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品牌汽车危险!
一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路败退,市场份额接连下滑,寸土寸金的领土拱手让人。限购和优惠政策的取消,成为产品竞争力本就不强、品牌议价能力低的自主品牌一退再退、难见好转的导火索。
2月24日,政府在危机中首次向自主品牌伸出援手。在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下称“《目录》”)中,我国25家企业412款车型入选,全部为自主品牌车型。
这一被视为自主品牌“救命稻草”的“公务车国产化”政策迅速提振了汽车国产品牌们的信心。
过去十年,奥迪、凯美瑞、雅阁、帕萨特,甚至宝马、凯迪拉克等合资、外资品牌汽车,一直是我国公务机关单位用车的品牌首选,如今,它们全都将被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所取代。
事情真会如此简单?
《目录》的“终极版”出台前,各级政府仍在观望,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抢购合资品牌车的现象;公务车采购政策不统一、难落实,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厘定、规范的条款。
国产汽车自身的定位和品牌实力,仍然是制约其进入公务车市场的根本因素;即便是公务车完全实现国产化,这个小小的市场真能拯救我们的自主品牌吗?
4月23日,2012年北京车展迎来120款全球首发车,其中自主品牌首发车达到84台。这是《目录》征求意见以来,自主品牌的一次重要的集体行动。
而就在此前的这一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汽车一路后撤。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至42.23%,给外资品牌让出了3.37%的市场;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更是跌破了30%。2012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继续后撤,自主品牌乘用车43.1%,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
2012年2月,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例行的信息发布会上,董扬回答《中国经济周刊》的提问时指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份额下跌的深层原因是自身产品竞争力不强、品牌议价能力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不会有好转,而且会越来越严峻。
自主品牌的危机从2011年初便开始显现。限购政策出台、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直接影响自主品牌汽车市场。2011年4月前后,国家工信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召集各车企领导座谈,了解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
就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被外界称之为“公务车救市”方案的《目录》出台了。
至于未来是否会重新出台支持自主品牌的政策,董扬透露,其背后存在分歧。
观望中的地方采购
“这是一个让人惊喜中稍有意外的决定,也是我们期盼多年的政策。”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公务车市场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总经理李云飞则认为,“太晚了,从当前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政府其实可以更早一些”。
《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显示,在未来,自主品牌将是一般公务用车的首选。此次入围的412款车型包括265款轿车、64款多功能乘用车、78款越野车,还有5款新能源轿车,均为自主品牌汽车。而曾经在我国公务用车名单上占绝对优势的合资品牌已经出局。
3月9日,《目录》征求意见结束,但时间过去了一个月,《目录》的最终版却迟迟没有公布。这段时间,有较多车型进入目录的企业,如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奇瑞”)、长城、比亚迪等似乎还未从中尝到甜头。
“由于名单还在商讨之中,所以各地公车采购的资金预算以及购置几乎停下来了。”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育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广汽传祺华南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地方政府并不确定是否“不让采购合资品牌车”了,所以都在观望中。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肖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市场销售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较为严格地遵从现在的政策导向,优先考虑自主品牌作为公务车;第二类是回避、拖延,以各种理由不按照目录执行;第三类是明确表示,按照地方的采购目录,而地方采购目录与《目录》不一致,有些车型甚至超出了《目录》。
而一位公务车市场一线营销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在这段时间,甚至有一些机关单位开始集中采购合资品牌汽车,希望在《目录》执行之前完成对合资品牌车的购置。
北京政府采购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还没有接到当地财政和纪检部门对于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的相关政策。
江西省南昌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依然是按照原有的地方协议供货商目录进行公务车采购。根据2010年年底江西省南昌市确定的政府协议采购供货商名录,红旗、上汽荣威、比亚迪、江淮等自主品牌位列其中,但更多的是合资品牌,其中有一汽大众、广汽丰田、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中高档车,也有奥迪、凯迪拉克等豪华车品牌。
《目录》能最终落实吗?
《目录》能否执行下去,一位自主品牌车企高层并不看好,他告诉记者,“地方的采购预算和执行都是由财务部门决定,工信部的《目录》要落地,必须有财政部的支持,否则将会成为空头文件”。
《目录》的正式发布,涉及国际贸易保护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录》要想付诸实施还缺乏执行细则,如果地方违规采购,地方政策中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处罚措施,那么到时候就看地方的执行力度了。
公车采购市场是一个广大而分散的市场,全国众多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他们才是公车市场背后真正的客户。政策是政策,但掏钱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在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之前,公务车采购没有一个可以依循的法律文本,采购人在向预算部门申请审批之后,由各单位自行采购;2003年以后,为了提高采购效率,加强廉政建设,公务车采用集中采购。按照采购流程,有购车需求的单位向当地采购中心申报,由地方采购中心执行采购。
但让政府花公家的钱买自主品牌的车并非易事。广州广汽传祺大昌行店总经理凌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开拓公务车市场的流程与发掘私人用户是一样的,而且,我们还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当地公务用车政策。”
从2010年年底广汽传祺在广州海心沙上市以来,广汽就开始了公务车市场的开拓。销售人员前期需要搜集相关信息,了解哪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购车需求;然后,向购车单位机关的采购人员邮递传祺的资料,并通过电话约他们见面;最后,登门拜访,了解该单位的用车需求、购车预算金额,并对对方的购车选择提供资讯和建议,争取被列入考虑的机会。
凌杰告诉记者,党政机关单位在选择公务车时,首先考虑的是品牌,其次是当地的政策导向,再次才是车本身的质量和服务。这就意味着,在以往的推销过程中,合资品牌往往作为公务购车的第一选择,自主品牌需要付出更多沟通和服务上的努力才能够挤进这一行列。
“为了让采购负责人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而将我们列入采购对象,我们一次次通过试驾和沟通让他们接受,但是因为最终拍板的还是领导,领导不认可自主品牌,一切都泡汤了。”一位一线销售人员讲述了自主品牌走市场的实际问题,“还是意识问题”,毕竟公共采购还是人在操作,地方党政机关各部门想要用哪个牌子的车,只要符合国家对于价格、排量和车型的政策,即使选用外资品牌,地方政府采购中心也没有异议。
公务车不是救星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2年,我国政府公务购车支出费用预计约1200亿元左右,以单车均价上限18万元计算,估算采购量约为67万辆。
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为611万辆,如果新增公务车选购全部使用自主品牌,相当于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的10%。10%的增长对自主品牌意味着什么?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1年,在我国乘用车市场保持5.19%的增长时,自主品牌全线下滑。当年,我国自主品牌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2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3.37个百分点。
但公务车出马,自主品牌就有救了吗?
扶持自主品牌,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做了表率。2012年2月,陈建华在上任后不到一个月就将自己的座驾换成了广州本地自主品牌广汽传祺,这成为传祺在市场中的“活广告”。
但实际上,对传祺而言,公务车市场太小了。据此前媒体报道的数据,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广州保守估计,公务车的数量也接近20万辆,按照10%的新增购置和更新比例,每年公务车购置大约为2万辆。而据了解,2011年,传祺在广东省公务车市场的销售量只有500辆左右。虽然是广州政府大力扶持的本土自主品牌,传祺在当地公务车市场占不足2%的份额。
奇瑞此次有33款车型入选《目录》,是公务车入选的最大赢家。安徽省支持自主品牌的力度较大,即使这样,2011年奇瑞在公务车市场的销量不足2000辆。2011年,奇瑞汽车的总销售64.3万辆,其中出口16.02万辆,公务车在其国内市场的贡献率不足1%。
一位车企负责人透露,全国各地情况大同小异,自主品牌在公务车市场的效率少则上千辆,多则上万辆,自主品牌在整个公务车的份额不足20%,而公务车市场仅占国内汽车市场份额的2%。
即使公务车全部采购自主品牌,徐育林认为,这依然不能托起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不会因此就发生大的改变。
对于当前中国汽车业所面临的阵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董扬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抱怨,而是正视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成功,必须要从态度上重视,从战略上有科学长远的规划,重视合作,而且零部件和相关产业要强,要有海外战略。”董扬说,但这些还不足以使自主品牌轿车顺利发展。
他说,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支持自主品牌轿车,政府官员还应该带头使用自主品牌轿车;二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恳请大家以更多的平常心看待轿车产品,把它看成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注重性能价格比,给自主品牌轿车以公平的消费环境。
国外的公务车采购现状
美国
以节约环保为标准
公务用车实行集中预算、审批和采购。在美国只有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部长等少数顶级官员对车辆才有较高的特权。多数部长、国会议员或是州长,上下班都开私人汽车。美国的警车大多选用福特、凯迪拉克;而考虑到实用和环保,除了大排量的美国车,美国普通公务用车也会选用省油的日本车。
德国
以租为主
欧洲国家的公务车队规模很小,英国、德国政府用车甚至只有几百辆。只有联邦政府内阁成员、国务秘书和联邦直属机构负责人才可以配备专车,且大多是租来的。更换公车则须先对被淘汰车辆及拟添置车辆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在奥迪、宝马和奔驰的家乡德国,虽然政府未明确要求把“国产车”作为公务车的选购类型,但国内明文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生产的车辆。
日本
不能采购外国品牌车
日本政府各部门内部严格限制公务车数量,许多政府官员都是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局长级别的公务员就算有公务车接送上下班,也只接送到地铁站等公共交通枢纽。日本国会众参两院的公务车辆有200多辆。除正副议长、各委员长外,600多名众议院议员和参议员共同使用100多辆公务车,且每次使用时间都被要求限制在3小时以内。按规定,日本政府采购的公务车不能是外国品牌车。
法国
公务车腐败亟须治理
法国目前共有14.2万辆公务车,主要为标致、雪铁龙和雷诺等国产车。官员级别越高,公务车的档次也越高,最豪华的当属“标致607”。近年,法国公务车队伍越来越臃肿,滥用现象严重。按照政府的公务车“减肥”计划,法国将在近两年内将公务车数量减少20%,还要严格用车制度,杜绝用公务车办私事的现象。
芬兰
首都只有一辆公务车
芬兰公务车使用人极少。除总统外,政府中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4人享受配备固定车辆和固定驾驶员的待遇。而在首都赫尔辛基市,只有市长一人享受这个待遇。
一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路败退,市场份额接连下滑,寸土寸金的领土拱手让人。限购和优惠政策的取消,成为产品竞争力本就不强、品牌议价能力低的自主品牌一退再退、难见好转的导火索。
2月24日,政府在危机中首次向自主品牌伸出援手。在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下称“《目录》”)中,我国25家企业412款车型入选,全部为自主品牌车型。
这一被视为自主品牌“救命稻草”的“公务车国产化”政策迅速提振了汽车国产品牌们的信心。
过去十年,奥迪、凯美瑞、雅阁、帕萨特,甚至宝马、凯迪拉克等合资、外资品牌汽车,一直是我国公务机关单位用车的品牌首选,如今,它们全都将被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所取代。
事情真会如此简单?
《目录》的“终极版”出台前,各级政府仍在观望,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抢购合资品牌车的现象;公务车采购政策不统一、难落实,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厘定、规范的条款。
国产汽车自身的定位和品牌实力,仍然是制约其进入公务车市场的根本因素;即便是公务车完全实现国产化,这个小小的市场真能拯救我们的自主品牌吗?
4月23日,2012年北京车展迎来120款全球首发车,其中自主品牌首发车达到84台。这是《目录》征求意见以来,自主品牌的一次重要的集体行动。
而就在此前的这一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汽车一路后撤。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至42.23%,给外资品牌让出了3.37%的市场;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更是跌破了30%。2012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继续后撤,自主品牌乘用车43.1%,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
2012年2月,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例行的信息发布会上,董扬回答《中国经济周刊》的提问时指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份额下跌的深层原因是自身产品竞争力不强、品牌议价能力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不会有好转,而且会越来越严峻。
自主品牌的危机从2011年初便开始显现。限购政策出台、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直接影响自主品牌汽车市场。2011年4月前后,国家工信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召集各车企领导座谈,了解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
就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被外界称之为“公务车救市”方案的《目录》出台了。
至于未来是否会重新出台支持自主品牌的政策,董扬透露,其背后存在分歧。
观望中的地方采购
“这是一个让人惊喜中稍有意外的决定,也是我们期盼多年的政策。”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公务车市场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总经理李云飞则认为,“太晚了,从当前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政府其实可以更早一些”。
《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显示,在未来,自主品牌将是一般公务用车的首选。此次入围的412款车型包括265款轿车、64款多功能乘用车、78款越野车,还有5款新能源轿车,均为自主品牌汽车。而曾经在我国公务用车名单上占绝对优势的合资品牌已经出局。
3月9日,《目录》征求意见结束,但时间过去了一个月,《目录》的最终版却迟迟没有公布。这段时间,有较多车型进入目录的企业,如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奇瑞”)、长城、比亚迪等似乎还未从中尝到甜头。
“由于名单还在商讨之中,所以各地公车采购的资金预算以及购置几乎停下来了。”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育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广汽传祺华南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地方政府并不确定是否“不让采购合资品牌车”了,所以都在观望中。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肖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市场销售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较为严格地遵从现在的政策导向,优先考虑自主品牌作为公务车;第二类是回避、拖延,以各种理由不按照目录执行;第三类是明确表示,按照地方的采购目录,而地方采购目录与《目录》不一致,有些车型甚至超出了《目录》。
而一位公务车市场一线营销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在这段时间,甚至有一些机关单位开始集中采购合资品牌汽车,希望在《目录》执行之前完成对合资品牌车的购置。
北京政府采购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还没有接到当地财政和纪检部门对于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的相关政策。
江西省南昌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依然是按照原有的地方协议供货商目录进行公务车采购。根据2010年年底江西省南昌市确定的政府协议采购供货商名录,红旗、上汽荣威、比亚迪、江淮等自主品牌位列其中,但更多的是合资品牌,其中有一汽大众、广汽丰田、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中高档车,也有奥迪、凯迪拉克等豪华车品牌。
《目录》能最终落实吗?
《目录》能否执行下去,一位自主品牌车企高层并不看好,他告诉记者,“地方的采购预算和执行都是由财务部门决定,工信部的《目录》要落地,必须有财政部的支持,否则将会成为空头文件”。
《目录》的正式发布,涉及国际贸易保护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录》要想付诸实施还缺乏执行细则,如果地方违规采购,地方政策中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处罚措施,那么到时候就看地方的执行力度了。
公车采购市场是一个广大而分散的市场,全国众多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他们才是公车市场背后真正的客户。政策是政策,但掏钱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在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之前,公务车采购没有一个可以依循的法律文本,采购人在向预算部门申请审批之后,由各单位自行采购;2003年以后,为了提高采购效率,加强廉政建设,公务车采用集中采购。按照采购流程,有购车需求的单位向当地采购中心申报,由地方采购中心执行采购。
但让政府花公家的钱买自主品牌的车并非易事。广州广汽传祺大昌行店总经理凌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开拓公务车市场的流程与发掘私人用户是一样的,而且,我们还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当地公务用车政策。”
从2010年年底广汽传祺在广州海心沙上市以来,广汽就开始了公务车市场的开拓。销售人员前期需要搜集相关信息,了解哪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购车需求;然后,向购车单位机关的采购人员邮递传祺的资料,并通过电话约他们见面;最后,登门拜访,了解该单位的用车需求、购车预算金额,并对对方的购车选择提供资讯和建议,争取被列入考虑的机会。
凌杰告诉记者,党政机关单位在选择公务车时,首先考虑的是品牌,其次是当地的政策导向,再次才是车本身的质量和服务。这就意味着,在以往的推销过程中,合资品牌往往作为公务购车的第一选择,自主品牌需要付出更多沟通和服务上的努力才能够挤进这一行列。
“为了让采购负责人了解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而将我们列入采购对象,我们一次次通过试驾和沟通让他们接受,但是因为最终拍板的还是领导,领导不认可自主品牌,一切都泡汤了。”一位一线销售人员讲述了自主品牌走市场的实际问题,“还是意识问题”,毕竟公共采购还是人在操作,地方党政机关各部门想要用哪个牌子的车,只要符合国家对于价格、排量和车型的政策,即使选用外资品牌,地方政府采购中心也没有异议。
公务车不是救星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2年,我国政府公务购车支出费用预计约1200亿元左右,以单车均价上限18万元计算,估算采购量约为67万辆。
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为611万辆,如果新增公务车选购全部使用自主品牌,相当于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的10%。10%的增长对自主品牌意味着什么?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1年,在我国乘用车市场保持5.19%的增长时,自主品牌全线下滑。当年,我国自主品牌共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5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2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3.37个百分点。
但公务车出马,自主品牌就有救了吗?
扶持自主品牌,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做了表率。2012年2月,陈建华在上任后不到一个月就将自己的座驾换成了广州本地自主品牌广汽传祺,这成为传祺在市场中的“活广告”。
但实际上,对传祺而言,公务车市场太小了。据此前媒体报道的数据,目前我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广州保守估计,公务车的数量也接近20万辆,按照10%的新增购置和更新比例,每年公务车购置大约为2万辆。而据了解,2011年,传祺在广东省公务车市场的销售量只有500辆左右。虽然是广州政府大力扶持的本土自主品牌,传祺在当地公务车市场占不足2%的份额。
奇瑞此次有33款车型入选《目录》,是公务车入选的最大赢家。安徽省支持自主品牌的力度较大,即使这样,2011年奇瑞在公务车市场的销量不足2000辆。2011年,奇瑞汽车的总销售64.3万辆,其中出口16.02万辆,公务车在其国内市场的贡献率不足1%。
一位车企负责人透露,全国各地情况大同小异,自主品牌在公务车市场的效率少则上千辆,多则上万辆,自主品牌在整个公务车的份额不足20%,而公务车市场仅占国内汽车市场份额的2%。
即使公务车全部采购自主品牌,徐育林认为,这依然不能托起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不会因此就发生大的改变。
对于当前中国汽车业所面临的阵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董扬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抱怨,而是正视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成功,必须要从态度上重视,从战略上有科学长远的规划,重视合作,而且零部件和相关产业要强,要有海外战略。”董扬说,但这些还不足以使自主品牌轿车顺利发展。
他说,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支持自主品牌轿车,政府官员还应该带头使用自主品牌轿车;二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恳请大家以更多的平常心看待轿车产品,把它看成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注重性能价格比,给自主品牌轿车以公平的消费环境。
国外的公务车采购现状
美国
以节约环保为标准
公务用车实行集中预算、审批和采购。在美国只有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部长等少数顶级官员对车辆才有较高的特权。多数部长、国会议员或是州长,上下班都开私人汽车。美国的警车大多选用福特、凯迪拉克;而考虑到实用和环保,除了大排量的美国车,美国普通公务用车也会选用省油的日本车。
德国
以租为主
欧洲国家的公务车队规模很小,英国、德国政府用车甚至只有几百辆。只有联邦政府内阁成员、国务秘书和联邦直属机构负责人才可以配备专车,且大多是租来的。更换公车则须先对被淘汰车辆及拟添置车辆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在奥迪、宝马和奔驰的家乡德国,虽然政府未明确要求把“国产车”作为公务车的选购类型,但国内明文规定不准购买欧盟以外生产的车辆。
日本
不能采购外国品牌车
日本政府各部门内部严格限制公务车数量,许多政府官员都是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局长级别的公务员就算有公务车接送上下班,也只接送到地铁站等公共交通枢纽。日本国会众参两院的公务车辆有200多辆。除正副议长、各委员长外,600多名众议院议员和参议员共同使用100多辆公务车,且每次使用时间都被要求限制在3小时以内。按规定,日本政府采购的公务车不能是外国品牌车。
法国
公务车腐败亟须治理
法国目前共有14.2万辆公务车,主要为标致、雪铁龙和雷诺等国产车。官员级别越高,公务车的档次也越高,最豪华的当属“标致607”。近年,法国公务车队伍越来越臃肿,滥用现象严重。按照政府的公务车“减肥”计划,法国将在近两年内将公务车数量减少20%,还要严格用车制度,杜绝用公务车办私事的现象。
芬兰
首都只有一辆公务车
芬兰公务车使用人极少。除总统外,政府中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4人享受配备固定车辆和固定驾驶员的待遇。而在首都赫尔辛基市,只有市长一人享受这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