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小郁子油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疗程1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胸胁胀痛、嗳气、嘈杂反酸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两症状积分下降更加明显(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低于观察组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脾胃科,广东佛山5283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小郁子油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疗程1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胸胁胀痛、嗳气、嘈杂反酸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两症状积分下降更加明显(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出现脐周局部皮肤潮红,伴轻微瘙痒,症状可自行缓解.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郁子油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肝胃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文章总结介绍了谢健教授辨治老年汗证的诊治思路及临证经验.通过对五脏与汗证相关性探析,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汗,非独心也.心失所养、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封藏,皆可导致汗出异常.谢健教授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将“养心”“敛肺”“疏肝”“健脾”“滋肾”为法运用其内,审明病因,病证结合,调和五脏,临床效果显著.
干燥综合征属“燥证”“燥痹”范畴,金实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胃、肝、肾,以肺为主,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是肺失宣布、阴虚络滞,病因关键是肺不布津、脉络滞涩.治疗上强调宣肺布津,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兼症的不同,进行化裁加减,初期滋阴润燥,后期久病及肝肾,注重滋补肝肾,贯穿燥证的过程中,强调了通络化滞的治疗.
气味为中药最本质特征,梁朝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系统阐述了其完备的以味成方体系,成方体系中应用了阴阳和五行两者哲学方法,对中医方剂学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补泻方,并将其中方剂——大补肝汤应用于肝气虚型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