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话”与“写作”不同,它是“写作”的开始,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
  《课程标准》称第一学段的写作为“写话”,其目的是强调低年级不必过于在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而《新课标》更是进一步降低了对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删除了写话目标指向性的“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增加了写话过程引导性的“留心周围事物”,强调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真正放松的状态。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在句式、结构、构思上极富儿童情趣。教学时,我发现孩子很喜欢这篇文章,因此在设计写话话题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适当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将“看看”扩展到“说”,又加入了“说话对象”,设计了此话题。
  孩子的喜怒哀乐是最最真实的,他们有着最最强烈的倾诉愿望,但是,向谁倾诉?倾诉对象是不拘一格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物”,甚至于还可以是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我只宽泛地把倾诉对象设计为“你”,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任他去想象、去创造。
  从“看”到“说”,是“我口说我眼”;从“说”到“写”,是“我手写我口”。而“看到的”、“想说的”都必须是学生最真实的、最想说的、发生在身边的、翱翔于想象中的“心里话”,最终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终极目标。
  在写话评价上,一定要放宽尺度,哪怕是一句很简单、很普通的完整话,就要给予肯定,如:“妈妈,我多想对你说,我爱你。”“喜羊羊,我多想对你说,你真厉害,打败了灰太狼。”等等。在老师的肯定下,学生就会觉得写话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们就会越写越想写。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提出高的要求,如:“我多想对大家说,我喜欢吃苹果。”你告诉他这句话太简单了,写具体些,那么学生就会有畏难的心里。
  教师更不要随意评价学生写话的是非对错,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如:“我最讨厌猫。”“我不喜欢上学。”老师不要把这样如实反映孩子心声的“真实的话”上升到道德理论高度,非要拔高对孩子进行“爱动物、爱学习”的“假教育”。这样,反而会逼学生走向一条说“假话、套话、空话”的死胡同。
  要激发学生的想象,任其天马行空,任意遨游,不要对学生说“不可能”,想象承载着智慧,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写”。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多想告诉大森林,一只大手套中住着小老鼠、大河马和蓝精灵。他们在一起生活得很快乐!”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才会觉得写话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们才会越写越想写。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积累词汇的主要途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好词佳句”这个概念还比较模糊,他们分不清什么样的词是好词,什么样的句子是佳句。因此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课堂这一主要渠道指导学生积累词汇。
  一年级下册《识字1》有八个描写春天的优美成语,而且本单元的各种体裁的课文都与春天的美景有关,里面有大量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教学时我们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将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指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都睡醒了,我觉得身上特别有劲!”在这个句子中,“万物复苏”这个词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恰当运用,应该肯定。
  既然低年级的写话要求只有三条,那就紧紧围绕这三条进行,简简单单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评价一位学生写的这几句话:“春回大地,校园真美啊!我想对小鸟说,你们飞得很快乐吧,我也想飞翔。”
  一看,学生写的是想象中的事物。它达成了第一条目标,要肯定。
  二看,学生运用了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校园”和“小鸟”;运用了阅读中学到的词语“春回大地”、“飞翔”。它达成了第二条目标,值得称赞。
  三看,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了“,”、“。”“!”,它达成了第三条目标,极力赞赏。像这样的写话作业,教师要给予高度评价。
  总之,只要依托课标,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让学生对身边的事和物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然后写下来,肯定能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发展,提高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何小竹,重庆市彭水县人。1963年生。1979年考入涪陵地区歌舞剧团,从事乐队演奏和编剧。1979年后历任四川涪陵地区歌舞团编剧,黔江地区文化局干部,四川省作家协会文学院专业作家,在《人民文学》《星星诗刊》发表小说和诗歌多种,代表作有诗集《6个动词:或苹果》,小说集《女巫制造者》,长篇小说《爱情歌谣》。  在小镇上的时候,我们都还年轻。蔡小妹比我更年轻。我们的婚姻是别人撮合的。邮政所的所长老卢自告
作文创新是多方面的,立意固然很重要,构思也不可忽视。在历年高考作文中,写散文占了非常大的比重(70%以上)。因此,要想在构思方面创新,创作微型小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创作?巧构情节是关键,下面我简要谈谈巧构情节五法。  一.巧合法  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故事,来表现微型小说的主题,我们称之为“巧合法”。由于偶然巧合,才构成了动人的故事,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教师同样不能踏进同一节课堂。我们要努力展示自己的个性美,大胆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我们可以追求像诗一般的优美,像火一般的炽热,可以追求华丽庄重,可以追求诙谐幽默,可以追求矛盾冲突。刻苦推敲,精雕细琢,上下求索,无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个性,上好每一堂课。因此,“个性化”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情结”。课堂阅读教学的“个性化”,首当其冲摆到了首要位置。  一.个性化阅读教
中国人似乎素来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与歧视,这倒不是我的偏见。  同样是为人类服务,猫抓老鼠被认为是天职,是忠于职守,狗捉老鼠却被斥为“多管闲事”;同样是对人类要求低索取少,牛被赞为“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而狗被斥为“不改吃屎的本性”;同样是美味佳肴,什么鸡肉、鸭肉、猪肉、牛肉都可以用来宴请宾客,任凭人们私下多么喜欢狗肉,可它却始终“上不了正席”。  中国人对狗的歧视,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一些自己
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指的是教师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之下,利用规定的时间,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学生是否进步是衡量教学是否高效的唯一指标。教学过程高效与否,并不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讲解的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有所得,以及学习的质量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把高效渗透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授予学生课堂全过程的质疑权,让许多问题在师生平等合作探究中得到有效的解决。  下面就课堂教
高效课堂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结合实际教学体会,我以为要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必须讲究教学艺术,把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  一.“曲径通幽”的课堂导入艺术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如同“导游”,带领学生“游历"导学案,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恰当贴切地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为整个教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所以,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落后。初中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落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初中教学中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
“备”,体现的是上课前的准备过程,这是每一位教师倾注精力和心血的阶段,也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进步、自我超越的过程,因此在“备”上下足了工夫,课才有可能成为一堂“好课”。“课”是备课工作的核心,体现的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转化过程,也是备课工作是否有效,备课成果能否落实的关键。  备好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备教材(窥一斑而知全豹)  仔细研读备用的华文教材,弄清编排的思路,把握重点难点,然后结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的选材,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对于不幸的人们,语文界同仁耳熟能详的是这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早期论文《摩罗诗力说》,“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评论家对这句话进行了简化,简化后可谓影响深远。可鲁迅却并不满意这样的概括,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很少重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更愿意强调的
不少同事在教学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只选取了作者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鸣沙”两种现象的文字进行解读。他们认为,学生初读课文明白沙漠里奇怪现象是什么,再读课文明白什么是“魔鬼的海”,什么是“鸣沙”现象。最后读课文探明为什么会产生“魔鬼的海”“鸣沙”现象的,这样就算完成解读课文的任务了。笔者认为这样的解读只是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没有揪住课文的特殊之处,解读进入不了课文的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