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群懦夫
文/唐子
我和我的许多同学都曾抱怨不已:如果不是高考发挥不好,如果不是志愿填报不当,怎么也不至于被“扩招”进这么一所“三流学校”。
这样的心态一直持续到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天,系里举办讲座,主讲人张教授据说曾是我们的师兄,现在是某名牌大学研究生院的院长,他讲座的主题是“如何度过我的大学”。
张教授开门见山:“听说你们有80%的人对自己的学校不满!是的,我也为各位感到委屈和不公平!但是各位,你们既然读了这所学校,就说明你们只配上这所学校,这是由你们的能力和智力等自身因素决定的!
“如果说进这所学校,是你们人生的一次失败,那么,你们不去想办法解决已成定局的失败所带来的问题,而是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地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找借口,这样,不仅让我觉得你们弱智、无能,还让我看到了你们的虚伪,你们是群懦夫!”
说到这儿,张教授走了。讲座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台下的学生,惨兮兮地离开。
春节结束后的新学期,黑板上方多了一幅字:我们是群懦夫?在接下来的3年里,每次开班会,班长都会带大家大声朗读3遍黑板上方的条幅:我们是群懦夫?
临毕业前,考研成绩出来了,我们班共60人,51人报考,51人上线!余下的9人,在上一年的年底就找到了满意的“婆家”。
大学毕业临近,大家一致要求辅导员再请张教授来做一次报告。张教授来了,报告依然很短,他只用了一句西方谚语:“没有失败,只有失败者。”
掌声经久不息,为张教授,更为我们自己。
(摘编自《现代女报》)
为爱长大
文/赵功强
刚上大学时,为了多修学分,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课程我选修了许多,这才有机会上了一堂足以影响我一生的课。
那时,作为新生,同学们都不同程度地放纵着自己,有的开始谈恋爱,有的夜不归宿上网消遣,有的背起一只大挎包,到各校兜售廉价的日用品。大家好像都认同不思进取才是对枯燥沉重的高中生活的唯一补偿。我夹在他们当中,惶惑而孤独。
那是第一次上社会学选修课。讲课的教授貌不惊人,他走上讲台时我习惯性地从书包中拿出一本正畅销的小说。但是,我很快就被他吸引了,在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他让大家回答“人为什么渴望长大”这个问题。
这是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兴致勃勃的同学们踊跃发言,但没有一个答案令教授满意。最后,教授说大家不妨作一次社会调查,去问问那些社会中的人。
这项工作挺有意思。周末的时候,我先在校門口拦住一位公司职员模样的人,他边想边说:“应该是为了多挣钱,过上好日子吧!”这是很实际也很普遍的一种答案。随后我又分别到菜市场和音像店问了一位摊主和一位时髦女士,他们的意思大都如此。当然,也有例外,挤在公交车上,我问身边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人这问题时,他搔搔脑袋,很茫然地说:“人长大是生理成长的自然规律,没有为什么的问题。”
在第二次社会学选修课上,教授让大家交流调查的结果,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教授把这些结果分类列在黑板上,答案形形色色,除了我得到的那些说法之外,还有为了报答父母,可以恋爱成家、回报社会、实现人生目标等等。等大家停下来,教授才深情地说:“你们说的都不错,但都只是一个方面。其实,这么多目的,归纳起来,就是为了去爱:爱自己,爱父母,爱爱人,爱子女,爱朋友,爱社会。”很复杂的一个问题,答案挺简单!教授接着又说:“所以,为了长大后能好好去爱,在长大之前,我们理应多多积累一些爱的资本。”
讲台下面悄无声息,大家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句关于长大的箴言,像一道灿烂的阳光深深射进几千颗混沌的心灵。是啊,长大是为了好好去爱,在不具备足够的爱的能力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有埋首积累。教授的话激励我在接下来的大学几年勤奋读书,辛勤笔耕,到毕业时累计发表了二百多篇文章。即便是现在,参加工作多年后,我也不忘勤勉做事,珍惜时间,因为用教授那个标准来衡量,我还不敢妄言长大。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
编辑/知非
他们也曾自卑过
文/韩雨菲
几年前,他从一个北方小镇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没见过世面。就因为这句问话,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女同学说话!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自卑的内心。
20年前,她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大部分日子,她都在自卑中度过。她疑心同学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大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差点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差,而是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老师说:“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师解释,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为恐惧,恐惧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步来一定会显得非常愚笨。可是她连向老师解释的勇气都没有。
在最近播出的一个电视晚会上,她对他说:“要是那时候我们是同学,可能是永远不会说话的一对。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起我呢?”
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她,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而且是第一个完全靠才气,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央视主持人位置的人,她的名字叫张越。
原来“名人”也曾自卑过。然而,尽管自卑使他们的人生之路多了几分坎坷,但庆幸的是,他们最终都成功地超越了自卑。
(摘编自《报刊文摘》
文/唐子
我和我的许多同学都曾抱怨不已:如果不是高考发挥不好,如果不是志愿填报不当,怎么也不至于被“扩招”进这么一所“三流学校”。
这样的心态一直持续到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天,系里举办讲座,主讲人张教授据说曾是我们的师兄,现在是某名牌大学研究生院的院长,他讲座的主题是“如何度过我的大学”。
张教授开门见山:“听说你们有80%的人对自己的学校不满!是的,我也为各位感到委屈和不公平!但是各位,你们既然读了这所学校,就说明你们只配上这所学校,这是由你们的能力和智力等自身因素决定的!
“如果说进这所学校,是你们人生的一次失败,那么,你们不去想办法解决已成定局的失败所带来的问题,而是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地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找借口,这样,不仅让我觉得你们弱智、无能,还让我看到了你们的虚伪,你们是群懦夫!”
说到这儿,张教授走了。讲座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台下的学生,惨兮兮地离开。
春节结束后的新学期,黑板上方多了一幅字:我们是群懦夫?在接下来的3年里,每次开班会,班长都会带大家大声朗读3遍黑板上方的条幅:我们是群懦夫?
临毕业前,考研成绩出来了,我们班共60人,51人报考,51人上线!余下的9人,在上一年的年底就找到了满意的“婆家”。
大学毕业临近,大家一致要求辅导员再请张教授来做一次报告。张教授来了,报告依然很短,他只用了一句西方谚语:“没有失败,只有失败者。”
掌声经久不息,为张教授,更为我们自己。
(摘编自《现代女报》)
为爱长大
文/赵功强
刚上大学时,为了多修学分,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课程我选修了许多,这才有机会上了一堂足以影响我一生的课。
那时,作为新生,同学们都不同程度地放纵着自己,有的开始谈恋爱,有的夜不归宿上网消遣,有的背起一只大挎包,到各校兜售廉价的日用品。大家好像都认同不思进取才是对枯燥沉重的高中生活的唯一补偿。我夹在他们当中,惶惑而孤独。
那是第一次上社会学选修课。讲课的教授貌不惊人,他走上讲台时我习惯性地从书包中拿出一本正畅销的小说。但是,我很快就被他吸引了,在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他让大家回答“人为什么渴望长大”这个问题。
这是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兴致勃勃的同学们踊跃发言,但没有一个答案令教授满意。最后,教授说大家不妨作一次社会调查,去问问那些社会中的人。
这项工作挺有意思。周末的时候,我先在校門口拦住一位公司职员模样的人,他边想边说:“应该是为了多挣钱,过上好日子吧!”这是很实际也很普遍的一种答案。随后我又分别到菜市场和音像店问了一位摊主和一位时髦女士,他们的意思大都如此。当然,也有例外,挤在公交车上,我问身边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人这问题时,他搔搔脑袋,很茫然地说:“人长大是生理成长的自然规律,没有为什么的问题。”
在第二次社会学选修课上,教授让大家交流调查的结果,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教授把这些结果分类列在黑板上,答案形形色色,除了我得到的那些说法之外,还有为了报答父母,可以恋爱成家、回报社会、实现人生目标等等。等大家停下来,教授才深情地说:“你们说的都不错,但都只是一个方面。其实,这么多目的,归纳起来,就是为了去爱:爱自己,爱父母,爱爱人,爱子女,爱朋友,爱社会。”很复杂的一个问题,答案挺简单!教授接着又说:“所以,为了长大后能好好去爱,在长大之前,我们理应多多积累一些爱的资本。”
讲台下面悄无声息,大家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句关于长大的箴言,像一道灿烂的阳光深深射进几千颗混沌的心灵。是啊,长大是为了好好去爱,在不具备足够的爱的能力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有埋首积累。教授的话激励我在接下来的大学几年勤奋读书,辛勤笔耕,到毕业时累计发表了二百多篇文章。即便是现在,参加工作多年后,我也不忘勤勉做事,珍惜时间,因为用教授那个标准来衡量,我还不敢妄言长大。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
编辑/知非
他们也曾自卑过
文/韩雨菲
几年前,他从一个北方小镇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没见过世面。就因为这句问话,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女同学说话!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自卑的内心。
20年前,她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大部分日子,她都在自卑中度过。她疑心同学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大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差点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差,而是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老师说:“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师解释,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为恐惧,恐惧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步来一定会显得非常愚笨。可是她连向老师解释的勇气都没有。
在最近播出的一个电视晚会上,她对他说:“要是那时候我们是同学,可能是永远不会说话的一对。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起我呢?”
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她,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而且是第一个完全靠才气,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央视主持人位置的人,她的名字叫张越。
原来“名人”也曾自卑过。然而,尽管自卑使他们的人生之路多了几分坎坷,但庆幸的是,他们最终都成功地超越了自卑。
(摘编自《报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