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是影响和决定学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必须从整体出发,在思想引领、制度规范、问题深化等方面做好工作。
关键词:校长;执行力;路径思考
增强校长执行力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抓手,是职业学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也是职业学校强化内涵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OlO-2020年)》精神的必然举措。职业学校校长要提高执行力既要从我做起,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又要建构整个学校赢在执行的整体氛围。职业学校校长要提高执行力,必须从学校和自身两个维度出发,从思想教育、制度规范和问题深化三个环节入手。
思想教育是职业学校校长提高执行力的前提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成败。一切成功都始于思想,成于思想。提高执行力,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清执行力对于学校发展、办学质量提升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唤发、激励校长自身提高执行力的主动性,按正确的路径、正确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校长执行力是整个学校执行力的集中体现,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没有教职员工的主动和热情,校长执行力的提升也就成为水中捞月。提高执行力,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思想教育对于任何类型教育来说,意义都是双重的。一方面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育人必须注重思想教育,注重用先进思想引领人们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任何管理,其首要任务是激发人,而人的行为都要受思想支配,不掌握人的思想及其变化规律,就很难引领好人的行为。人的思想都是后天形成的,都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改变了教育和环境,往往也就能改变人的观念,改变人的行为,改变人的工作作风。要提高执行力,必须在激发人的积极性问题上做好文章。校长要做好自身和作为执行主力军的教职员工、管理骨干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思想建设,唤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执行力的提高夯实思想基础。思想教育并不完全是形势报告会,它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和路径十分丰富。一般说来,思想教育除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教育外,还需要在如下四方面予以更多的关注。一是意义教育。意义教育就是说清楚工作的目的,使命的意义。意义教育能让校长和教职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物质利益的束缚,把自己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工作意义感、崇高感,找到精神的支撑,从而积极工作、主动工作、创新工作,把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二是目标引导。目标引导就是将学校发展的愿景告诉教职员工,让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学校前途有一个美好的希望,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科学的设计。愿景是组织较高层次的追求。一个学校有了真正的愿景,就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核心发展能力的建设,一个人有了真正的愿景,就不会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道德的底线。将愿景作为学校的追求,是为了激励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教职员工自强不息,继续前行,为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去工作,为了更远大的理想去奋斗,为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去努力。人最怕失去希望,没有希望的人生很难让人产生激情,也很难让人去奋斗。通过愿景设计、前途教育、目标引领,教职员工的士气会被激发出来,会更加勤奋主动地工作,更加无怨无悔地学校发展奉献才智。三是建设和谐。和谐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一切发展的意愿都会落空。建设和谐,就是以人为本,从建设良好人际关系出发,采取恰当的措施,使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上下级之间能够互相宽容、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内部稳定人心,保持高昂士气的重要法宝。四是榜样激励。选树典型是思想教育有效的抓手。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要使抽象的理论为教职工所理解、所接受,运用到实践中,路径之一就是发现、培养和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所展现的教育智慧、育人事迹、教学案例,引领更多的人立志教书育人,献身教育。职业学校选树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让教职员工学有榜样,干有标杆,超有目标,思想教育也就更有说服力,更有影响力和渗透力。
制度规范是职业学校校长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制度就是纪律或规矩。制度的力量是硬性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它能够对相关行为作出规范和约束,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管理学认为,制度是落实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制度是达到理想目标最经济的方式,制度也是实现工作计划最有效的手段。任何一个组织,缺乏制度的约束,势必会一盘散沙,也就毫无执行力可言。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制度的完善和规范。执行力的提高,既要靠思想教育激发的自觉性,也要靠令行禁止的制度约束。上级提出的要求,下级必须马上去做;规定不能做的事,下级坚决不做。这也是衡量任何一个组织,包括学校校长执行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制度规范首要的是建立制度,做到“有规可依”。对于管理来说,有缺陷的制度,远比没有制度好得多。以制度说话永远比依靠个人发号施令更有力度,执行起来更有效率。其次,要完善制度,制度的完善必须坚持三项原则,一是科学合理的原则,二是可操作性的原则,三是能量化考核的原则。职业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一般包括教育制度、教学制度、工作检查制度,绩效奖惩制度等。第三,制度的内容要清晰。在制订制度时不能闭门造车,不切实际;一定要考虑校情,要考虑教师的可接受性,要适应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最近发展区”。制度不能成为道义的说教,不能成为理念的宣讲,必须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特别是不能做的具体事项作出明确的规定。第四,严格检查。制度规范最为关键是做好制度执行的检查工作,做到“有规必依”。不少组织或单位善于制订制度,却不善于执行制度。再好的制度,若不能很好地执行,就是一纸空文,发挥不了作用。
问题深化是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提高的关键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成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也是赢得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效果的途径。危机激励理论认为,领导者应当善于发现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影响组织正常运营的诸多不利因素,并且把它转化为组织发展的动力,成为一种激励。问题深化,就是不断进行工作反思!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等于“经验+反思”。管理中的反思就是总结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找出应吸取教训的不足,其中主要是自己管理过程及方法中的不足。对于问题深化,要抓好五个环节:问题确认;问题评估;征集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估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决策。从宏观上讲,任何管理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执行力不强的表现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执行力好也就表现在问题解决的速度和质量上,提高执行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执行力提高的目的,而发现问题则是执行力提高的路径。所谓问题,就是需要落实的工作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发现问题,就是通过检查学校在落实各项决策、在执行力发挥作用过程中,在“硬”“软”件方面未能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因素和障碍。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动力。影响学校执行力提高的因素比较多,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硬”件方面的,也有“软”件方面的。无论是那个方面的问题,若不解决,势必会制约执行力的作用发挥。为了提高执行力,必须定期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找出存在的不足。虽然,执行强调结果,以结果为导向;业绩是检验执行力的唯一标准,就像联想公司提出的“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但为了提高执行力,必须关注执行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坚持结果导向,是基于执行力考核而言的;注重过程剖析,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执行力,两者并不矛盾。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既要关注结果,用业绩来检测执行力的强弱,更要关注执行力作用发挥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排查原因,指导相关的执行主体,积极改进工作,强化执行力“硬”件或“软”件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效提高执行力。富士康“数跳”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和启示就是:仅仅关注企业业绩、关注结果不是一个好企业;仅仅关注制度建设的管理,不是科学的管理。
必须看到,提高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不是单纯通过校长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校长执行力的提高离不开学校整体“执行”状况的优化,必须从校长个体和学校整体两个维度出发做好建设工作;校长执行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抓住影响和制约执行力提高的各个因素,通过整体建设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校长执行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隐性的、缓慢的过程,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
关键词:校长;执行力;路径思考
增强校长执行力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抓手,是职业学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也是职业学校强化内涵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OlO-2020年)》精神的必然举措。职业学校校长要提高执行力既要从我做起,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又要建构整个学校赢在执行的整体氛围。职业学校校长要提高执行力,必须从学校和自身两个维度出发,从思想教育、制度规范和问题深化三个环节入手。
思想教育是职业学校校长提高执行力的前提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成败。一切成功都始于思想,成于思想。提高执行力,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清执行力对于学校发展、办学质量提升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唤发、激励校长自身提高执行力的主动性,按正确的路径、正确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校长执行力是整个学校执行力的集中体现,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没有教职员工的主动和热情,校长执行力的提升也就成为水中捞月。提高执行力,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思想教育对于任何类型教育来说,意义都是双重的。一方面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育人必须注重思想教育,注重用先进思想引领人们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任何管理,其首要任务是激发人,而人的行为都要受思想支配,不掌握人的思想及其变化规律,就很难引领好人的行为。人的思想都是后天形成的,都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改变了教育和环境,往往也就能改变人的观念,改变人的行为,改变人的工作作风。要提高执行力,必须在激发人的积极性问题上做好文章。校长要做好自身和作为执行主力军的教职员工、管理骨干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思想建设,唤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执行力的提高夯实思想基础。思想教育并不完全是形势报告会,它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和路径十分丰富。一般说来,思想教育除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教育外,还需要在如下四方面予以更多的关注。一是意义教育。意义教育就是说清楚工作的目的,使命的意义。意义教育能让校长和教职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物质利益的束缚,把自己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工作意义感、崇高感,找到精神的支撑,从而积极工作、主动工作、创新工作,把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二是目标引导。目标引导就是将学校发展的愿景告诉教职员工,让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学校前途有一个美好的希望,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科学的设计。愿景是组织较高层次的追求。一个学校有了真正的愿景,就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核心发展能力的建设,一个人有了真正的愿景,就不会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道德的底线。将愿景作为学校的追求,是为了激励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教职员工自强不息,继续前行,为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去工作,为了更远大的理想去奋斗,为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去努力。人最怕失去希望,没有希望的人生很难让人产生激情,也很难让人去奋斗。通过愿景设计、前途教育、目标引领,教职员工的士气会被激发出来,会更加勤奋主动地工作,更加无怨无悔地学校发展奉献才智。三是建设和谐。和谐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一切发展的意愿都会落空。建设和谐,就是以人为本,从建设良好人际关系出发,采取恰当的措施,使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上下级之间能够互相宽容、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组织内部稳定人心,保持高昂士气的重要法宝。四是榜样激励。选树典型是思想教育有效的抓手。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要使抽象的理论为教职工所理解、所接受,运用到实践中,路径之一就是发现、培养和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所展现的教育智慧、育人事迹、教学案例,引领更多的人立志教书育人,献身教育。职业学校选树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让教职员工学有榜样,干有标杆,超有目标,思想教育也就更有说服力,更有影响力和渗透力。
制度规范是职业学校校长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制度就是纪律或规矩。制度的力量是硬性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它能够对相关行为作出规范和约束,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管理学认为,制度是落实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制度是达到理想目标最经济的方式,制度也是实现工作计划最有效的手段。任何一个组织,缺乏制度的约束,势必会一盘散沙,也就毫无执行力可言。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制度的完善和规范。执行力的提高,既要靠思想教育激发的自觉性,也要靠令行禁止的制度约束。上级提出的要求,下级必须马上去做;规定不能做的事,下级坚决不做。这也是衡量任何一个组织,包括学校校长执行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制度规范首要的是建立制度,做到“有规可依”。对于管理来说,有缺陷的制度,远比没有制度好得多。以制度说话永远比依靠个人发号施令更有力度,执行起来更有效率。其次,要完善制度,制度的完善必须坚持三项原则,一是科学合理的原则,二是可操作性的原则,三是能量化考核的原则。职业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一般包括教育制度、教学制度、工作检查制度,绩效奖惩制度等。第三,制度的内容要清晰。在制订制度时不能闭门造车,不切实际;一定要考虑校情,要考虑教师的可接受性,要适应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最近发展区”。制度不能成为道义的说教,不能成为理念的宣讲,必须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特别是不能做的具体事项作出明确的规定。第四,严格检查。制度规范最为关键是做好制度执行的检查工作,做到“有规必依”。不少组织或单位善于制订制度,却不善于执行制度。再好的制度,若不能很好地执行,就是一纸空文,发挥不了作用。
问题深化是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提高的关键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成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也是赢得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效果的途径。危机激励理论认为,领导者应当善于发现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影响组织正常运营的诸多不利因素,并且把它转化为组织发展的动力,成为一种激励。问题深化,就是不断进行工作反思!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等于“经验+反思”。管理中的反思就是总结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找出应吸取教训的不足,其中主要是自己管理过程及方法中的不足。对于问题深化,要抓好五个环节:问题确认;问题评估;征集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估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决策。从宏观上讲,任何管理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执行力不强的表现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执行力好也就表现在问题解决的速度和质量上,提高执行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执行力提高的目的,而发现问题则是执行力提高的路径。所谓问题,就是需要落实的工作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发现问题,就是通过检查学校在落实各项决策、在执行力发挥作用过程中,在“硬”“软”件方面未能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因素和障碍。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动力。影响学校执行力提高的因素比较多,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硬”件方面的,也有“软”件方面的。无论是那个方面的问题,若不解决,势必会制约执行力的作用发挥。为了提高执行力,必须定期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解剖,找出存在的不足。虽然,执行强调结果,以结果为导向;业绩是检验执行力的唯一标准,就像联想公司提出的“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但为了提高执行力,必须关注执行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坚持结果导向,是基于执行力考核而言的;注重过程剖析,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执行力,两者并不矛盾。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既要关注结果,用业绩来检测执行力的强弱,更要关注执行力作用发挥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排查原因,指导相关的执行主体,积极改进工作,强化执行力“硬”件或“软”件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效提高执行力。富士康“数跳”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和启示就是:仅仅关注企业业绩、关注结果不是一个好企业;仅仅关注制度建设的管理,不是科学的管理。
必须看到,提高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不是单纯通过校长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校长执行力的提高离不开学校整体“执行”状况的优化,必须从校长个体和学校整体两个维度出发做好建设工作;校长执行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抓住影响和制约执行力提高的各个因素,通过整体建设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校长执行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隐性的、缓慢的过程,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