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不同扫描方位对肩袖损伤检查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高场强磁共振下肩袖损伤的影像表现,研究扫描方位对肩袖损伤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对103例患者的不同扫描方位下肩关节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3例患者显示冈上肌腱形态或信号异常,53例患者有冈下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18例患者有肩胛下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小圆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者为15例。冈上肌腱损伤在斜冠状位扫描显示最佳(χ2= 45.67,P< 0.05)。冈下肌腱损伤在横轴位扫描显示最佳(χ2= 23.85,P<0.05)。

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肩关节扫描可清楚显示肩袖肌腱及其周围软组织结构,观察不同肌腱选择不同扫描方位,有助于肩关节病变的检出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环氧合酶2(COX-2)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子宫腺肌病(A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0例A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30例对照组正常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COX-2及ER、PR表达的情况。结果异位内膜芳香化酶P450、COX-2的表达比在位内膜高(P< 0.05);异位内膜ER、PR表达均低于在位内膜(P< 0.05),除在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子宫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甲酯栓,观察两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产后2 h出血量(120.73±45.28)mL,产后24 h出血量(283.32±56.78)mL,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率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300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镇痛,B组给予0.1%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镇痛,C组未要求镇痛分娩,观察三组分娩情况。结果A组产程用时(261.38±19.87)min,产后2 h出血量(241.03±34.57)mL;B组产程用时(260.09±19.69)min,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妇科腹、盆腔术后粘连预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36例拟行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患者,对患者及医生采用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72例,对照组164例;对照组常规处置,观察组在对应区域的腹膜上涂抹透明质酸钠凝胶,并在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涂抹创面。观察两组术后粘连率和手术前后血清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粘连率(47.5%比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10,P<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对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配,纳入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肠营养液结合双歧杆菌喂养,每天给菌量为1×108 cfu/d,而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肠内营养液。由专业医护人员记录患者肠内营养开始的第1、5、10、15天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及IL-6、GCS评分及感染状况、ICU住院天数和30 d病死率。结果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