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考试说明的备考指导价值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新课标和考试大纲的“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回答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读,也是确保高考公正公平的基础.我们知道,备考工作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将失去目标,没有针对有效的策略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将贻误学生一辈子.如何科学地应用考试说明(现以江苏卷考试说明为例说明,下同),对于高三备考有效地把握考试的目标和范围,把握试题的内容与要求,把握命题的趋势和特点,把握选拔性考试的深刻立意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认清高考的选拔功能,准确把握考题的区分度要求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命题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高考应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分功能,这就要求试题在考查考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掌握情况的同时,还要注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2011年江苏省试卷的填空题中,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体现对数学能力不同层次的要求.1~5题基本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和基本的技能,为考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6~10题涉及的知识点略有增加,运算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把握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要求;11~14题的复杂程度明显上升,对考生数学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在抽象性、想象力、灵活度与深刻性等思维品质方面提出较大的挑战,有明显的区分度.
  在2011年江苏省试卷的解答题中,着重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按15~16、17~18、19~20题分别构成三个不同的目标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与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有关的基本问题,对抽象运算的和逻辑推理能力做重点考查,能力要求是最基本的;第二层次通过联系实际的应用问题和解析几何问题,对数学建模的应用能力和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做了重点考查,蕴涵了对函数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力要求有所提高;第三层次的重点是考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问题的知识载体是常见的函数和数列,能力要求体现了高层次数学思维要求和高水平数学素质的要求.
  为发挥试卷的选拔功能,在试题难度的控制上,较难试题基本集中在两种题型的较后位置,这种“多题把关”的处理方法,很好地保证了试卷的总体难度不会过难,又正常发挥了考试的选拔功能的区分作用.
  2. 明确考试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考题的能力性要求
  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要突出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考查,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分为了解(A)、理解(B)、掌握(C)三个层次,其中必做题部分A级考点29个、B级考点36个、C级考点8个,附加题部分A级考点11个、发B级考点36个、无C级考点.
  准确把握考题的能力性要求,有助于高三师生明晰各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和考查方式,对该部分的例题和练习题的选取,也可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合理研制A、B、C三级考点是关键,比如C级考点未必一定在难题中考查,2011年江苏数学高考中第7、10题分别对两角和与差、倍角的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考查便是例证;又如圆锥曲线中的双曲线和抛物线仅是必做题中的A级考点,无需拓展和拔高.
  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一直是高考命题所坚持的原则.创新在命题中的应用大致分为命题内容及背景上的创新或命题手法上的创新,创新的试题需要生长的土壤,“知识交汇”是两种创新方式的有机结合.在知识交汇处命题,是一份容量有限的试卷尽可能全面考查规定知识点的必由之路.
  考题12(2011江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是函数f(x)=ex (x>0)的图象上的动点,该图象在P处的切线l交y轴于点M,过点P作l的垂线交y轴于点N,设线段MN的中点的纵坐标为t,则t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该题由函数、直线、导数、不等式等交汇构成.思维的要点是通过分析几何元素的几何特征进行有效的代数化,并通过代数的运算获取几何的结论.
  考题13(2011江苏) 设1=a1≤a2≤…≤a7,其中a1,a3,a5,a7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2,a4,a6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q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该题以基本数到为模型,从基本关系出发,着重考查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多个不等号连接形式,在多元关系下判断运算求解的方向,突出的是算理,创新味较浓.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如函数、方程、导数与不等式的交汇,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交汇,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的交汇,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的交汇,均为重要的交汇类型.尤其是将新增内容与老知识点相结合,更能体现知识的灵活应用.
  增强数学基本能力,就是要在备考中要学会用简明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观点;学会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正确把握算理,以达到准确、熟练、迅速的运算;学会选择并运用适当的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推理;学会明辨思维的方向,有思想、有方法、有策略、有步骤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3. 明确样题的示范功能,准确把握考题的典型性价值
  在2012年考试说明中选取样题14及说明:满足条件AB=2,AC=2BC的三角形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有关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难题.
  答案:22(解答过程略)
  从上述可以看出,样题的作用在于通过提供命题的知识点及考察视角、命题的立意及载体、试题的表述方式、解题的思路及规范等信息,对准确把握考题的意义有典型的指导性价值.
  在备考中精选精编例题和练习题,一要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紧扣数学内容的三维目标、主干知识,体现命题方向;二要根据考试说明的知识考查范围、能力要求及题型特点,兼顾问题的背景、情境及外部形态,设计有引导性的问题;三宴对考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重视反思的作用,以提高思维品质和解题的准确度.
  在选题时应遵循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规律性、即时性原则,强化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进一步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切实把握好审题、探索、表述、回顾等程序,完善知识结构,深化“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思维过程,澄清模糊观念、校正错误、查缺补漏.同时养成对例题的反思,体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尝试着将试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变换,弄清知识点,找出连接点,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进而建立数学模块,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解题能力.如利用二次函数解决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时,可建立“算法程序”的思想方法:①考虑首项系数的正负及“△判别式”的符号;②考虑对称轴与限制区间的相对位置;③考虑限制区间端点函数值的正负;④考虑是否可以适当简化以上所得到的式子等.
  4. 研究“考试说明”的反馈,准确把握试题前后的延续性思路
  考试说明的终极反馈主要在于当年高考试卷的内容、学生的得分状况、阅卷组对试卷的整体评价等三个方面.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一份高考试卷,以试题呈现的规律等会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试题前后的延续性思路,这对中学备考有长效意义.
  有效地使用考试说明要做到“四结合”,即与高考试题、教材、训练、数学思想相结合.
  与高考试题相结合.高考数学试题所折射出来的信息对高中数学教学和高考复习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把考试说明的指向性与高考试题的示范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可以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二是在领会高考试题特点的基础上,把握高考试题的变化规律;三是体悟综合能力的考查、应用性和创造能力等命题特点;四是可以发现处在高考考查方向上的发展趋势.
  与教材相结合.高考试题呈现了“题目在书外,只是在书内”的情景.只有把考试说明和教材相结合,才能明确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深化和拓展.
  与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应对学生解题进行有效分析,如“三检查、三归纳”,即检查学生审题的偏差,检查知识掌握的漏洞,检查方法应用的缺失;归纳试题考查的目标,归纳试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归纳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明确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共性还是个性的,是知识还是方法的,是疏忽还是审题的问题,从而提高训练的效能.
  与数学思想相结合.数学对人们形成理性思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高考数学检测考生理性思维水平的最佳方式便是考查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应用是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领悟到蕴含在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贯穿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思想方法,并提高学生运用思想方法的自觉性.
  一份常态的试题,应贴近日常教学,常规而不乏变化,既重基础又重能力,对探索能力、应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思维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进行全方位、不同水平的考查.试卷的主要特征,一是考察主体应体现主干知识;二是落脚点应重在数学思维品质的考查及对数学本质认识程度的检验;三是着力点应突出数学内部的学科特点和基本思想;四是多角度考查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考试说明”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原则性较强,在实际运用中,要与新课标结合起来,从更广阔的宏观背景和具体的微观体现上,从理念和实现的途径上,更准确的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引领价值,为更好地指导备考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