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主要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模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通讯技术、传播技术的多媒体信息的高度集成性技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合理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避免了单一传统教学中信息量不足、教学过程相对枯燥等缺点,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结合多种技术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但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也给物理教学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物理教学利与弊学习情境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主要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模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通讯技术、传播技术的多媒体信息的高度集成性技术。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1],结合了信息技术的物理教学集声、文、图像于一体,避免了单一传统教学中信息量不足、教学过程相对枯燥等缺点,而且因为内容的充实、形象,加上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就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完善学习情境的
  信息技术可以展现空间立体画面,也可以呈现连续动作的物理过程。在万有引力这一章里,以天体间的环绕及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以利用Photoshop、Flash等软件,而它们具有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编辑能力,凭借这些,我们可以使微观世界宏观化、宏观世界微观化、瞬间过程永久化,展现二维三维的立体动态效果,就能形象地呈现出天体间的各种环绕轨道及其它天体对它的影响,也可以清楚地展现出在宇宙飞船或其它天体上的失重现象,让学生既有视觉的感觉也有感观的感同身受。再如在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船过河问题时,利用Flash把船在河水中的各种情形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对此物理过程的理解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以此建立使学生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新型探究式教学情景。
  信息技术拟补课堂演示实验的不足
  传统课堂上的物理演示实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实验仪器的限制,再如危险性实验和结果不明显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使每个物理过程都完整清晰地呈现出在学生面前,大到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小到原子中的电子运动,甚至电流的流动过程,爆炸中的链式反应都可以被带到课堂中来。
  信息技术可以在具体做题过程中帮助学生
  每一个枯燥无味的物理题都变成演示实验,在讲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一题多解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解决摩擦力做功问题时,演示一下摩擦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际过程,使得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更加明确。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层次分明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大大超过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作业的效果。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可以使学生主动出击,化学习被动为主动,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发自内身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从听觉获取知识,理解记忆率为30%,从视觉获取知识理解记忆率为20%,而同时使用这两种手段,可以使学生理解记忆率达到80%。因为结合了信息技术的物理教学可以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得信息传输速度加快,动态的画面更加形象,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感知效率极高。
  叶圣陶认为:“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有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大家有感情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
  [2]但是我们知道,有些物理现象,教师用语言是无法表达清楚的,这需要学生自己体会,怎么体会,空对空吗?如何克服这一困难,这就是信息技术结合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需要研究的,然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教学具备这样一个特点。即利用信息技术的媒体处理能力,多媒体信息有机的融为一体,实现可视、有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动态、情景,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去体会。例如,MicrosoftPowerpoint的文本、视频、音频、Flash控件的处理能力,可使我们快捷的展示我们心中所想但无法用单一的语言来表述的一些事件。几何画板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亦能作为规律性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工具。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带来许多便利和帮助的同时,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也给物理教学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由于应用信息技术时,学生对知识点的视觉感受是浏览性的,并且信息充斥会使学生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这就容易生成学生对该节课的内容重点不明确。信息技术应用时容易有喧宾夺主、主次不分的感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难点的理解,但是不利于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及物理公式的记忆。学生往往对于多媒体呈现的精彩图片或者物理过程记忆犹新,但是知识点并没有深刻记忆。同时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会使公式的推导过程成为学生的薄弱环节,因为学生更多用视觉“听课”,动笔的时间大大减少。另外信息技术演示各种物理过程的强大功能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的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综上,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传统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才是应该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
  [2]转引自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既定”的概念,《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这一概念与“教学”相连,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课堂中不是机械的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教学思路,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的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思路,促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课堂引领技巧,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益。在实践中,我主要运用了捕捉生成
【摘要】灌输式的教学策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本文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加强与传统教学媒体的联系现;倡导可视化的物理课堂三个方面探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育技术物理  实践证明:传统“灌输式”单一物理教学策略,容易让中职生对黑板上的物理现象感觉抽象乏味,无法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他们对新鲜事情都有很强好奇心,他们渴望探求未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及时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了解生物发展史,关注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创造性探究性能力培养  为了尽快适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实施的新教材、新标准的需要,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兵团教委统一安排下,全兵团生物教师于10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生命学院多功能学术厅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新教材教
【摘要】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学素养合作探究教学相长观念转化创新团队精神  新课标背景下的化学教育首先要确立“以科学素养为本”的教育目标,改变以知识技能为取
化学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无处不在。学习化学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更好地学习化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改变偏面认识  有的人以为化学只需要背背就能学好;有的人以为化学专门和有毒的物质打交道而退避三舍;有的人以为化学背的东西太多而厌恶……凡此种种,都是对化学学科本身及化学学习的误解。其实,我们人类的生活、科技、生产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学好化学
期刊
【摘要】所谓探究教学,就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开展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从什么是科学探究教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作阐述。  【关键词】探究教学教学方法探析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科学素质,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物理思维方法有理想化、类比、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等。良好的思维方法源于科学的态度,善于观察,尊重事实构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关键词】物理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素养课程改革  在课程标准改革和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用心地不断探索物理教学方法的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中主要的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过程。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实现教育教学的提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应用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