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卫星L波段通信转发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星载L波段宽带高增益圆极化微带天线.微带天线整体采用侧馈的馈电方式,采用H型缝隙耦合馈电方式以实现宽频带,采用威尔金森移相功分器实现两信号间相位差来满足圆极化,增加天线背部反射板和板间泡沫层以提高增益并稳固结构.通过电磁仿真软件分析可得:在中心频点1.45 GHz处增益为8.3 dBi,轴比为0.7 dB,增益大于7.5 dBi且回波损耗小于-10 dB时相对带宽为23.5%.天线加工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对L波段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机 构】
: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卫星L波段通信转发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星载L波段宽带高增益圆极化微带天线.微带天线整体采用侧馈的馈电方式,采用H型缝隙耦合馈电方式以实现宽频带,采用威尔金森移相功分器实现两信号间相位差来满足圆极化,增加天线背部反射板和板间泡沫层以提高增益并稳固结构.通过电磁仿真软件分析可得:在中心频点1.45 GHz处增益为8.3 dBi,轴比为0.7 dB,增益大于7.5 dBi且回波损耗小于-10 dB时相对带宽为23.5%.天线加工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对L波段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仿真软件Fluent研究空气雾化喷嘴对聚氨酯胶的雾化效果,选择喷嘴的混合区和喷嘴出口下游的雾化区为计算区域,对计算区域的气相流场、两相流流场分别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气相进口速度下计算区域的速度场、压力场的变化规律,胶滴达到较好雾化状态时的时间,以及胶滴在啧嘴出口下游不同距离截面上粒径百分数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了不同气相进口速度、相对速度、质量流率以及粒子流数量对胶滴平均雾化粒径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有助于胶雾化的参数,为后续试验工作提供依据.
针对传统CNN在有遮挡人脸识别中计算量大的问题,文中以L1-2DPCA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用于人脸识别的新型PCANet深度学习网络.该网络以L1-2DPCA学习多个卷积层的滤波器,在卷积层之后,通过二进制散列和逐块直方图进行池化.文中以CNN、PCANet、2DPCANet和L1-PCANet作为比较,在AR和RMFD人脸数据集上测试了文中所提出的网络.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中,文中提出的深度学习网络的识别性能优于其他网络.由于采用L1范数,文中所提出的深度学习网络对异常值和训练图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以车铣复合机床为研究对象,利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基于吉村允孝法计算出主要结合面参数,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整机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确定立柱为影响整机动态性能的关键部件.以立柱的一阶固有频率、质量和静变形量为目标函数,以立柱两侧各筋板厚度为设计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对立柱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出最优解集.最后对优化后的立柱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立柱的质量减少了12.37%,整机验证显示各阶频率均有所提高,由优化前后谐响应分析得出最大响应峰值明显减小.该设计方法
微细电火花铣削是实现金属微结构加工最具潜力的加工方法之一,而电极形状损耗一直制约着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找出电极形状变化规律,实现电极形状损耗的控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微细电极凹底损耗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设计正交实验提炼凹底损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设计建立凹底损耗的响应模型,估计凹底损耗出现的临界范围;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凹底损耗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峰值电流与脉冲宽度是影响凹底损耗的主要因素;凹底损耗现象出现在二者形成的一个近似线性的范围内;趋肤
排气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一端连接于发动机冷端,另一端通过挂钩悬挂于车身底盘,其悬挂位置和挂钩动刚度是汽车NVH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排气系统有限元模型,在Nastran软件中计算自由模态并结合平均驱动自由度位移法(ADDOFD)以确定悬挂位置,在上述基础上对排气系统进行约束模态分析、预载荷分析并引入机械阻抗与加速度导纳理论进行频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悬挂位置符合标准,有效的避开了发动机共振频段,挂钩动刚度较好的满足了隔振性能需求,系统振动响应在合理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