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于2005年秋季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并出台了“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方案。必修科目达C级及以上作为填报普通高校志愿的基本条件,是高考的第一关,因此也被称为“小高考”。如何让他们顺利地跨过这道门槛,轻松地进入高三复习迎考阶段,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下面我根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小高考”后期物理复习策略。
一、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由于在文理分科后,物理课时大幅减少,再加上平时练习较少,学生思想上不重视,不少学生感觉物理学科很难。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取得了明显成效。
1 狠抓重点知识,逐点过关。
《说明》的一个重要的调整就是“强化必修、弱化选修”,在选修1~1(或3~1)中没有出现一个B级知识点,再加上1~1知识点少,学生学习时间较近,遗忘较少,因此必修1、2是重中之重。对于物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帮助他们分析成绩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对过程分析不到位,或者是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比如质点、位移、加速度、运动学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是测试的核心内容。找准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己钻研,及时巩固,逐个过关。
2 分析常见错题,不留盲点。
最后的一个月,以试卷训练为主。试卷中“一错再错”是成绩相对落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对出现的错题进行汇总,每次考试前都拿出来回炉。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错题集”不仅是纠正错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错误原因和记录解题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积累解题的经验。对于题目较长的计算题,可以让学生记下题目的出处,而不必每道题目都抄在错题本上,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3 进行单独辅导,教给方法。
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给予补课和作业面批的机会,单独辅导并督促其及时订正。通过单独辅导,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一次,我让一个学生做汽车过桥时对桥面压力的简单计算题,只需要找到向心力的来源,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就可以了。没想到这个学生先用F=mv2/R求出向心力,然而向心力,重力,支持力三者的关系搞不清了。究其原因是该学生没有理清向心力的来源,而并不是不记得公式。通过当面辅导,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暴露出来,通过这一道题,让其掌握了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二、保“C”冲“A”策略之我见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根据教学实际,我们提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下就保“C”和冲“A”这两个层次的教学谈一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1 保“C”策略
A 透彻理解A级知识点,做到基础题不失分
《说明》中将所列的知识点分为A、B两级,其中A级要求是:对所列知识要求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属较低要求。要保“C”就必须对《说明》中所列的所有A级知识点,逐个过关,记住基本概念、规律的表述和其内涵。比如: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江苏省学业水平试卷07-10年连续几年都有考查。
B 加强选择题训练,确保拿到基本分
关于试卷结构,《说明》中明确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比例是7:3,所以就保“C”来讲,选择题完成好差,对最终的结果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加强选择题的训练。避免作业仅布置计算题的片面做法,同时在进行试卷评讲时应改进选择题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选出正确选项,还要注重对错误选项进行分析和改正,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比如确认法、排除法、归谬法等,提高学生选择题的正答率。
C 非选择题得分策略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计算论述题,填空题中一般包括对实验的考查,所以对《说明》所列出四个实验,要引起足够重视,对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要点,读数规则,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等都要作详细地讲解,扫除盲点。在07-10年的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中四个实验都有所考查。
计算题解答要求是: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于保“C”要求,可以让学生确保第一条计算题答完整,第二第三题可针对情况,把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做到,实在不能算到最后结果的,尽可能地把反映物理过程的公式列出来,力争能多拿分。
2 冲“A”策略
对于冲“A”的学生,在确保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掌握良好的情况下,重点抓住试卷上的10分难题,加以突破,我所采用的策略是:
A 列出B级知识点,逐个突破
《说明》中总共有八个B级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要求理解其确切含义,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要求较高。冲“A”的成败在于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对于这些知识点可采用,逐个突破,综合提高的策略。通过一些经典例题的精讲,对定律,原理的内容、应用条件,处理方法进行逐步剖析,力求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关于动能定理的应用,不仅要知道定理的内容,还要呈现不同的情境,例如: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平抛、斜抛、在水平面上运动、在斜面上运动;受力条件可以是没有摩擦力时,有摩擦力时,受水平力,受斜向上(下)的作用力;过程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过程的。经过不同变式的训练,学生运用此定理解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B 关注模考压轴题,重点分析
学业水平测试的压轴题,是冲“A”的关键。一般最后一道计算题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近几年出现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的综合。其中学生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在知识点的内容和计算上,而在于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上。一般压轴题都是有多个物理过程,比如2008年江苏卷最后一题,AB两个物体在以不同的角速度运动时,AB的位置会发生改变;2010年江苏卷,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绳子断裂后水平飞出水平位移相同,物体从这两个位置飞出物理过程是不一样的,可分别用动能定理,解出飞出点的速度关系。在临考之前的复习过程中,可以关注各大市的模考试卷,用好用实这些压轴题,分析题目的难点,分解题目中的复杂物理过程,化难为易。让学生掌握此类压轴题的一般处理方法,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去做好最后一题。
C 规范计算题过程,注重细节
当然作为冲“A”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应注意解题的细节,比如:对非题设字母、符号可利用,“设……”,“令……”等说清在表达式中出现的物理量;在列出方程时,可利用“由定律……有”、“据……得”等来说清,而不是几个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题时,对于守恒条件的说明,对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择,都必须用文字加于说明。
在计算过程中,应先列出字母表达式,先对字母表达式进行运算,然后代人数据进行计算。对于物理量的表示符号必须规范,物理单位不能弄错,比如速度单位“m/s”和加速度单位“m/s2”;功和能的单位“J”和功率的单位“w”。当然运算过程也应细致严谨。
“小高考”时间紧,内容多,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大,所以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及录取要求,对保“C”和冲“A”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提高复习效率在临考复习中是行之有效的。笔者以上所述做法或有欠妥之处,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正,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由于在文理分科后,物理课时大幅减少,再加上平时练习较少,学生思想上不重视,不少学生感觉物理学科很难。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取得了明显成效。
1 狠抓重点知识,逐点过关。
《说明》的一个重要的调整就是“强化必修、弱化选修”,在选修1~1(或3~1)中没有出现一个B级知识点,再加上1~1知识点少,学生学习时间较近,遗忘较少,因此必修1、2是重中之重。对于物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帮助他们分析成绩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对过程分析不到位,或者是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比如质点、位移、加速度、运动学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是测试的核心内容。找准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己钻研,及时巩固,逐个过关。
2 分析常见错题,不留盲点。
最后的一个月,以试卷训练为主。试卷中“一错再错”是成绩相对落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对出现的错题进行汇总,每次考试前都拿出来回炉。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错题集”不仅是纠正错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错误原因和记录解题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积累解题的经验。对于题目较长的计算题,可以让学生记下题目的出处,而不必每道题目都抄在错题本上,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3 进行单独辅导,教给方法。
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给予补课和作业面批的机会,单独辅导并督促其及时订正。通过单独辅导,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一次,我让一个学生做汽车过桥时对桥面压力的简单计算题,只需要找到向心力的来源,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就可以了。没想到这个学生先用F=mv2/R求出向心力,然而向心力,重力,支持力三者的关系搞不清了。究其原因是该学生没有理清向心力的来源,而并不是不记得公式。通过当面辅导,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暴露出来,通过这一道题,让其掌握了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二、保“C”冲“A”策略之我见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根据教学实际,我们提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下就保“C”和冲“A”这两个层次的教学谈一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1 保“C”策略
A 透彻理解A级知识点,做到基础题不失分
《说明》中将所列的知识点分为A、B两级,其中A级要求是:对所列知识要求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属较低要求。要保“C”就必须对《说明》中所列的所有A级知识点,逐个过关,记住基本概念、规律的表述和其内涵。比如: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江苏省学业水平试卷07-10年连续几年都有考查。
B 加强选择题训练,确保拿到基本分
关于试卷结构,《说明》中明确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比例是7:3,所以就保“C”来讲,选择题完成好差,对最终的结果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加强选择题的训练。避免作业仅布置计算题的片面做法,同时在进行试卷评讲时应改进选择题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选出正确选项,还要注重对错误选项进行分析和改正,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比如确认法、排除法、归谬法等,提高学生选择题的正答率。
C 非选择题得分策略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计算论述题,填空题中一般包括对实验的考查,所以对《说明》所列出四个实验,要引起足够重视,对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要点,读数规则,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等都要作详细地讲解,扫除盲点。在07-10年的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中四个实验都有所考查。
计算题解答要求是: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于保“C”要求,可以让学生确保第一条计算题答完整,第二第三题可针对情况,把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做到,实在不能算到最后结果的,尽可能地把反映物理过程的公式列出来,力争能多拿分。
2 冲“A”策略
对于冲“A”的学生,在确保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掌握良好的情况下,重点抓住试卷上的10分难题,加以突破,我所采用的策略是:
A 列出B级知识点,逐个突破
《说明》中总共有八个B级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要求理解其确切含义,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要求较高。冲“A”的成败在于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对于这些知识点可采用,逐个突破,综合提高的策略。通过一些经典例题的精讲,对定律,原理的内容、应用条件,处理方法进行逐步剖析,力求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关于动能定理的应用,不仅要知道定理的内容,还要呈现不同的情境,例如: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平抛、斜抛、在水平面上运动、在斜面上运动;受力条件可以是没有摩擦力时,有摩擦力时,受水平力,受斜向上(下)的作用力;过程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过程的。经过不同变式的训练,学生运用此定理解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B 关注模考压轴题,重点分析
学业水平测试的压轴题,是冲“A”的关键。一般最后一道计算题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近几年出现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的综合。其中学生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在知识点的内容和计算上,而在于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上。一般压轴题都是有多个物理过程,比如2008年江苏卷最后一题,AB两个物体在以不同的角速度运动时,AB的位置会发生改变;2010年江苏卷,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绳子断裂后水平飞出水平位移相同,物体从这两个位置飞出物理过程是不一样的,可分别用动能定理,解出飞出点的速度关系。在临考之前的复习过程中,可以关注各大市的模考试卷,用好用实这些压轴题,分析题目的难点,分解题目中的复杂物理过程,化难为易。让学生掌握此类压轴题的一般处理方法,让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去做好最后一题。
C 规范计算题过程,注重细节
当然作为冲“A”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应注意解题的细节,比如:对非题设字母、符号可利用,“设……”,“令……”等说清在表达式中出现的物理量;在列出方程时,可利用“由定律……有”、“据……得”等来说清,而不是几个光秃秃的几个公式;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题时,对于守恒条件的说明,对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择,都必须用文字加于说明。
在计算过程中,应先列出字母表达式,先对字母表达式进行运算,然后代人数据进行计算。对于物理量的表示符号必须规范,物理单位不能弄错,比如速度单位“m/s”和加速度单位“m/s2”;功和能的单位“J”和功率的单位“w”。当然运算过程也应细致严谨。
“小高考”时间紧,内容多,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大,所以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及录取要求,对保“C”和冲“A”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提高复习效率在临考复习中是行之有效的。笔者以上所述做法或有欠妥之处,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正,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