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受关注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djz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为了孩子更受老师关注,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三个优秀孩子的好母亲、年轻女性的“妈妈导师”——蒋佩蓉,参与了这次讨论,并对妈妈们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希望这些讨论内容对家长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R妈妈:妈妈们,请教一下,你们给幼儿园老师都送礼吗?我家孩子入园至今什么都没送,感觉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越来越差……昨天去接孩子时发现,对比另一个此前已经两三周没去且始终不肯午睡的孩子,老师态度差别好大。的确她家送礼了是我的猜测,因为以前老师为那孩子不肯午睡很恼火的,多次批评,昨天却发现老师笑的跟花一样跟她妈妈说:中午又没睡。
  老师说我家孩子昨天中午吃饭,叫他坐椅子上,他不坐,围着桌子转圈。还说常常叫他,却不搭理。老师说他如果再这样,以后他叫老师,老师也不会理他的。哎呀我心里还是比较觉着有压力!
  佩蓉:其实老师也是一般人,也有正常的情绪,甚至有时候她们需要我们的爱、关怀与帮助。
  R妈妈:我不愿意出于恐惧心理而送礼,我愿意有一天出于感恩送。目前能想到的就是看看能否主动帮老师多分担一些幼儿园的工作,其他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也真的会担心老师在幼儿园孤立孩子。
  Y妈妈:我问过当老师的朋友关于送礼的问题,她说老师不会因为谁没有送礼而有意的孤立谁。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然后你会发现因为自己的改变对方会有变化。
  F妈妈:我的孩子去年教师节给老师的礼物,是给每个老师画一幅画,画到夜里12点,老师们被感动了。起初我们刚升到大班,老师不熟悉,对孩子们也不了解,老师给我说过好几次,说孩子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我知道那是因为老师不了解孩子,不熟悉。慢慢地,通过这些互動,老师们越来越接纳他,也喜欢他。我们没有送物质的礼。我想说,没有完美小孩,也没有完美老师,我们先去爱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R妈妈:最近也在反省自己教育是否哪里有问题。我家孩子,说实话,我这当妈妈的都曾经怀疑过他是否智力有问题,但是做智力测试都是正常的。
  佩蓉:我的孩子们每个到了三、四年级我都还在担忧他们智力是否正常。担忧好像是妈妈们的专长!要是孩子测试是正常的,妈妈需要多肯定孩子,多努力去发现孩子的亮点,就没有时间去担忧孩子是否正常了。不要太在意孩子是否能够达到“正常”的标准,而是多花时间去发现他的“非凡、特别和不正常”吧!
  R妈妈:没想到佩蓉姐你也曾有这样的担忧。老师昨天和他讲了几遍话,他却说听不懂,比他小的孩子都知道配合,只有他,就是不肯听,不搭理。说肯定是我在家什么都包办(我不这么认为)。可我回家问他是否听懂老师在讲什么,他说他听懂了但是他不想做。
  我也觉着是老师不是太熟悉他情况,我说他是慢热的孩子,他适应需要的时间通常会比其他孩子久一些。但老师说他不是,理由是他会跟其他孩子一起起哄。
  佩蓉:我们往往会从自我的眼光看老师,而不是从他们的需要来看待老师的诉苦。老师不需要我们来跟他解释我们的孩子如何特别或者需要她们去消耗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观察我们的孩子,而是需要我们理解她们如何的辛苦和困难,需要我们的关怀和体谅。
  孩子不肯听老师的,也可能是他们不喜欢老师。要是老师和孩子越对立,就越会产生恶性循环。作为中间者,我们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制造良性循环,让双方能够开始对对方产生好感,然后开始喜欢对方。感受好了以后你会发现突然间老师对孩子的缺点包容了,孩子也很想在教室里表现好来讨好老师了。所以其实我们做妈妈的需要做的就是外交官的工作,不是教育专家。
  R妈妈:外交官,而不是教育专家!这个角度我从来没想到。我似乎一直都想当教育专家呢!
  佩蓉:教育专家高高在上,但是外交官谦卑友善,不会让人反感或抵触。
  z妈妈:外交官的定位非常精准。我以前常常想自己如何才能够成为老师的合作者,而不是老师的评判者。所以在接孩子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看老师有时间的话会跟他聊一聊天,问问最近班上小朋友看起来变多了,你们会不会更累之类的话题,然后老师就会给你来讲讲他的困难和不容易,我就会跟老师共情。有这个基础之后,在探讨我们家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的时候,我也会给一些建议,他们都很愿意采纳。今年他们主动邀请我成为学校家委会的会员,参与学校事情的一些讨论。
  在孩子方面,我们家是特别小就开始教孩子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和感受,一开始孩子在幼儿园就经常跟老师说:谢谢,老师你好辛苦。然后老师就很感动,对他的态度也会更好。到现在,他们就会彼此之间经常表达爱。我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就经常跟我讲,我觉得老师好爱我。
  佩蓉的总结
  其实,“送礼”只是爱的五种语言里面的其中之一。要是出发点是恐惧,就变成贿赂或讨好,而且让孩子觉得自己本身没有能力让老师对自己满意,而是需要外在的补贴或帮助才能让自己显得可爱。要是我们的出发点是出于爱心和感恩,没有任何期待或代价,我们的付出就是一个爱的表达与流露。从这个角度来看,“送礼”不一定会让老师感受到爱。上面的几个妈妈的例子里面也有言语的肯定,服务的行动(画画),还有高质量的时间(问候老师,跟老师聊天)。希望我们家长跟老师培养的关系是一个互相尊重、欣赏和帮助的友谊,而不是一个互不信任、互相质疑、需要外在物质来维护的关系。以至于担忧老师会不会给孩子找麻烦,家长们可否琢磨老师会不会从全班的v孩子们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关爱?这样,送礼不送礼,公平不公平,就不会是问题了。
其他文献
母亲的担心  记得一位妈妈说:“我的担忧其实是我的焦虑,我怕她变成不上进的孩子。这不安让我忘记了还有更广阔的世界,也忘记了去看孩子的优点;忘记了她读书时候的专注;忘记了她在音乐开放课上美丽的舞姿;忘记了她独自玩耍时,一人分饰多个角色,给自己讲怪兽故事的古灵精怪;忘记了她在我黯然伤神时候善解人意的陪伴……一门心思的挑剔着她身上的各种问题。”这番反思,何尝不是诸多爸爸妈妈内心的挣扎的一个缩影呢?  内
新学期伊始,孩子拿到体检报告一看,其他的倒没什么,不过这视力下降得好快,学习功课是一方面,假期看电脑看手机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要是现在不注意,这以后眼镜的度数就是不断地上涨。在提醒她注意的同时,请教了专家,开始进行膳食调理,及时补充营养,通过食疗来帮助其改善这种状况。胡萝卜猪肝是专家推荐的菜。  胡萝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及小肠黏膜内经过酶的作用,其中50%变成维生素A,有補肝明目
通过朋友圈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  作为已经开展了一年活动的班级,我们班积累了一些方法。比如为了激发幼儿、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我们给孩子们盖奖章、发奖状,引导他们打卡等,鼓励家长周末外出积攒照片,把孩子在生活中的好行为通过发朋友圈记录等。我认为好的活动应该就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仍然能在家长们中间保持做下去的、可以让他们始终抱有积极的态度去参与的活动。  上学期妞妞妈妈的一条朋友圈给我带来了灵感,也使得我
美好生活离不开和谐的社区环境,之前每次看到路旁时隐时现的各色垃圾,我们大多是皱皱眉头或者视而不见。然而通过儿童中心提倡的“家园共育好儿童”活动,我和孩子决定一定要维护好环境卫生,并通过简单的劳动让孩子明白不能随地乱扔垃圾。买好垃圾夹子之后,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带着孩子到楼下活动,准备好塑料袋之后就开始一起捡拾垃圾。这个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却吸引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地来寻找垃圾,捡起来之后收集到垃圾袋中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老师们脑洞大开、群策群力,正式开启了班级“云课堂”,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家園共育活动,在解决家长顾虑的同时,让难得的亲子时光更有意义。  通过“云课堂”,我们在班级群里开展了手指游戏《凑十歌》、有趣的科学实验《悬浮的橘子》、手工游戏《自制投影仪》等课程。孩子们和家长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体会。有的幼儿不仅自己出镜,还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加入进来,让班级群里更加热闹。可
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父爱是默默无声的,养育孩子就更多成了母亲的责任。如此,很多父亲虽然在努力赚钱养家,在情感上却跟家人疏远,这让妻子和孩子有越来越多的不满,父亲就逐渐成了一个被家庭边缘化的身份。  最近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以豆瓣9.2的高分深得影迷喜爱,不得不说,当我们羞于表达时,电影就成了一个内心情感流露的出口。  父爱的远见  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电影是根据印度真实的故事改编,
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发挥的重要基础作用,帮助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全国妇联组织编写了《儿童家庭德育指导手册(3-6岁)》,在专家指导下,由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团队编写完成。该书于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中国出版协会推荐的“百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  该书共分为三章:儿童家庭德育指南、儿童家
尿布里的大学生  很小很小的时候,也许是在我真正懂事前,我就有了一个“要上大学”的梦想。我记得母亲总是用一种非常自豪和喜悦的口吻说道:“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寫下这几个字,我脑子里立即显现这么一个场景:年轻美丽的母亲,一边在家里忙前忙后,一边喜气洋洋、十分自豪说着这句话。好像那个还裹着尿布的我,已经接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母亲具有一种非常乐观明亮的性格。我很少记得母亲在我小时候对我
兒童药匮乏、滥用成人药……  儿童安全用药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有数据显示,因为用药不当,  中国每年有约3万儿童陷入无声世界,  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如何安全给孩子用药?孩子不配合吃药家长如何引导?  现在就通过本专题寻找答案吧!
我是不怎么喜欢伺弄花草的,但是儿子不随我,常常被各种花草吸引。所以,每次在街道上遇见卖花草的摊子,他就不愿意走,非得停下来“欣赏”一番。  这不。星期日路过城南路口时,又见花摊。儿子眼尖,就喊:“爸爸,去看花,去看花吧。”  得,去吧。  花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有红的,有黄的;有的枝繁叶茂,有的花朵簇簇;有的清香怡人,有的浓妆艳抹。  儿子“窜”到花摊前,然后蹲下来看看这盆,闻闻那朵,很是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