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7~58页。
  教材分析: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借助实物揭示出“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关于圆的物体,感受生活中的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所画的圆纸片剪下来,再引导学生动手对折,初步感受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概念。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圆。(2)找生活中的圆。(3)出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激趣设疑,感悟圆的特征
  出示:用一根绳子,一头系上重物,一头拿在手上。
  (1)教师第一次尝试,用手拿着没有重物的一端旋转,但手(中心)不固定,左右晃动。(2)教师第二次尝试,用手拿着没有重物的一端旋转,手(中心)固定住,甩绳时绳子一圈接一圈的绕在了手指上。(3)教师第三次尝试,用手拿着没有重物的一端旋转,手(中心)固定住,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让学生感受要想得到一个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定长和定点,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二)尝试体验,生成圆的画法
  (1)认识圆规。(2)尝试用圆规画圆。(3)交流画法。(4)再次尝试画圆。
  【设计意图:学生具有强烈的尝试欲望,而尝试、规范、熟练正是培养动手能力的一般规律,所以在这里先安排试画、纠错、规范画法的教学环节。】
  (三)开放探究,理解圆的特征
  (1)认识圆心。
  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生:在画好的圆上标出圆心(O)。
  (2)认识半径特征。
  师:在图中怎样表示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完成。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由2-3个学生交流展示。
  师:你是这样画的,他是那样画的,还可以怎么画呢?观察画出的这些线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揭示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板书:半径 r]
  师:在圆里可以画几条这样的半径?(组织学生20秒画半径,猜想“一直画下去”会怎样?)交流。
  由学生发言归纳出:在圆里可以画无数条这样的半径。[板书:无数]
  师:这些半径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相等。
  学生猜想,量一量验证,归纳出: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板书:相等]
  (3)认识直径特征。
  师:对于“一中同长也”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同长”不仅仅是半径相等,还有什么也会相等?
  生:直径。
  师:谁会画直径,上来试一试?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总结画法:通过圆心连接圆上两点画出一条线段。
  师:在圆内,像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板书:直径]那你能不能说说什么叫做直径?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叫做直径。[板书:d]
  师:半径的特点研究过了,那么,直径又有什么特点?
  出示探讨问题:在圆内,可以画几条直径?直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生:在一个圆里,可画无数条直径,它们长度都相等。
  师:为什么直径的长度相等呢?
  生发言交流得出:每条直径里都有两条半径,半径相等,那么直径也相等。
  师: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出它们的关系?
  得出结论: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師:还能更简洁吗?
  由学生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数学化。[板书:d=2r r=d/2]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画出的圆加以研究,找出圆心、半径、直径,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活动,发现半径的特征后,在用“比较研究”办法得出直径的特征,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建立。】
  三、巩固拓展,联系实际
  (一)对口令:
  师说半径或直径长度,学生说出相应直径或半径长度。
  (二)判断对错:
  (1)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直线。(2)圆的直径都相等。
  (3)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半径。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三)完成数学书第58页第3题,找出圆的圆心和直径。
  (四)思考交流:说一说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的?车轴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强调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课堂回顾,课外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2)再次领略圆的广泛应用。
  【设计理念: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
其他文献
风雨砥砺,荒地起宏图.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悦达纺织已经巍然矗立在盐阜大地之上,集群产业已经初现,集成规模正在形成,集约经营正在推进.一个多方合作、三条产业链交联的格局
{刮肉}由于好哥们儿的“召唤”,加上在原来的学校犯了点儿事,赵普就在父母的走动下,花钱进了这所让他第一眼就感到有些阴森的学校.此时是下午四点多,但是整个天空都暗了下来.
期刊
期刊
众所周知,社会是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数学学习同生活密切相关.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打造乐学的英语课堂.
只儿瓦台出身元代弘吉刺部按陈家族.只儿瓦台在至元十四年(1277)发动反对元朝的叛乱.元朝调遣若干支军队平叛,很快镇压了只儿瓦台之乱.只儿瓦台之乱的爆发对弘吉刺部与元廷之
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建立良好的数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这方面的素材,让学生经历
舟山以群岛立市,四面环海,但经济社会发展却面临着淡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性问题。随着海洋经济大发展、临港工业迅速崛起,舟山淡水供应的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部分工业大岛和偏远小岛
摘 要 在开展语文写作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记录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夯实写作基础,累积写作素材,推动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指引,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作为第一目标,利用好读书笔记,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读书笔记;语文教育;写作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55-01  普
期刊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足见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有多大,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取得成绩的主阵地,如果能培养学生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