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和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才智——“中国和亲历史与和亲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国和亲历史与和亲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5月21—23日在烟台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对于中国的和亲历史、和亲文化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该研究领域最新的理论动态,也显示了学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现实问题的热切关注。
其他文献
走进亿万富豪藏家达基斯·乔诺位于希腊雅典的家,从白色大理石前厅所陈列的厄普森和库奇的作品,到主客厅的墙面上挂着的几幅由乔治·康多为达基斯·乔诺和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所绘的大幅面肖像画系列(其中一幅画作上,描绘着一向玩世不恭的卡特兰身着传教士式样的硬白领上衣,一根红萝卜贯穿了他的双耳,画面效果显得庄重而幽默),到摆着大卫·史瑞格作品的小柜子和挂着尤尔根·泰勒人体摄影的浴室,无不显露出达
期刊
斯密等早期经济学家认为受自然资源禀赋条件限制,农业分工存在着天然性障碍,却忽视了农业与工业的内在差异。农业分工带来的迂回程度和交易效率虽远低于工业领域,但也是农业增长的源泉。农业区域化、生产专业化而形成多企业参与的集群化,促使分工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提高、迂回生产程度增加、生产(服务)规模扩大。农户组织化是降低分工进程中产生的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分散交易风险、分享分工带来的“红利”的主要方式。农户自身差异对参与分工意愿、机理以及实现路径有待更深入系统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