中,实践活动课程的选择就是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却是学生共性存在的认知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转化,将其列入综合实践课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依据活动内容,积极创新形式
  有很多教师认为,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让学生动手制作,其形式已经基本固化,这其实是对综合实践课程认知的偏离。相同的主题,形式的不同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创新综合实践的形式,借以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增长知识,历练能力。
  例如去年冬天,学校购置了大量盆栽菊花,很多学生非常感兴趣,一下课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菊花旁观赏。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样子,笔者意识到这也是一堂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资源,但如何组织?仅仅就是让学生看看?这与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观察毫无两样,学生一定会兴趣索然,无法真正实施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形式:首先,观察菊花——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方式,与菊花进行零距离接触,感受菊花的外形与质感;其次,描绘菊花——将自己看到的菊花通过美术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最后,了解菊花——通过收集关于菊花的科学资料及文学作品资料,了解菊花的植物特色以及内在品质,深入全面地感知菊花,形成对菊花全方位的感知与了解。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围绕着菊花进行了看、画等多种形式,形成有效地认知思维体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考量学生实际,丰富评价层次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判别学生学业质量和效益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同样也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有效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期待着其他同学,尤其是教师的认可。试想,如果学生有了实践成果,而始终得不到教师中肯、激励性的评价,其热情必然会受到严重地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教学中基于评判优劣的价值手段,而坚持从发展的视角关注学生综合实践状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评价的策略,即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不同的学习基础,依照不同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实践状态进行评价,从而将评价的价值点夯实在不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还以上述 “看菊花”为例,在这个综合实践过程中涉及学生观察、绘画、资料收集等多种认知能力,而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是全才,但教师就是考虑要学生从不同的认知能力入手,在学生活动的每个过程中积极捕捉学生呈现出来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活动参与的自信和热情,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评价中获取积极提升的营养,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过程因为其鲜明的综合实践性,成为学生较为喜欢的课程之一,这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资源,而教师更要从更新理念入手,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从主题选择、形式创新、分层评价维度三个方面,唤醒学生参与的热情,最终提升综合实践的整体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渭河流域是我省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1950~2005年的56年中,渭河流域共发生灾害性洪水60余次,累计农作物受灾面积约968万hm^2,累计受灾人口7067万人次,伤亡人数约5300人,累计直接
本文根据具体的建筑实例对水闸消能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就各种情况下的消能防冲设计进行了探讨,促进了闸后消能设计计算与实际情况的结合,保证了水利工程效能的正常发挥。
对于小学生而言,想写好作文,习作指导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一定的口语交际同样也不容忽视,口语交际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所驾驭文字的熟练程度,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重要的语文综合素养。鉴于此,本人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中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就此进行深入的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一年,也是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管理局奋发图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灌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局上
有人说: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当前,将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与教学并与
科学概念的建构是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基础的,并且要以学生前概念为载体展开概念转变学习。概念建立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而抽象的过程的实质就是已有经验与新现象的互动、联接与
本文根据碾压试验,得出只有用薄层、多遍碾压才能使均匀坝料获得较大的干密度和较低的空隙率的结论,进而提出了面板堆石坝小粒径堆石料利用的基本原则。大水沟水库小粒径石料填
词串识字借鉴了传统韵语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将意思相关的词语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起来识字。词串识字有整体性、形象性、可读性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把词串识字上得诗情画意。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中特有的一种识字课文类型。表面看,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儿,其实是联系紧密、语义相关,且押韵合辙,是词儿的串连,所以称为“词串”。  词串识字具有三个特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石头河径流趋势和持续性,再运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其年径流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短期内石头河径流量有增长的趋势,依据1999年~2003年实测数据预测2004年的径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