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 (ECT) 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探讨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明确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适宜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377例)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210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130例) 存在明确手术指征行宫腔镜检查且接受E
【机 构】
:
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细胞学中心|细胞学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 (ECT) 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探讨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明确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适宜人群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377例)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210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130例) 存在明确手术指征行宫腔镜检查且接受ECT检查的患者,共1717例,ECT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制片。以分段诊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符合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期选取存在明确手术指征行宫腔镜检查且完整填写高危因素调查表的患者1716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行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分析。
结果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满意率为96.45% (1656/1717),组织病理学标本满意率为91.44% (1570/17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符合度为88.2%,敏感度为87.3%,特异度为88.3%,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 (BMI) ≥25 kg/m2、年龄≥40岁、糖尿病、高血压、绝经和恶性肿瘤家族史 (P均<0.10),其中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 kg/m2、年龄≥40岁、绝经和恶性肿瘤家族史 (P均<0.05) 。
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进行ECT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准确性较高,用于筛查子宫内膜病变是可行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BMI≥25 kg/m2、绝经及恶性肿瘤家族史。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江苏省40~ 65岁妇女的自然绝经年龄与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以在江苏省13个城市参加健康体检、年龄40~ 65岁的20 275例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妇女的绝经年龄、一般健康状况及相关流行病学因素,并用Kupperman评分对绝经相关症状进行评估。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分析影响妇女绝经年龄和绝经相关症
目的探讨胎盘基底板中玻连蛋白 (VN) 的表达及其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6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同期孕34周以前的15例健康孕妇为早期对照组 (因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等原因引产者),孕34周以后的15例健康孕妇为晚期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癌变 (CIN) 患者血浆APC和RASSF1 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8例子宫颈癌和CIN患者[包括CINⅠ34例 (低级别组) 、CINⅡ和CINⅢ43例 (高级别组) 、子宫颈癌41例 (宫颈癌组) ]以及25例同期健康妇女 (对照组) 的血浆,其中31例患者 (包括低级别组6例
目的探讨不同的辅助治疗方法对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有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行辅助化疗 (化疗组,79例) 、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 (放化疗组,58例) 的Ⅰb~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共137例,两组患者均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危险因素分为中危因素 (包括肿瘤直径>4 cm、脉管癌栓、
目的观察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其他名称:贝依) 预防卵巢内异症囊肿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1年1至9月收治的、且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190例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4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 21个月。184例患者中有痛经症状者116例。按术后是否用药分为用药组124例,未用药组60例;用药组再按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