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中的一缕阳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mo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课堂教学的满堂喝彩是英语教师一直以来的追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序列中,除了预设的精彩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会萌生出许多无法预料的小插曲,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愈发呈现出“开放”和“弹性”,学生思维活跃,随时会有新的情况和意外的挑战。若我们善于捕捉,善于利用,那么这些“阴暗的角落”也会照射到灿烂的阳光。
  一、阳光出现在“偶然”中
  课堂中常会发生一些被认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若教师能够巧妙地将这些偶然叉开的“枝节”转化为积极的动态教学资源,是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
  在一节英语课上,我正在教学Is this /that…?这个句型时,忽然有个学生举手报告说:“老师,我捡到一把钥匙!”瞬间,所有学生的眼睛都转向了这位学生手里的钥匙,但没有一个学生站出来认领。我便指着钥匙询问这位学生的同桌问:“Is this your key?”得到的回答却是:“No,it isn’t.”于是我便让这位学生和他的同伴去寻找失主,以下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S1:Hi,×××,Is this your key?
  S2:No,it isn’t.
  S1:(追问,指另一位男孩)Is this his key?Can you help me?
  S2:Sure.Hello,×××,What colour is your key?
  S3:It’s yellow.
  S12:Is this your key?
  S3:Let me see.Yes,it’s my key.Thank you!
  S12:Not at all.
  这一小段对话占用不到一分钟时间,不仅十分巧妙地处理了一个突发事件,而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灵活地运用了“Is this /that…?”这个新授句型,通过适当地扩充语言材料丰富了会话的内容,使会话的完整性得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丢钥匙的学生是一位平常不爱说话的后进生,通过这样的寻失主的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能力。
  二、阳光出现在“错误”中
  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就是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即使是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错误,只要巧用,就可以成为资源。
  例如,对于“This is bookmark for you.”这样一个错误的表达,教师就不能简单地将句子中的bookmark和is位置互换,而应该想到学生已习惯this作主语,is做谓语,这时,教师不妨将这个句子板书下来,然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T:What’s for you?
  S:Bookmark!
  T:Which bookmak,this bookmark or that bookmark?
  S:This bookmark.
  T:(板书)This bookmak is for you.
  (指着黑板上开始写的错误句子):Is it right?
  S:No.It’s wrong.
  然后让学生比较“this bookmark”和“This is a bookmark.”的中文意思,如此处理,不仅纠正了错误,还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从而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让全班学生都能够受益,可谓一举两得,妙举生花。
  三、阳光出现在“信息差异”中
  小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或抽象图案有不同的回答。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差异。毫无疑问,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信息差异可以作为动态生成资源。
  某日,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上,学习一些关于饮品的英语名称,以及用饮品等招待客人的日常交际用语。老师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习学过的表示水果的英语单词,然后学习表示果汁的词汇,进而学习相关的日常交际用语:A glass of … juice?Yes,please./No,thanks.等等。老师先运用简笔画呈现学过的水果类单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句型“Look!I can see…”到前面来指着图片英语复习那些已经学过的水果类单词。最后她呈现的是芒果,老师问:“What’s that in English?”学生答:“It’s a mango.”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准备画一个椭圆,下面就有学生插嘴说:“It’s a mango.”老师回头看了那孩子一眼,问:“Yes?”学生答:“Yes!”然后老师在椭圆下又画了一个较小的椭圆,再问:“A mango?”学生答:“Yes,it’s a mango too.”老师温和地冲孩子们笑笑,说:“Maybe(可能).”然后,老师通过线条,将两个椭圆连起来变成一个玻璃杯,再问孩子们:“Two mangoes?”这时,孩子们知道上当了,但他们的注意力被老师富有动感的情景语言所吸引了,他们完全进入了老师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老师在玻璃杯画面上写上“glass”字样,再引领学生学习新的学习内容:glass→a glass of...→A glass of mango juice?Yes please./No,thanks.孩子是天真的,刚刚复习了表示芒果的英语单词,又看见一个形似芒果的椭圆,按照惯性的思维,他们认为那也是芒果,纯属情理之中。他们插嘴,那是因为好表现自己,而“好表现”对于语言学习又是何等可贵。这位教师的机智在于巧妙地运用了这位孩子的信息差异,适时运用了孩子的惯性思维,到最后又打破了孩子们的惯性思维,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英语语言学习活动的热情,巩固了记忆效果。由简笔画构成的板书成了孩子们记忆中的“影集”,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四、阳光出现在“再认知”上
  学生在对语言知识的再认知上,常会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只要我们善于引导,那么不可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在一节课上,学生学会了购物交际用语:
  A:Can I help you? B:I’d like…,please.
  A:What about…? B:Yes,it’s nice.How much is it?
  A:…yuan,please. B:Here you are.
  A:Thank you.Goodbye.
  接下来是小组合作编演新的对话的时间,学生在讨论编排的时候就提出:“老外买东西不用找零钱吗?多出来的钱是给的小费?”我听了就乐了:“当然要找零钱啦!”“如果要找零钱的话,该怎么说呢?”于是,我又将如何找零钱的交际用语教给他们,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因为他们对自己找到的话题和书上没有的内容更感兴趣,后来学生们编演的对话就更加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了,操练活动更是精彩迭现,扩充的情节也更多更丰富了。
  五、结语
  教学中,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是不可调整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目标和内容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面对预设之外的“意外”,我们必须善于捕捉生成性资源并即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才能使教学绝处逢生并充满精彩。
其他文献
每一位教师都深有体会,在接手一个班的时候,班级中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能很快被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作为占班级大多数的、表现比较一般的学生,即所谓的“中等生”,往往容易被教师疏忽。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常运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是把中等生放在了教育的“盲点”上,忽视了对中等生潜能的发掘与培养。  事实证明,广大中等生的表现及影响力,决定了他们是班级班风、学风形成的真正主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
摘 要: 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有声语言的重要作用,还离不开其无声语言——教学体态语的力量。教学体态语运用得当往往对有声交流起到强化、补充的作用,倘若运用不当便会有否定、抵消的作用。  关键词: 教学体态语 作用 注意点    一、什么是教学体态语  人际交往中,言语是最基本的交流手段。但除了言语和声音这些有声手段之外,体态语这种无声的交流手段也很重要。心理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
摘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技工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但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没有针对性地抓细抓实相关环节。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呼唤着德育工作的创新,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有针对性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技工院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    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提高了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腐朽的思想意识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学生的心灵,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新形势下的新
摘要: 本文分析了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对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结合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论述了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效果,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机械专业 毕业设计 产学研结合 实施案例  毕业设计是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历来受到各个高校的普遍重视。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工科专业学生通过这一
摘要:在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中,有很多因素制约着考生的表达质量。本文论述了六个主要因素,并根据有关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了改进的办法,以帮助考生提高书面表达的质量。  关键词: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失分因素;改进措施  在近几年高考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考生在书面表达题上得分率并不完全与其平时的英语成绩成正比,即平时在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方面能取得较好成绩的考生并不意味着书面表达成绩也很理想。笔者
阅读和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身又是密不可分的,结合讲读课文学习作文是我们一向提倡的。那么,“怎样结合课文内容练笔”,也不失为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文质优美的文章,尤其是一批名家名作,都给学生展示了美丽的世界,同时也给学生进行适时练笔提供了有利条件。细述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根据课文内容,从“我”的角度重新理解、组织成文章
摘 要: 本文结合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的特点,从学生、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综合英语》教学为例,针对目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以促进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东方科技学院 英语专业教学 《综合英语》 特点    1.引言  一名专职教师,从2005年进入湖南农业大学以来,我一直担任东方科技学院英
福建新课改高考从2009年至今已有四个年头了,综观近两年福建高考历史选考题,除体现了高中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能力考查,其之命制还凸显了高考考纲所要求的“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指导原则。  2009年和2010年的福建高考选考题和必考题可谓“泾渭分明”,必考题不会超纲考选修史的内容,选考题只要依托选修课本和所选材料就能回答得好。但2011年和2012年的选考题就不一样了,除了立足选修教材应掌握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备课中,都想把一节课设计得环环相扣,全面俱到,期望学生的思维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给学生上一堂好课。有时却适得其反,本想面面俱到,可往往面面都不到,学生无法掌握一堂课的重点,思维也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一节课就在平淡中度过。本文就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的教学开始分析。  一、《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的教学设计  在备《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时,我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