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泽园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于雷(1989.5-),男,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滁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定远县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工作于雨田斋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散文、随笔。
  “曲阳旧国,阴陵东城。南朝梁武,定远立名。悠悠千载,为县为郡。揽泉坞南顾庐阳。枕洛池东望金陵。令狐巍巍,碧草孤塔凝露;红石灼灼,秋叶危壁映霞。风水天成,人杰地灵。皖东王氏,源出琅琊。谱颂王佑,族系三槐。其子其孙,罹难流徙。移居谭村,六世袭承。仰先祖之遗风,秉耕读之门第。诗书传家,《兰亭》俊逸;启蒙发聩,《论衡》正气。忠厚勤俭,玉堂谨传庭训;温良谦恭,先祖所遗家风。祥波先生,沪上营生。心怀逸志,出乡关而磨砺;神思静笃,弃故园而不舍。经年祭祀,荆棘覆碑。坟草离披,唏嘘伤情。每每逡巡,一日九回。遂发宏愿,重修祖陵。岁在戊戌,时维清明。波君一呼而百诺,族人同心而勠力。斩荆刈草,葺坟立碑而铭;平沟掩壑,筑路修坊为园。不追封土硕伟,不求碑石巨丰;不侵溪水淙流,不占耕地厘分。神道漫漫通紫府,文化立园;花木葳葳沐恩泽,生态建陵。名家翰墨,传徽儒之气象;妙语佳句,溢先生之慧思。松涛与荷风相契;美德共日月同辉。嗟乎,处处无不尊重传统礼数;句句皆是彰显文化自信。庄重而不失清秀,肃穆而兼有柔美。岂是私家陵园?实为乡里佳境!进伍敬心秉笔,是为恩泽园记”。
  此文出自张进伍先生之手,后赠给王祥波先生刻于王氏祖陵恩泽园作碑记。王祥波先生是我父亲的朋友,他早年去上海经商,如今创立了自己一片天地。先生于当下定远文化名流多有交往。戊戌年冬月,通过父亲的介绍,我与先生相识,他比我年长二十有余,虽是两代人的关系,但与先生的几场微信交谈后,因志趣相合,彼此建立了非常不错的感情。
  先生学识渊博,光风霁月,常常奖掖后进。今己亥年三月,清明时节,春暖花开,先生回乡祭祖,晚生得以与先生相见,可谓三生有幸。那日午后,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下马村谭庄,在穿过一条林荫道板石路后,一座恩泽园显现在我们眼前。此园为王氏祖陵,依河而立,如前文曰:“不侵溪水淙流,不占耕地厘分”;戊戌清明,后辈王祥波先生及兄弟共同出资修建,今已一年有余。整座园看上去古朴气派而又不失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韵味。
  风水学注:“山聚人力水聚财,有山有水是宝地”之说。此处,王氏恩泽园亦是遵循风水,天人合一,藏风聚气,安枕沃土,宛若仙境。伴着习习春风,闻着风里送来的花香,心怀虔诚之心,安安静静地向着恩泽园正门石牌坊走进。眼前的石牌坊看上去是多么的素雅灵动,简朴大方,这不仅寄托着后人对先祖的怀念与哀思,更是彰显出了逝者的功绩品德及后辈追思先人。请看牌坊正面碑联:“瑶山不望崇先辈,玉水常临鉴后人”,横批:慎终追远——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感恩的思想与传统,特别是对于父母及祖辈,他们是生养我们,给我们灌输正确思想的人,所以无论父母祖辈与我们分离多远,我们理当遵循孝道,并且通过他们的生前教导,让自己人生处事积德行善,照耀后人。此联我想正是先生对先人的一种人生写照及缅怀之心。再看看牌坊反面碑联:“几许清泪湿眼底,多少往事注心头”。此联意义深刻,不知融入了先生对逝者先辈多少的感情追忆,这在我心里实在难以体会出的。但是不论怎样,通过这些联句让我认识到一位真正的先生,寸草春晖,仁慈和善,心底深表敬佩。
  从石牌坊朝里走,一座座石碑分散矗立在石道两旁。走近一一瞧看,每座石碑上刻的碑联语句全部出自先生一人创作,其碑文字体更是汇集了定远籍各位书法名家手笔,可谓是大饱眼福。在我看来,恩泽园不仅是先生王氏家族的私家陵园,也是一座文化艺术之园,从而在整体上彰显出了文化自信与灿烂。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喪葬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一方面要批判地接受,一方面也要在接受中传承教育。
  今天,恩泽园的建立打造丰富了文化的传播方向,实乃乡里佳境,乡民之兴。对中国古典文化颇感兴趣的乡里人民来这里看看是再好不过了。因碑文较多,此处仅摘抄几句如下:
  此间埋先人傲骨,
  何处寻前辈慈颜。
  匍匐尘埃,衰草沐泪泪没草;
  仰面苍穹,愁云映容容洇云。
  朝升旭日下,一族兴旺;
  夕照残阳里,几代艰辛。
  拽耙扶犁,耕耘日月图后世;
  修心立志,摘折兰桂报先人。
  中国梦家族梦有梦皆美;
  华夏情桑梓情无情不真。
  忠厚传家久,家训家规首推忠厚;
  诗书继世长,世道世风终赖诗书。
  喧嚣纷扰争半世 ,
  熙攘浮华梦一回 。
  恩泽园里祭先辈,
  望乡台上眺后人。
  从这些碑联中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对中国传统文化颇为精通的人。先生说:“这次回乡,趁着清明当天进行祭祖仪式”。我想,这将是乡里少有的一件盛事了。远处,春鸟啼鸣,彩蝶飞舞,为这寂静无声的世界送来吉兆与平和。
  回头再来看看这座恩泽园,庄严,肃穆,宁静,祥和,从中散发出文化与旷野的生命气息。这其中,也少不了我父亲为恩泽园里里外外精心设计的园艺风格,从中焕发活力,体现自然生命,让满园春色,绿树常青,静守这方尊严圣地。
其他文献
我不舍昼夜痴情追寻  可你总是若隐如现  仿佛晨雾中摇曳的花蕾  我能看得见你 却总是够不着你  我分明能嗅得着你芬芳的气息  却怎么也看不清你粲然若神的玉容  我在努力地向你靠拢  却发现我无法牵动你的衣袂  你仿佛一朵飘动的云彩  倒映在我一往情深的海里  我不能呼唤你的名字  更无法听到你的声音  我只能一次次地祈禱  祈祷相聚的那一瞬
摘 要:菲利普·罗斯是一位多产的美国作家,曾获得多项重要奖项。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他更多地关注社会和伦理道德问题。《美国牧歌》是菲利普·罗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997年并于1998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作为“美国三部曲”之一,这部作品自出版以来便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作品《美国牧歌》的研究多局限于“美国梦”、身份问题等方面,却很少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因此,本文将通过
摘 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料的翻译成为了译者们的重要任务。本论文着重探讨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的策略,因为这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1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
其 一  玉镜悬空凡宇动,春犁破土鹧鸪鸣。  桃花笑掩佳人面,一缕香风醉小城。  其 二  稱意东风怜万户,偷来杏子旧枝悬。  梢头弄色羞千蕊,小院含香醉里眠。
春分节令催时雨,送畅和风润绿枝。  小院嫩芽添翠碧,轩窗桃蕊映蛛丝。  蜂飛蝶舞棠花艳,鸟乱莺啼芍药迟。  水秀山清舒万物,韶华不负展雄姿。
主持人(张兆阳):祁老师作为我们黑龙江金融作协的主席,我想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之中,肯定是与我们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那么在你的这个文学创作过程当中,您能不能简单的说一下,在我们整个龙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给你这些文学创作注入了哪些新鲜的活力呢?  祁海涛: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我搞文学创作断续三十几年吧,始终扎根在改革开放肥沃的土壤上,获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作品,可以说咱们黑龙江这片改革的热土,这些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基于长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创设了“精神分析学说”。作为20世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被借鉴于人文社科各领域。其中,以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将其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形成精神分析批评模式,为文学作品的再解读提供新视域。  《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布兰琪的形象具有抒情与现实的双重意蕴。她是南方种植园文化飘零情状下“失落的佳人”,也是沉浸在精神创伤中“畸零
摘 要:本论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蝇王》,分析荒岛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本论文旨在讨论小说中所反映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本文试图探讨戈尔丁的生态思想,希望能为研究戈尔丁和他的作品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生态批评;蝇王;戈尔丁  作者简介:赵春喜(1979.5-),男,河南鹤壁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党 旗  钢铁 在反复淬炼中坚强  鐮刀 收获着永恒不变的信仰  鲜红的党旗 凝聚无数先烈的属望  百年之后 依然高高飘扬  飘扬在神州大地的天空  飘扬在中华儿女的心房  热 爱  热爱五星红旗 热爱她  贴在原子弹的底座 一声惊天巨响  宣告祖国母亲的强大 热爱她  贴在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上  一飞冲天 开辟探索宇宙的先河  热爱她 贴在长城站的门楣  南极科考打下坚实的烙印 热爱她  贴
摘 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心理学正式形成。1919年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反响巨大。  弗洛伊德第一次将人的心灵分为两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联结着个体与外部世界,“无意识”则容纳了人类的种种本能的驱动和被压抑的欲望。弗洛伊德指出无意识是指那些被压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