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住院抑郁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jum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住院抑郁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和价值。

方法

随机将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0例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的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采取临床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措施。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和自动思维问卷(ATQ),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干预治疗后的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HAMD评分(10.45±2.37)分、SAS评分(32.09±3.11)分和SDS评分(34.46±2.7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30±2.09)分、(36.17±3.23)分和(36.31±3.65)分;而且观察组负面自动思维ATQ评分低于对照组[(42.39±19.34)分比(54.62±20.37)分]。

结论

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障碍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低落情绪、精神状态、生活态度和正确认知能力,避免患者出现情绪失控做出的偏激行为,值得临床护理中结合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对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及与其相关的聚合物的耐化学性作了论述.其包括聚芳烃、聚二烯烃、含氯氟聚合物、含羟基聚合物、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缩醛都分别进行了论述.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病理诊断的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癌前病变共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60例患者在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后进行剥离术。结果60例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成功,平均操作时间65 min。切除面积最大为32 mm×25 mm,最小为14 mm×1
目的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和拘禁导丝技术(Jailed wire technique,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脉分叉病变的患者48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JWT组(24例)和JBT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边支闭塞或夹层的发生率、边支置入支架数量和术后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