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中见成效 创新中促发展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惠普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着持续性的增长态势,作为第一家在中国成立的高科技合资经营公司,惠普不断加大在华的投入,为源源不断地将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源、技术理念引入中国,大力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
  我们就惠普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和目前的一些热点问题访问了中国惠普副总裁,信息产品集团大客户部总经理邵冬。
  
  “在中国,为中国”的沉稳步伐
  
  回顾中国惠普的二十五年跋涉历程,从1985年公司成立到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惠普(中国)研发中心(CDC)落地上海,从惠普全球运营中心在大连成立到去年10月在重庆筹备建立惠普电脑综合生产基地,可以看到,惠普已深深根植于中国,并在推进信息化进程、税收、就业等多方面倾力付出。可以发现,惠普在中国的二十五年也是一个践行责任、不断奉献的过程。
  《经济》:2009年4月,惠普发布了“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这句话由此也成为惠普在中国的发展信条和重要使命。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惠普的本土化进程?
  邵冬:一直以来,惠普始终把自己定义为中国市场的“耕耘者”,中国是惠普战略投资的重点,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
  惠普坚持产品的本土化,很多产品都是中国研发中心根据本土需求定制研发生产出来的。2008年10月,惠普在重庆筹备建立惠普电脑综合生产基地,确保全国消费者都能触手可及地用上优质的惠普电脑。
  为了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惠普在构建本土化渠道方面,采取了深耕策略和区域扩展策略。截至2008年底,惠普的渠道网络已经覆盖全国689个城市、2000多个县市,拥有超过1万个渠道合作伙伴和7000个零售店面。
  1999年,惠普推出了享誉业界的“金牌服务”,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个性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的售后服务,获得全面客户体验。历经10年发展,惠普金牌服务网点已经进驻420个城市,网点数量超过500家,得到了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本土化服务极大促进了惠普品牌美誉度的提升,并成为惠普品牌不断增值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为中国”是对我们一直以来的市场开拓准则的精准概括。自主创新惠普发展的原动力
  2009年2月,在全球权威商业媒体、美国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公司的50家公司名单中,惠普位列第12名,相比去年18名上升了6位。
  《经济》:您能否介绍一下,惠普是怎么看待自主创新的?
  邵冬:创新是惠普设计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其始终秉承的理念和原则。在过去60多年的时间中,惠普的创新发明引领着科技的发展,包括世界上首部分子存储设备原型,以及世界上首个可伸缩、可编程的公用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在同业内,惠普每年在研发中的投入是最大的,在过去三年中,惠普在研发上的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这是其他厂商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创新是惠普的DNA。惠普专注于用科技、用研发,还用不一样的设计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惠普设立在上海的惠普中国研发中心(CDC),专门规划和开发本土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以适应国内细分市场需求。在政府、教育、医疗、金融等重要细分行业,惠普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IT需求。
  
  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中国优秀的企业公民
  
  从2003年《政府采购法》首次提到
  “环境保护”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摆到了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IT产品作为政府采购和大众消费的重要品类,是否具备绿色特性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各大IT厂商纷纷提升自己的“绿色竞争力”,惠普是其中最早系统提出自己绿色理念的厂商,也因为在绿色领域的优异表现而得到众多嘉奖。
  《经济》: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大力提倡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
  邵冬: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日渐熟悉的词汇,可以看到,在政府的推动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对于整体生产运作的节能降耗更加重视。作为IT供应商,我们一直都在以“绿色先行者”的身份要求自己,不仅仅从产品是否节能降耗这一单一的方面去考量,并且将绿色理念和创新科技融入电脑研发、设计、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再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此外,惠普也率先实现了将绿色标准贯穿于整条供应链,以绿色标准要求供应商,并通过严格筛选、提供专业培训以及考核其能源利用情况等措施帮助更多的供应商达到绿色标准,从而形成以惠普为中心的“绿色科技生态圈”。
  《经济》:2009年6月,在《经济》杂志社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绿色采购高峰论坛”上,惠普获得了“优秀绿色供应商”的称号。在此前,您所在的PSG集团也有多款产品获得了多个绿色奖项,您能此谈谈感受吗?
  邵冬:我们的努力正逐渐得到政府部门、个人用户的支持和认可,这不仅是惠普电脑专注绿色的成果体现,更是全社会对环保关注的结果。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每个厂商都有义务和责任提升自己的“绿色竞争力”。
  
  投身政府采购领域
  
  《经济》:“在中国,为中国”,那么,您所在的PSG集团如何看待政府采购市场?
  邵冬:对于惠普信息产品集团来说,政府部门不仅仅是一个有特定信息化需求的市场,也是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主体之一,惠普在服务政府部门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与当地政府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当地信息化发展及整体经济发展。在产品层面,惠普针对政务信息化的不同应用环境也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经济》:政府采购作为国家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节能环保的政策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采购发展重点的调整,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那么,2009年惠普信息产品集团针对我国政府采购市场有哪些发展规划?
  邵冬:首先,我们会关注政府采购的行业趋势和热点,比如目前政府部门对IT产品绿色特性的需求。惠普电脑也将贯彻一直以来对各个环节绿色环保特性的关注和重视,并提供绿色的IT产品,以节能减耗的绿色产品特性,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其次,我们会注重加强自身的积淀,惠普电脑希望通过卓越的产品品质带来稳定的应用体验,通过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带来踏实的应用感受。
  惠普电脑将以健康稳定的心态、诚信负责的态度来参与竞争,理性对待竞争对手和投标结果。打造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保障,以及良好的企业形象、规范的市场管理。
其他文献
随着春天的降临,北京这几天的阳光格外灿烂,冬日的寒意悄然而退。记者走进复兴门外大街1号这栋办公楼,就是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传达室的大爷非常和蔼,当他听说我们是来采访王锦珍副会长时,他笑了:“他最近特别忙。”  在办公室,记者和摄影见到了刚和地方分会负责人谈完事情的王锦珍。随和、平易,这是记者的第一印象。当听说摄影要拍照时,王锦珍特意套上了挂在一边的西装:“这样正式一些。”    1957年出
期刊
世界排名第三、欧洲排名第一的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集团,是一家百年白色家电制造商,集团由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西门子股份公司在1967年共同组建,今天,博世和西门子家电集团在欧洲、北美、拉美以及亚洲等地的14个国家拥有43家工厂,年销售额达88亿欧元,连同销售和客户服务部门,博世和西门子家电集团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拥有70多家企业和39000多名员工。      我们的采访开始于西门子南京旗舰店中
期刊
新巴尔虎右旗(简称新右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边境旗(市)和牧业旗之一,有“一眼望三国”、“一地靠三边”的独特地理优势,全旗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    三月的巴尔虎草原,虽说仍是大雪覆盖,但经济建设热潮已春意盎然。面对新右旗在2009新春呈现的新局面,《经济》记者采访了新巴尔虎右旗党委书记金钱。  《经济》:新右旗有“一眼望三国”、“一地靠三边”的地理优势,请金书记对去年经济发展做简单回
期刊
2010年6月28日,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岗机电产业园热火朝天:占地面积430亩的产业园一期竣工投产,这标志着公司完成了产能布局,变频电机项目开始结出硕果。一期投产后,公司中高档洗衣机产能将达到500万台,新增电机产能500万台,其中变频电机产能200万台。它的建成将为合肥三洋公司的二次创业夯实基础。    累累硕果 见证创新成就  2010年注定又是合肥三洋发展中不平凡的一年。  2
期刊
今年6月份,第二届绿色采购高峰论坛又要如约而至。此次论坛将主要以“绿色采购、和谐发展;低耗能、低污染”为主题。充分展现政府绿色采购在促进环保节能产品创新,引导绿色消费,满足公众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方面的作用,同时又可以从整体上降低成本,对于实现全社会的绿色消费,促进政府采购事业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改革趋势的不断增强,政府采购制度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在政
期刊
高燕,女,1956年12月生,党员,大专文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培训基地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明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不久前在重庆召开的、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绿色健康人居与和谐社区建设高峰论坛暨第四届环境保护与地产园林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高燕的题为《我的优秀传统文化观》的演讲博得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专
期刊
一个名叫芭比的摩登玩偶,从1959年面世以来,以不可思议的影响力风靡全球:  她彻底颠覆了玩具的历史,像魔术一般被赋予生命,步步生莲地走进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她被列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范畴,以及时尚界的必谈对象,成为一个可以进行多重解析的文化符号;  她还被放在“美国时光锦囊”里,与其他标志着20世纪对美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品,一并保存至未来,成为美国的文化象征;  她创下了年销
期刊
一幅最能感染人的画作,是源自一种直扣心扉的内在美。  国人总喜欢说“缘分”二字,相信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一切邂逅皆是出自于缘分。这种缘分就是当某人、物一出现在你的面前立刻就能攫住你的视线,无论他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物,你都能够从中感觉到一个呼之欲出的灵魂。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魅力。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能有缘欣赏到一幅不平凡的佳作,就是这样一种缘分。    2007年,由荣宝斋举办的一次个人画展上,一幅
期刊
从简简单单的渔村“上网节”,演变成我国规模宏大的祭海节;从普普通通的渔乡民俗,打造成雅俗共赏的文化盛典;从一家一户的无序民间习俗,提升为山东即墨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2009即发·中国田横祭海节”令人深思。  “许多未得到有效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消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长期性的、需要人们一代一代做下去的事情,仅靠调动积极性和应急性措施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期刊
由于本科时上过冯文荣老师的课,印象极佳,采访那天见到风尘仆仆赶来的冯老师,不免备觉亲切。几年不见,冯老师虽然头发开始花白,却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采访从冯老师六十个春秋的经历开始。  “我的确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我们同龄人在一起时都会说我们这代人真的什么都经历过了。”冯老师以这样的感叹开始了对过往的回忆。1949年10月4日,冯文荣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自然成了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