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及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学习、成长及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学生的知识、能力、修养、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修养、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良好道德品质及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探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115-01
  小学是学生知识,能力、品德修养、个性发展的起步阶段,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修养、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过去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只重集体忽视个体;只重共性忽视个性,只重理智忽视情感的做法,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重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应该成为学校班级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探究与实践”活动挖掘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效应。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良好道德品质及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及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学习、成长及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学生的知识、能力、修养、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修养、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而过去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只重集体忽视个体;只重共性忽视个性,只重理智忽视情感的做法,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重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应该成为学校班级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增长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了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强烈愿望。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文化氛围,无疑会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

1.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美化班级环境,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

2.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构建班级精神文化,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班训是班级文化的精髓能够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励,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4.构建班级活动文化,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
  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作为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建设的集体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各式舞台,让每位学生尽显风采,通过活动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让每位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团结协作,积极乐观,追求成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建晖.孙文婧.班级文化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J].当代教育论坛,2011(06)
  [2]任素芳.班级文化的德育渗透[J].成功(教育),2009(04)
  [3]马亚平.学生班级文化功能视野下的班级文化构建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11)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务劳动比以前少了许多,学生在家几乎没有做过体力活,缺少身体锻炼的机会,因此,在学校加强锻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学校的体育课尤其重要了。可是,从目前的初中体育课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体发展不利。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
摘 要:21世纪初开始,世界各国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了核心素养框架,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最终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敲定为六大核心素养。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
随着园林植物病害、虫害的日益严重,园林生态化保护是园林植物保护的新措施,打造园林生态和谐的体系是园林设计的一大宗旨与目标。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设计通过自然风景与艺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拥有的抽象性特点,往往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诸多困扰。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提升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
摘 要:课前预习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养成预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提前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语文学习习惯。以课前预习为主,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117-011.小学语
地下室底板77.7×24.5×1.4(长×宽×厚)m,顶面标高-7.35m、-7.7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8。在基础底板外侧砌筑砖模,在基础底板中部及主楼基础与
新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们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此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互动式课堂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论述了在互动式课堂中促进师生互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