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起来读到的最开心的新闻,莫过于自己是住在“世界上最聪明的地方”。
  多少年来,马萨诸塞州一直蝉联美国“最聪明的州”。根据Kauffman Foundation的统计分析,马州16%的人口具有高级学位,将近62%的人口受过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进而具有全美素质最优的劳动力。另外,在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学术能力测试中,马萨诸塞州也一直领先。其实,这主要是归功于大波士顿地区的表现。马萨诸塞州人口650多万,其中大波士顿地区人口450万(其中波士顿本城60多万),占了绝大部分。全州最好的公立学校,几乎全集中在这个地区。更不用说,这里集中了52所高等院校,平均8600多人一所大学,有哈佛、MIT这种世界一流学府,有塔夫脱、布兰代斯、波士顿学院、波士顿大学这种第二梯队的全美名校,有全美顶尖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有马萨诸塞大学的几个分校,以及像我所任教的萨福克大学这种基层大学,还有一系列的地方社区学院,笼罩了各个层级的高等教育。
  最近《波士顿环球报》上的一篇报道,则提供了几个更为新鲜的事实。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Luis Bettencourt对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杂志的论文作者背景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他收集到的1989年、1999年和2009年这三年的数据中,大波士顿地区“盛产”的作者多于世界任何大都市区。另一科技及医学情报出版机构Elsevier则根据大量数据,分析评价出1700个领域中前5所顶尖研究机构,结果发现,在969个领域中,波士顿都有一家进入前5名的研究机构。这个数字,比起人口大得多的首都华盛顿地区、大纽约地区还要高得多。
  为什么大波士顿地区能够在智力上独步于世?哈佛、MIT并不能解释一切。不管这两个学校多么顶尖,毕竟规模有限,难以“一手遮天”。于是,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城市的构造。
  前述的Luis Bettencourt用2005年的数据计算出:按常规的创新率,大波士顿地区大致和人口多出一倍的地方的创新数量相当。但从犯罪率上看,波士顿则仅相当于人口是其三分之二的小城市。波士顿地区收入高,犯罪率低,对人才有吸引力。
  哈佛医学院的两位研究人员则用GPS和地图等技术追踪研究人员的日常旅程,结果发现:科学论文引用率越高,其合作者工作地点相距越近:在有五位作者以上的论文中,作者在不同城市工作的,引用次数平均不到60次;作者在同一城市的,引用次数在65次上下;作者在一座建筑里工作的,引用次数则高达75次左右。在有五位以下作者的论文中,作者工作在不同城市的,引用次数仅为30多次,作者在同一城市工作的,引用次数45次上下,作者在一栋建筑中工作的,引用次数50次出头。
  这些数据揭示了两个重要的事实:第一,现代科学研究,已经从“孤独的天才”的努力,转化为团队合作,团队越大,往往成果越有价值。第二,虽然互联网时代使瞬息间的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流成为家常便饭,但有创意的合作还是要求研究者们在物理距离上十分接近。这一点,被许多波士顿地区科研人员的日常经验所验证。有些重要成果的合作伙伴,竟然是在研究大楼的电梯里偶尔聊天相识的。
  这种面对面的知识交流,是波士顿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这是个世界名城,有众多顶尖的大学、研究机构、医院和高科技公司,但,这个大名鼎鼎的地方其实又很小,本城只有60万人口。从我市中心的办公室到最著名的戏院、教堂、医院、名胜、餐馆、海滨,都是步行可及。州政府则被我们学校的建筑松松散散地包围了三分之一,同事和学生戏称州政府就在我们的校园里。乘地铁三四站,就到了MIT和哈佛。也许你乘地铁时身边坐着位诺奖得主也未可知。波士顿文化之灿烂、之包罗万象,几乎有纽约、伦敦、巴黎那种世界大都市的气象。而与这些城市不同的是,在波士顿,这样的文化距离你近得触摸得到。所以,我每每骄傲地说,大都市有许多,但波士顿,只有一个。
其他文献
昨晚我姨打电话询问我一个事,她想给90多岁的我外婆买一种叫××心宝的药品,因为外婆最近身体不是太好。她是在东北的××卫视上看到的广告,一个瓶盖大小的挂胸口的玩意卖1000多,据说有奇效,还是优惠价。我姨打电话去厂家咨询,厂家说疗效极好,她犹豫中,所以问我。我告诉我姨:电视上那种百家讲坛式的药品广告全是找托的;问厂家疗效如何就跟问餐馆是否使用潲水油一样毫无悬念;宁可相信老母猪会上樹(它们真有可能进化
“谁关心自己的幸福,谁就完全应该祝福中国经济新年好。”德国一家媒体是这么说的。无须诧异,因为中国人以及中国的经济正在给他们带来好处。这一切,源自中国人日益强大的消费力,尤其是海外消费力更是让国外的商家欣喜。  美国联邦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游客每人平均在美国花费达7200美元,远高出国际游客平均4000美元的消费水准。借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算的一笔账,若是一年到美国去的有100万人,平均每个人退税购买
在基辅的家中,25岁的护士欧莎娜·巴林斯卡亚正在为卡扎菲之死“深深地悲伤”。“他给了我们工作和体面的薪水,我们对他只有好感。”她对乌克兰媒体说。  作为卡扎菲的5名贴身护士之一,巴林斯卡亚与卡扎菲的关系一直充满着神秘色彩:乌克兰媒体说她们是卡扎菲的“后宫”;外交官在电文中称她们是“性感、金发碧眼”的乌克兰护士。但在巴林斯卡亚的讲述中,她与卡扎菲最亲密的接触只限于心脏检查,卡扎菲甚至还会担心妻子吃醋
疯牛病,禽流感,直到肆虐了大半年最初被命名为“猪流感”的甲型H1N1流感,世界似乎进入了一个超级病毒的伏击圈。《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10大新闻中,甲流名列第9;在日本,“新型流感”也登上了年度10大流行词汇榜。而中国,截止到北京时间12月21日,各地H1N1甲型流感疫情内地确诊110590例,死亡442人。  本报11月27日的封面报道《2009健康杀手》中就曾说到,这些危害健康的事件背后,环境污
这个交织着快感与痛感的SM游戏,从红绳子开始,以死亡结束。周友平用这根绳子,捆住了自己,同时也给6个情人系好了上吊的绳套儿。    周友平喜欢上了绳子。红色的,食指般粗细,三米多长。  他在长沙市下河街市场以1元的价格买了6米,截了两截儿。他喜欢随身把它放在挎包里,等着他的情人陆续从北方而来,一起沉迷于“虐恋”。  “虐恋”,西方称之为sadomasochism(简称SM),统指与施虐、受虐相关的
“面对一位总统,你也许谈不了政治;面对一个商人,你也许不懂生意经,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你都可和他们谈美食。美食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大厨泰赫昂(Patrick Terrien)说这是“美食的社交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成為了一名大厨,多年来他通过美食结识了许多朋友。  在泰赫昂十一二岁时,奶奶开了家小餐厅,那里有温柔的灯光、精美的餐具、可口的食物,各式各样的人在觥
在2006年之前的17年间,徐武一直依附于中国第三大国有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谋生。在这座规模庞大的钢铁王国里,这个中年男人只是十多万员工中的普通一员。  但这年年底,已经38岁的徐武突然成了一名“精神病人”,随后被送到武钢第二职工医院精神科,在那里,他度过了与世隔绝的四年多时间。  从入院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计划着逃离,他只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精神病”。    飞越“疯人院”  那似乎是个只有
大卫·米切尔,这个在中国还很陌生的英国作家,在欧美却正如日中天。自1999年推出小说处女作《幽灵代笔》以来,他成为西方各种文学奖名单上的常客,更是凭《云图》获得2004年英国国家图书奖。因为杰出的文学成就,他甚至入围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的“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最初听到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的名字是因为《上海一周》做得很漂亮的增刊《一周悦读》,随
黄莉将4岁大的儿子送进幼儿园后,便在丈夫陈晓安的陪同下,走进了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下午,黄莉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孩子—一个胖胖的小男孩。  跟迎接第一个孩子时不同,这次黄莉轻松了许多。她早已为小儿子的出生,作好了一切心理准备。  2010年11月,她和丈夫陈晓安,如愿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我们都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里成长,留下了许多快乐的回忆”,黄莉说,自己有五个兄弟姐妹,陈晓安有一个姐姐,“
当我们都在为生活垃圾的处理愁到焦头烂额时,今年10月一套名为微生物家用环保系统的问世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好点子。  整套系统在制造过程中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化工原料,并且可以依靠自身的循环系统解决多种生活需求。它的核心是将生活垃圾进行降解,把包括塑料制品在内的垃圾进行生物降解和发酵,使之生成甲烷气体,并通过管道输送到指定位置,所产生的甲烷不仅可以用作烹调和照明,甚至还能为食物保鲜装置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