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型教學游戏主要针对以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为目标,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学科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学科型教学游戏展开的必要性,倡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学科型教学游戏活动,突出教学的多样性。故此,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实践方法,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新方法、新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科型教学游戏方式,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学生精心设计趣味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良好激活,刺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游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挥学科型教学游戏的作用价值。
   一、设置抱团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构建与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教学部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创设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必要性,把握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特点,进一步挖掘可调节教学气氛的游戏,对教学游戏展开深入思考,促进教学游戏启迪性、引导性作用的发挥。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科型教学游戏方法,为学生设置趣味性十足的抱团游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抱团游戏中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领悟数学知识。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青岛版二年级“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内在本质,教师把握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特点,利用学科型教学游戏方法,从学生较为喜爱的卡通人物入手,组织学生参与趣味性十足的“抱团”游戏,为学生构建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整除与余数间的内在联系,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教学片段:
   教师:想必我们大家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吧,接下来我要领同学们玩一场游戏,我来当“灰太狼”,选出10名同学作为小羊,认真听好我所喊出的数字,当喊出数字时,同学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抱成团,没有抱成团的同学,将纳入我的阵营当中,参与一轮游戏后,换其他同学上场,没上场的同学也不要着急,在下台注意观察。
   学生(异口同声):好!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我为圆心,围成一个圈,顺时针行走,认真听我喊出的数字!5!
   (此时同学们立即抱成两团,每团五个人。)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反应非常快啊!请问你们是如何得出的呢?
   学生1:当然是10除以2等于5,我们立即分成了两团!
   教师:好!同学们请听好!3!
   (此时同学们立即分成三团,但是余下了1人。)
   教师:这次我抓到了一只小羊!请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呢?
   学生1:因为10除以3除不开,只好剩下一个人了。
   教师:通过此次开展教学游戏活动,你有哪些感受呢?
   学生1:我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数都能被整除!
   学生2:出现余数也十分正常,并不表示我计算有误!
   通过利用学科型教学游戏方法,教师把握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特点,为学生创设“抱团”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良好激活,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不但锻炼与强化了计算能力,还能加深对“除法”本质的理解,当出现剩余的小羊时,教师通过渗透“余数”知识,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帮助学生轻松化解整除与余数间的理解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置游戏竞赛,巩固课堂知识
   游戏竞赛形式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比赛竞争性质的教学游戏当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让学生投入数学游戏活动中,加深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结合教学主题,为学生选择适合设置游戏竞赛的知识点,将其所包含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青岛版三年级“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课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学科型教学游戏,设置游戏竞赛,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而向学生说明游戏规则,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黑黑白,最终选出一个小组,在1-100的数字中,不能说出与7有关的数字,当遇到7有关的数字,学生可通过拍桌子的方式跳过,让每个小组的成员依照顺序说相应的数字,比一比哪个小组反应能力最强,最终选出优胜小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小组1成员:6!
   小组2成员:通过拍桌子的方式“跳过”。
   小组3成员:8!
   小组1成员:14!
   教师:这名同学是不是忘记啦?14正好是7的倍数,应该拍桌子的呀!你们组减掉1分。请小组1重新报数吧。
   小组1成员:1!
   教师:经过这几轮游戏,我们来统计一下,小组2得分最多,我们要赐予小组2“计算能力最强小组”的称号!
   通过利用学科型教学游戏,设置游戏竞赛活动,激发起学生的斗志,使学生投入竞赛活动中,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方法,化解计算问题,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基础更加扎实。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要意识到学科型教学游戏引用的必要性,从而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的融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激活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游戏活动中收获更多知识,进一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剪纸历史悠久,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态。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专门设置了剪纸的教学内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这种民间传统艺术的同时,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适合美术学习的剪纸内容、形式与方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关键词:剪纸;校本教学;创新   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产物,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剪纸是
摘 要:对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做具体的分析,发现在教育实践中很多老师在指导作文的时候方法运用存在误差,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考虑,对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的正确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教育教学推进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显著,积极地强调作文的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以及语文学习效果强化有积极的作用。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数学教师要积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数量关系和图形有效融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问题,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渗透方法   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之后的生活,并能够利用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思想上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具体的活动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在游戏中的音乐,能够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主要阐述小学阶段音乐在游戏中的运用、游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以及游戏对音乐课堂的创新、运用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课堂;音乐游戏;结果预期   一、音乐游戏的作用   现今的社会,音乐课堂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音乐课在现今的课堂中较灵活,他以不同形式展开,在吸引小学生关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操。因此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性的缺乏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传统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的平铺直叙为主,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参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热爱学习语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为出发点,经过实际教学课堂创新案例分析,得出语文教学中相应的创新理念。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点目标。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容易消化、理解其他学科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拓宽视野、丰富见闻,可谓是受益匪浅。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运用的方法有很多,要因材施教,关注传统的阅读能力提升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模式  
摘 要:当前,随着核心素养的广泛普及,在学科教学中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与重视,使其逐步成长为心智健全、道德高尚、行为自律、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新时代人才,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将GRACE教育理念渗透其中,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从GRACE 五种关键人格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