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生活在另一个平行世界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r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保罗副主编

  不久前,一位朋友恍然大悟般地对我说,房地产真是中国的支柱产业!
  原来,他在高中同学的微信群里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做着和房地产相关工作的,达到了2/3。注意,是“房地产相关”工作,而不是纯粹的地产公司。
  我说,这个不奇怪,房地产的确是支柱,而且是第一支柱,在就业上更是如此。
  比如,他的同学A在银行工作,但A最近最高兴的事情是搞定一家国有地产公司的开发贷。“我们求着别人借我们的钱,你知道,国企能拿到很好的地,不愁卖不出去。”A很开心,等拿了业绩奖金,就会把第三套房的尾款付掉。
  另外一位同学B在广告公司,B说调控对房地产影响挺大。房地产公司是最大的客户,如果这样下去,他很担心。“人到中年,薪水比年轻人高,一个中年人的成本却可以招5个新员工,老板叫我们滚蛋,也情有可原。”
  总之,当年一群风华正茂的人ABCD……现在的生活和职业全都和房地产扯上了关系。这个身边的小故事,展示了房地产的“系统重要性”。它的上下游有太多“相关产业”,调控难度,好像有点大。
  调控难度大不大?这个问题就此打住。一位从事房地产销售朋友的信息,倒是引起了我关注。他说,现在有些房地产开发商正在走两个极端,越来越倾向于做最好的,或者做最差的房子。中间的房子,越来越少有人做。
  什么意思呢?中间的房子是什么,主要是指一二线城市的小户型,满足很多资金并不充裕的刚需人群。
  最差的,就是三线城市,比如地级市或者稍微大点的县城,都有很多一线开发商在做。他们讲求高周转,快建快卖,售楼广告打到农村,很多在城里没有固定工作的人也在买房,靠打短工支撑房贷。这个模式,还挺有效,卖得非常不错。
顶级大户型将是时代新宠,单独形成土豪的市场,而刚需者将被迫进入另一个次级市场。这好像就是未来楼市的发展趋势。

  最好的指什么?指的是一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而且开发商越来越倾向于做大户型,动辄100多平米,七八十平米的很少。其实,不少地方政府因为考虑到刚需人群的需求,所以在规划时,对一个楼盘之中小户型的占比有要求。但开发商不情愿,他们总有办法规避,比如做“双拼房”(两套拼成一套)。总之,房子越做越大,好盘新盘中的小户型越来越少。
  一般来说,小户型不是更好卖吗?这似乎违背常理,其实不然。这位朋友说,在很多高端楼盘,一到开盘,土豪便突然冒了出来,数千万级的房子很快就一抢而空。这位朋友拿着百万年薪,房产殷实,但依然会在开盘的时候惊叹于自己的“渺小”。
  “这些人好像生活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只有在买房子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凡人身边。”他感叹道。土豪最爱大户型,最好是一整个大平层,小户型根本不入法眼。对于他们来说,一座城市的好位置、好空间只有这么多,大面积就等于多占,大房子自然保值。
  顶级大户型将是时代新宠,单独形成土豪的市场,而刚需者将被迫进入另一个次级市场。在一些开发商看来,这好像就是未来楼市的发展趋势。
  实现财务自由的阶层永远买得起更好的,并且永远不嫌多。他们在另外一个“高级”的房地产市场,拥有最保值的顶级资产,尽管流动缓慢,但一次交易的资金量可能就达到了一次中小型企业并购的规模。普通人,则将备置于另外一个“次级”市场,两个市场互相平行,不会相交。
  當然,普通人要从“次级市场”跨越到“高级市场”,并非不可能。但这必定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人生励志故事。
其他文献
川岛真  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日本著名学者,专攻亚洲政治外交史,中国外交史。安倍智囊团“二十一世纪构想恳谈会”中的中国问题专家。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通向近代国家的探索1894~1925》等。编者按:  中日恢复正常邦交40周年的时候,本刊做了一期封面策划《中日关系 四十而惑》,历经40年,中日关系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又三年多过去了,中日关系似乎陷入了更深的
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最终达到57个。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  关于中国倡议的亚投行,美国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架不住中国一直告诉世界这个银行会有“特效”。随着相信“特效”的英国的加入,抵制亚投行的美国联盟“DUANG”的一声垮塌了。最终,围绕着亚投行的国家间博弈,以美国的盟国纷纷加入亚投行而告一段落。这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
巧巧为了搭救斌斌当众鸣枪,后因包庇斌斌而入狱五年  巧巧出狱后,去找斌斌。  斌斌躲在房间里,没出来。斌斌曾是巧巧的男朋友,巧巧因包庇他而入狱,5年。  父亲去世,钱包(证件)被偷,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巧巧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说你看到的是斌斌的无奈,你是否也看到了巧巧的心碎?  以上是电影《江湖儿女》中的一个小细节。后来的巧巧只能自救,坑蒙拐骗,面不改色,漂泊于灰色地带。  也不是没有新
1992年的時候,还是个私营企业主的卢恩光恐怕不会想到,25年后他竟能官居副部级,成为司法部的政治部主任;他更加不会想到,为他的落马敲响丧钟的,是他当年的一次“穿越”。  2016年3月,中央第六巡视组进驻司法部,发现卢恩光1990年填报的入党志愿书上有“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这样的表述。我们知道,邓小平南方谈话发生在1992年。这份材料如果是真的,那这位副部级大员肯定是“穿越”了。实际上,
麦伯良中集集团执行董事,CEO兼总裁。1982年加入中集,并领导中集从一家濒临破产,员工只有59个人的小工厂崛起为员工超过5万,年销售额超过700亿元,并在登机桥、道路运输车辆等20个细分市场做到世界第一的跨国企业集团。  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深圳崛起了三类明星企业,一是先进制造类企业,二是互联网企业,三是金融地产类企业。后两类企业的崛起,很大程度是对大国市场红利的充分利用,而第一类企业则是另一种故
站在领奖台的中央,高出同台者一大截的冯骥才像是一棵树。生活中的很多時候,1米92的身高让他看上去也很显眼。  这是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现场。冯骥才从天津赶到了北京,他的《俗世奇人》(足本)获得短篇小说奖。北京最好的季节里,中国文学界迎来了一大盛事。虽然,在越来越多元的社会中,文学不再如40年前那般闪耀夺目。  40年前的1978年,冯骥才的第一部作品《义和拳》正式出版。在那个普通人月工资
30多年前,在计划主导一切、“姓资姓社”还争论不休时,深圳就以特区的身份开启了市场化改革的探索。此后,深圳飞速发展。作为广东,也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深圳不断给世人展示出好经验、好办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美国制裁中兴,也点燃了中美贸易的战火。这一年,华为终端大规模迁移东莞。关于深圳的未来,也引发舆论关注。  8月初,在深圳,《南风窗》记者对话深圳前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
最近,我又一次去文山采访。  文山位于云南东南部,过去几年,我在那里采访认识不少采访对象,其中三个人的经历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也让人看到了人生的几种可能。这三人分别是:“世界拳王”熊朝忠以及他表哥陶卫忠。此外,还有普者黑的村民范成玉。  熊朝忠的励志故事,几乎众所周知:一个其貌不扬的农村孩子,因喜欢拳击,从山沟沟里,一路打来,最终打到世界拳坛的赛场上,并获得WBC迷你轻量級世界拳王金腰带,成为中国首
在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大限度地捍卫本国的实体经济,对任何一个大国来说,这都是最核心的使命。因为它关乎经济未来,更指向现实稳定。  捍卫实体经济,特别是可贸易部门的利益,固然需要高级官员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据理力争,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必须为实体经济的持续生长,提供适宜的空间土壤—生产型的一线城市。  从2016年的房价暴涨开始,中国的城市出现分化。两年之后的2018,分化仍在进一步加深。城市,
刘强依然记得1990年的冬天,他在安徽巢湖告别父母后,坐了5天的火车,到了戈壁滩上的油田城市—玉门。没有直达车,途经郑州、西安、兰州时要下车排队盖章签字再换车。在郑州转车那晚,下着大雪,“站在外面,雪落在身上厚厚一层。”  那年他19岁,初中毕业后学了木匠手艺,但是“生活仍然没有方向感”。  3年后,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的陈然从家乡江苏南通出发,56个小时后到了玉门东镇,那是距离玉门老市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