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激发质疑兴趣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5709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五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情境;质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自己提出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现谈谈本人对几种创设问题情境方法的实践与体会。
  一、直观演示,步步深入
  通过实验直观演示,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失衡,从不平衡到平衡,把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的条件时,首先让学生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演示实验。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回忆起“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这个结论。接着做两个演示实验:①用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改变线圈中的磁通量。②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中电流,从而改变线圈中的磁通量。这两个演示实验,也使闭合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失衡:为什么不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中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发现以上三个实验的共同点,得出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从而把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认知引向深入。
  二、布置“迷阵”,巧设悬念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矛盾,布置“迷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可举例:甲、乙两队拔河,甲队把乙队拉了过去。然后提出错误观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队对乙队拉力与乙队对甲队拉力相同,乙队不应被甲队拉过去。把错误的理论结果同事实对立起来,布置“迷阵”,很自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分析指出错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受力分析时应明确分析对象。从而让学生牢记解题时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布置“迷阵”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留下一个深刻印象。
  三、以旧变新,比较区别
  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新旧知识的区别,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例如,教授动能定理,讲解例题时,先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运动学中的公式和牛顿第二定理解题,再运用刚学过的动能定理解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在解题时的差异,从而熟练掌握动能定理。又如讲授机械能守恒时,首先复习动能定理,然后运用动能定理,导出机械能守恒定理,接着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定理的前提条件,从而让学生注意并牢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通过以旧变新,不仅巩固复习了旧知识,而且引入了新知识。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加深了对新旧知识的理解。
  四、孕伏铺垫,分散难点
  通过孕伏铺垫、分散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例如,教学平抛运动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从同一点以相同初速度同时抛出的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结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情况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从同一点同时抛出的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得出结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同。使学生产生疑问:平抛运动为什么有这种特性,平抛运动到底是什么运动?在引导基础上,综合上述两种情况,最后给出平抛运动的结论。
  五、联系生活,以事喻理
  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运用类比方法,形象说明物理概念原理。例如,当研究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两个例子:①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可以看到刀具与砂轮接触处的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②让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可以看到水滴在伞的边缘沿圆周切线方向飞出。通过以上两个例子,稍加解释就可让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圆周上任一点的线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切线方向且指向质点前进的一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苏蕉桂.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3).
  [2]张?娟.新课程理念下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7).
其他文献
从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意义出发,介绍了现行补偿政策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以利益补偿基金为核心的补偿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销区反哺产区机制等措施和建议。
农业概念和范围,是一个农业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几种观点提出了看法;并认为在确定农业的概念和
一切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对人的品德行成和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或不知不觉地影响,或积极正面影响、消极负面影响。因此,也理解为所有的教育都包含德育的因素,每一位教师也都是
相当生活水准权意在实现与人的尊严相称的生存权,对生活在相当生活水准以下的弱者应予免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应满足家庭的最低生存权保障,起征点应由依个人计算改为依家庭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均有向民间歌谣汲取、借鉴的倡导和实践。本文从新诗自我建构的角度,考察了歌谣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参与新诗寻求文类合法性、探索风格多样化和
自2004年进入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履行教师的职责。职业教育给了我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社会对现代人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