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利尼钢琴浪漫情境化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毛里奇奥·波利尼是一个意大利钢琴家,他的演奏爽朗、有气魄,逻辑性和整体性强,音色明亮,富有戏剧性,录有大量唱片。本文通过分析解决波利尼钢琴浪漫情境化问题,将问题进行如下思考:波利尼的钢琴演绎的基本概述,上半场与下半场钢琴演绎情等问题。
  关键词:毛里奇奥·波利尼 浪漫 情境化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钢琴与音乐艺术的创作方法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印象派等,它们都存有各自的特点、因素、形象、方法等。很多成功的钢琴家也具有这些特点,例如,贝多芬的钢琴具有罗曼蒂克情调;维也纳具体古典乐派钢琴杰作。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演绎的一场浪漫情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他的节目具有浪漫主义的典型特色。
  一 波利尼的钢琴演绎的背景
  意大利的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被称为“音乐神童”,他9岁便开始登台演奏。2010年的10月3日,是钢琴大师肖邦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波利尼再次来到国家大剧院,钢琴上跳动的黑白键盘展现了音乐诗人的传奇人生。波利尼指下的肖邦,轮廓清晰分明,他的表演就像是在michelangeli门下修行了多年的结晶,似乎完全超越了纷繁的世俗,并带领人们进入了一个世人难以想像的世外桃源去聆听传奇的天籁之音。在整个音乐现场,音乐会演绎的都是关于肖邦的内容。在当时,由于波利尼专业学的叙事曲、玛祖卡、波兰舞曲、前奏曲、奏鸣曲、夜曲、谐谑曲、摇篮曲以及加演的练习曲等,所以他演绎了这些练习曲的基本内容,还演绎了很多大曲家的作品内容。在1960年,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的比赛晚会上演绎的主要内容是肖邦的音乐,此时他一举夺魁。毛里奇奥·波利尼演奏的钢琴就是“意大利音乐家特有的热情、敏感、充满歌唱性的特点”。
  二 上半场钢琴演绎情
  1 开头场的浪漫情演绎分析
  在上半场,波利尼演绎的作品是《升c小调前奏曲》,当时,因为此节目演绎分析的开场曲完美,因此,被称为钢琴家使用的返场内容与开场内容。在当时的演绎情境中,因为演绎分析的灯光是橘色的,在波利尼出现在橘色灯光下,他手指一按钢琴键,主要是不凡的下键,简单而瞬时,将观众带入到音乐神圣的世界里。在音乐世界里,波利尼演绎了完美的发音与演绎大厅相似的演绎分析。此次演绎的主线是:以“命运主题”为第一部分的主题,庄严而强力;之后用三音慢板起奏,坚定而从容,以宣叙调为主要特点后转为行板,高音区展现出合唱音律。在短短数秒钟的时间里,波利尼采用了微妙的钢琴声去打动观众,分析观众再次了解伟大的波利尼作品的演奏。波利尼以他特有的诗人气质,在左旋律和演奏处理上做到了极致浪漫的演绎。
  在当时,波利尼其实是为了现场的完美而专门演绎分析了钢琴的演奏安排的,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2 《F大调叙事曲》与《降D大调夜曲》浪漫情演绎分析
  在《升c小调前奏曲》演奏完毕后,就演绎了《F大调叙事曲》作品,在演绎当中,他演绎了钢琴般出神入化的应用半踏板将声音控制得恰到好处,关于波利尼演绎牧歌式的风格演绎分析钢琴,钢琴家突然间集中了全身的力气将坚毅、果敢并具戏剧特色的田园景色般的清幽音律转变成强大的风暴咆哮声,其中的47-62节,左右手双音运行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在力量上都表现得准确而有力,内容上也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程度。肖邦在这段音乐的表达上始终保持着音乐的整体感,有着深刻的音乐表现力和强烈的表现技巧,成为世界各地音乐家学习和演奏的标准曲目。
  按照当时的氛围,波利尼通过高难度的双音渐强渐弱处理和快速跌宕起伏的技术,制造了盛大的声音效果,回味绵长,演奏技术完美无暇,同时音效非常明朗,层次鲜明,这也是对波利尼音乐的美妙诠释,每个段落的衔接都是很自然的,这也说明他充分理解了肖邦音乐的内涵。
  在神化中的“水怪”细节化,在165-196小节地方,在演绎的钢琴声音中会让听众感觉到水怪会到水面引诱少年并吞噬他,同时,在197-204小节中,关于细节的演绎,可以分析出水怪退回水面,音乐渐渐的消失。由此,在波利尼所演绎的肖邦夜曲中,肯定也会产生诸多怀疑。
  在多个场的演绎表达过程中,他演绎的作品是完全归于肖邦的原造作品内容,而不是刻意去追求自己的思想内容。由此,在肖邦作品关于夜曲之波利尼演绎中,通常被视为少了鲁宾斯坦的一点浪漫,但是比他多了一些理性的内涵。
  在演绎《降D大调夜曲》过程中,主要是波利尼演奏的主打钢琴。这是他3次主题旋律的阐述,由于他演绎的肖邦此作品完整性非常好,这也证明了他拥有人们不容质疑的能力,整首曲子演绎得科学紧凑,从表现性的歌唱内容出发,应用好句子、换气、呼吸、音色、语气等这些内容去打动观众。夜曲是肖邦所有诗歌作品中的经典曲目,抒情和幻想也是肖邦夜曲的基本特征。
  3 《第二奏鸣曲》与《葬礼进行曲》等的浪漫情演绎分析
  在上半场波利尼演奏的主要头戏是《第二奏鸣曲》,作品主要是关于波利尼在处理无音乐与技术方面的能力。波利尼把整个作品处理成一气呵成,乐章四个衔接自然,不管是在技术性片段方面,还是在各乐章音乐风格方面,都表现出地位独特,这些都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独特的个性内容。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无疑是他最重要的作品,波利尼不仅超越美女钢琴家海伦·格丽茂达到了新的境界,还将自己对肖邦近半个世纪的解读也推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第一章的完整性来分析,弹奏指法越来越紧凑,波利尼精心设计了休止符的技巧,这样就更容易做到张弛有度,从而表现出呼吸音调的内容。在整个第二乐章里这是大师级技术的内容,而且重复的双音技术和八度的结合无可挑剔,这更让观众感到乐章里极其坚韧的张力,在钢琴的黑白键上表现出来的更是一个美丽情感和热情情绪相互交错的世界。
  在第三乐章中,主要是谈《葬礼进行曲》作品内容,它的主要特征是表现得略有弹性,主要体现了丧钟的低沉悲鸣,节奏缓慢而稳定,借此表现出肖邦难过的心情。为了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情感,波利尼的手指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灵动的声音跌宕起伏并不失匀称,这些主要是靠波利尼快速跑动的技巧演绎出来的,也反映了乐章的一个高潮时期。结构清晰,节奏鲜明,气吞山河是他演奏的主要特点,管乐队也大量使用了乐队演奏打击乐器来增加表现力。   三 下半场钢琴演绎情
  1 《降b小调第一谐谑曲》的浪漫情演绎分析
  在下半场中,主要是以《降b小调第一谐谑曲》为主的开场曲,在中场的休息,钢琴家产生了很多瞎想,然后波利尼就直接按下键进行下场的节目开始。这也像波利尼演奏的《键盘上的奇迹》作品内容,“他有力的触键使琴音的幅度大为增强,弹出无比惊人的音量、尤其使左手强大的音量及硬质音响”。
  根据这首谐谑曲的风格演绎分析以及他的演绎风格相互结合,使演奏非常完美。波利尼高超的演奏技巧,引发了现场的沸腾,期间波利尼做了如下的技巧处理:在第9-43小节一浪高过一浪向前推进,表现力极为紧凑,没有喘息的空隙;第476-540部分主要是表现对八度双音快速跑动的技巧,演奏中不仅准确无误,还保证声音的刚性和弹性;第570-625节,演绎的特点主要是一气呵成,富有强烈的穿透力,同时,左手把握搏动的节律并使其犀利而富有表现力,右手展示出如此强烈和丰富的旋律,把和声演绎得婉转激烈。从而使音乐达到一个高峰,波利尼通过非凡的音乐技术给观众做了精湛的演奏,这也使听者对这一乐章有了新的理解。真诚、热烈、柔软、宽广如歌,这些特点和斯拉夫民间音乐的特征如出一辙。
  2 《“英雄”波兰舞曲》等浪漫情演绎分析
  针对于《“英雄”波兰舞曲》的作品中,波利尼演绎了情绪高涨化,这使得观众在全场点燃。在演绎弹奏此乐曲前,后几排安排了小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是不自禁的在喊着:“我太喜欢这首曲子了!”“英雄”作为全场压轴曲,也深得中国观众的心。这支曲子具有非凡的气势,这种气势从第一个音符开始一直贯穿到最后。这是一支以“英雄”而名满天下并且充满战斗力和英雄主义气势的波兰舞曲。肖邦的波兰舞曲按内容可分为强烈有力的节奏和忧郁的情绪,前者展示的是古老的波兰封建时代的繁荣,而后者则反映波兰在俄国沙皇统制时期受压迫的痛苦。
  舞曲体现出的强度和响亮的声音在他双手整齐轻快的按键上飘出,这也使得乐队进入了正常的演出程序。在中间插入6个琶音强奏,左手八度继续把握起伏的旋律,使得这些过程更有力道,同时也具有逐渐延长的气息,表现出一层层高潮的推进性,在这过程中,感觉到了万马齐跑的效果性。
  但是,从上述情况上看,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左手八度持续的进行中段的速度很慢的感觉,这样使得观众有种比较“保险”的速度。波利尼还演奏了音调常见的“跑音”现象。返场之后他又演奏了两首练习曲。
  在肖邦夜曲中,波利尼的强项主要是他的练习曲。基于在练习曲中,肯定也是CD支持演唱达到的一种很有特殊的效果。这也是在比赛前后唱片卖得好的效果,这被钢琴学习者当做很普遍的教学式的模版示范书籍。在练习曲的演奏中波利尼又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例如,他演绎的“革命”练习曲节奏鲜明并且棱角突出,下键敏捷,音色清晰,音质完美,十六分音符强大而有力,和弦声奔腾呼啸,展示了肖邦对祖国的爱和悲愤的心情。
  “第四首练习曲”的演奏主要是为了展示他的演奏速度,感觉像是一个活力十足的发条,手指的动作中显示出了简洁、干练、轻柔、从容顺畅。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持这样的速度,重音、节奏都是很轻松到位的感觉,这样听起来就很过瘾。在欢呼声中,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赞赏,例如,《g小调第一叙事曲》就是得到了观众的赞赏。观众的情绪是受到表演者的感染而感染的,在本场中波利尼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波利尼尽情地挥洒着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他对音乐的处理是非常感人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强调发挥每个乐团成员的音域特点,突出合唱技巧,同时也赋予乐曲诗一般的意境。
  结语
  在波利尼钢琴演绎的场上,主要演绎了一场观众喜欢的一面(支持与赞赏)。波利尼演绎的节目是浪漫情结的一面,主要是从他弹指的节奏、安排的节目顺序、节目的风格等,给观众带来了一次深远的演唱会。波利尼在舞台演奏中逐渐形成了从容自如的王者之风的特点。波利尼强大的“气势”能够驾驭那架黑色的钢琴并牵动会场的观众,波利尼的心中充满了对钢琴者的熟悉与亲近感。这次的盛会,大师奉献了“钢琴诗人”肖邦几乎所有风格的经典作品。一个真正的大师级艺术家,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迷失自我、毫无特征的人对观众是没有感染力的。波利尼的演奏曲富于变化,灵活多样,在他的演奏中能体会到活力和热情。他除了弹奏还能指挥,所以波利尼对音乐独特的解释是具有权威性的。
  本文主要分析了波利尼钢琴浪漫情境化的实际场面内容,他演绎的节目不仅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与赞赏,还具有特殊的艺术性。本文重点分析了浪漫情境问题,波利尼演绎肖邦的作品,不仅给听众带来了深刻的视觉享受,还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很多启迪,例如,声音形成和传播原理,触键的力度要有温和的节奏感,技术方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整体结构的编排方法等。他的作品是一个规范严谨的教学范例书籍,这给诸多学者带来参考,也使钢琴事业不断向前推动。虽然艺术的鼎盛时期已经离波利尼而去,甚至有些作品表现并不是十分完美,但他一直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严谨的风格和他王者一般的风范依然值得我们这些后来人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邓青:《培养音乐生艺术思维与表现力的一种途径——以著名诗歌〈致橡树〉的配乐朗诵为例》,《韶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2] 钱洁:《传钢琴艺术之瑰宝承民族音乐之文化——评
  2011年中央电视台钢琴小提琴大赛》,《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3] 《浪漫琴诗—纪念弗雷德里克·肖邦诞辰二百周年冯源钢琴独奏音乐会》,《音乐生活》,2011年第1期。
  作者简介:王柯,男,1981—,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与演奏,工作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用手风琴演奏门德尔松音乐作品,不仅要了解门德尔松音乐的创作风格,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音色与音响的效果了如指掌。 Playing with Mendelson’s accordion, not only mus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