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抓对时机 不会伤害身体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月经期”别献血
  女性每个月都有3~7天的生理期,这期间以及前三天、后三天,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围月经期”,不适合献血。专家解释,“围月经期”献血导致的血液丢失,与月经导致的失血累加起来,可能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进而影响献血者的健康。此外,在怀孕期和哺乳期,献血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一过性改变,可能影响妊娠和泌乳,且由于这两个时期的激素水平异于平常,对受血者存在不确定影响。
  感冒后一周再献血
  献血者自身应当身体健康,患肿瘤、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的重大疾病,及做过内脏器官切除术者不适合献血。为了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艾滋病、结核病、肝炎、麻风病与性病的患者和携带可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感染者也不能献血。
  此外,患有感冒、胃肠炎、肺炎、痢疾、伤寒、疟疾等可康复的感染性疾病,康复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感冒和胃肠炎1周、肺炎3个月、痢疾6个月、伤寒1年、疟疾3年)才能献血,以防止疾病复发和残留的病原体经血液传播。接种疫苗之后,除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外,至少需要两周才能献血,接种狂犬疫苗后需1年方可献血。
  年龄和体重也是献血关键
  献血对年龄、体重和献血间隔也有要求。年龄不满18周岁者,因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不能捐献血液,超过65周岁的老年人一般也无须捐献血液。体重不到50(女性45)公斤不能献血,因为人体血液量约占体重的8%,若体重达不到上述要求,血液总量偏少,捐献400毫升血液将超过总血量的10%,容易发生头晕、昏倒等献血反应,影响献血者健康。此外,献血后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才能再次献血,为了防止频繁献血影响献血者健康,国家规定献全血后6个月才能再次献血,献成分血后4周就可以再次献血。
  专家提醒,献血前还要注意睡眠和饮食。睡眠不足容易导致献血后发生头晕、昏倒等献血反应;献血前应当清淡饮食,以保持充足的体力和血糖,但禁止进食肥肉等高脂食品和饮酒,以防所献血液因脂血、转氨酶升高等情况而报废。
  编辑/平湖秋月
其他文献
防糖尿病足北方人要向南方人学习。糖尿病的发病率节节攀升,其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更为致命。糖尿病足是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民间称为“老烂腿”,每5个糖尿病患者中,就可能有1个糖尿病患者被感染糖尿病足。  调查显示,北方地区患者年龄轻,收入低,病情重,局部溃疡尤为严重,并发冠心病及视网膜病变的比率也高于南方;从足溃疡的治疗结果看,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治愈率分别为19.1%和10.3%,截肢率分别为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表示方法的采用,是计量科学的一个新进展,是科技交流和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它使得各国进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可以进行相互比较,与传统的误差理论相比较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文提出了提升高职专业教师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初步设想。  关键词:专业教师 培养学生 职业心理 初探    0 引言    由于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职业预备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校后,对社会的职业概况缺乏基本的了解、对自身的职业兴趣缺乏判定,结果致使许多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另外,对于长期在温室里倍受呵护的孩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土地用途的重要依据,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关键措施和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规划实施的法律手段是指建立健全实施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划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脚会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因为足部的骨骼结构发生了改变。为了减轻脚的疲劳,老年人穿鞋时不妨垫双鞋垫,这不仅可增加舒适感,减缓地面对脚部的压力,保护足部的骨骼,并且有助于吸汗和预防脚气。现在鞋垫的种类也挺多,有不同材质的鞋垫,也有一些功能鞋垫,选择一双好鞋垫,有助于预防关节炎、肌腱炎等病症。  普通鞋垫普通的鞋垫分不同的材质,目前常见的有化纤鞋垫、羊毛毡鞋垫、落水毛鞋垫、羽绒鞋垫、
从一个企业说起,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分别从产品、市场、人力资源管理、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帮助中小企业渡过自己所面临
摘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既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又为各级干部管理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但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审计方式不合理、责任鉴定较随意等实际问题。只有加强法规建设,建立规范指标体系,选择最佳审计时机才能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   关键词:领导 任期审计 问题 对策    0 引言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共行政领域运作和发展的活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公共行政部门管理者的素质。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