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领袖黄英豪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年46岁的全国政协委员黄英豪,年轻、干练而又健谈,难得的是,香港出生的他自幼即接受西方教育,却能讲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自1993年加入香港青年联会以来,17年问,他历任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及香港青年联会主席,在引领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等青年工作方面建树卓著,先后被评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世界杰出青年”,被誉为香港青年创业与奋斗的楷模。
  
  爱国不是一句肤浅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体会
  
  祖籍台山的黄英豪出生于香港名门世家,祖父黄笏南是著名民族实业家,旗下生产的“骆驼漆”曾经名扬全国,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州地标的爱群大厦,便是其家族事业的见证,父亲黄千亨是香港著名律师,在法律界成就卓著。1977年,黄英豪刚满14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到英国中部一个偏远小城读书,让他远离奢华,培养一切靠自己的良好品格。
  1984年,21岁的黄英豪以优异的成绩从英国根德大学法律系毕业,次年在伦敦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同年进入父亲创办的律师事务所担任实习律师,1988年成为香港高等法院的律师。1992年,他得到中国司法部批准,成为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一家境外律师事务所办事机构,职业牌照是001号。1993年,他又成为最年轻的境外中国司法部委托公证人。
  香江才俊黄英豪的不凡业绩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1993年,他被刚成立一年的香港青年联会吸收为会员。此后,短短几年时间,黄英豪在青年事务方面承担的职衔就达六、七个之多。他利用自己的法律专长,和香港其它青年律师一起,举行多个研讨会、介绍会,举办纪念基本法颁布等活动。i997年,黄英豪被选举为香港最年轻的临时立法会议员,直接参与香港特区成立的历史大事。
  1997年3月,黄英豪联络部分志同道合的同仁发起创立香港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明确提出,这个协会要让青年律师们共聚一堂,加强联系、相互切磋、促进合作、共求发展。这个创意切合青年律师们的需要,一呼百应,创会会员就达200多名,大家公推黄英豪为会长。该协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会员人数已达700余人,成为在香港法律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组织。
  1998年,黄英豪被评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成为香港青年创业与奋斗的楷模。i999年,他继霍震寰、王敏刚、孙大伦、李宗德、李秀恒之后,当选为第七届香港青年联会主席,2000年又连任第八届香港青年联会主席。
  早年在英国留学时,在英国的中国人很少,黄英豪经常感到周围歧视的眼光,还被误认为是日本人,在同一个学校读书的弟弟,有时还会受到外国同学欺负,这些遭遇,使黄英豪更加懂得,自己的根在中国,个人的事业、前途、尊严与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爱国应该是每个生活在香港的中国人的义务,爱国不分左中右。”当选为香港青年联会主席后,黄英豪在开展青联活动中对弘扬爱国主义与“五四”精神极为重视。他特地以青联的名义开通了一个“五四网站”。网站自2000年正式开通以来,成为香港青联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2000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大使馆之后,黄英豪率领的青联组织反应迅速,成为香港第一个赴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慰问的团体、第一批上街游行抗议的团体。黄英豪自豪地说,这也是香港青联成立8年来的首次游行。
  身为香港青年联会主席,黄英豪特别希望生活在香港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中国近代史要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不忘历史,但也要与时俱进往前看。国家要有稳定的环境,才能继续经济建设,整个国家才可能繁荣、富强,年轻人不要被一些空洞的口号所迷惑,民主不会自动带来繁荣。”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在内地的考察与投资日益增多,黄英豪回乡渐频,亲眼目睹祖国在改革开放下日新月异的变化,很是欣慰。长女到美国求学时,中文已成为英美高中的选修课程,这使黄英豪深感祖国的强盛、繁荣、国际地位的提高,与每个中国人的个人荣辱息息相关。
  “爱国不是一句肤浅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体会。”这种实实在在的体会,黄英豪把它落实在青年爱国主义的教育和推广活动中。除担任七、八届香港青年联会主席等职务外,黄英豪还身兼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及港区委员召集人,他联同其它香港青年社团和青年领袖,针对香港青少年的特点,组织他们多回内地考察、交流,让他们看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给香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看到中华民族腾飞的前景,激励广大香港青年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挑起兴港重任。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重视下,目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已较港英时期大大增强,在香港与内地更紧密合作的大形势下,香港的青少年将更自觉地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两岸统一,必须从年轻人开始
  在积极投身爱国主义教育与推广之外,黄英豪还热心于两岸关系的沟通,积极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香港的‘一国两制’,对台湾具有示范作用。”黄英豪说,“香港可以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沟通的中介桥梁。港台之间交流频繁,香港同胞,包括港府在内,有条件为增进两岸了解、加强沟通,从而消除误解,做更多的事情,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与台湾各界包括年轻人的交往中,黄英豪深感海峡两岸过去长时期阻隔,彼此之间有颇多的误解,尤其是陈水扁政府上台以来的种种作为,令部分误解加深,更有必要向台湾的年轻人介绍内地发展的实况,以香港成功实施“一国两制”的亲身体会,呼吁大家求同存异,为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而努力。
  2001年11月10日,黄英豪联同香港25个青年团体和28位青年领袖发起成立了港台青年交流促进会,并担任主席。该促进会成立以来,克服重重困难和波折,多次组织两岸青年的交流活动,接待从台湾来的青年朋友;举办《“爱我中华”两岸四地青年大汇聚》交流考察活动,以坐火车为主的形式,组织港台学生赴内地不同省市考察交流,几年来走访过井冈山、北京、秦皇岛、上海、南京、长沙、韶山、张家界、西安等地;举办《同心协力,振兴中华一一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青年领袖高峰论坛》等;以举办两岸问题演讲会、研讨会和论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两岸交流,向台湾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介绍香港回归以来的情况,为争取台湾民意,促进国家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工作。
  2003年11月5日,由国际青年商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世界杰出青年”评选结果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揭晓,10名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青年获此殊荣。香港律师黄英豪因致力于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当选为本年度“政治、法律及公共事务”界别的“世界杰出青年”。
  站在领奖台上,黄英豪向台下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代表及所有在场人员呼吁,“为了中 国人,为了全世界和我们的下一代,请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促进中国和平统一,从我做起!”话音刚落,便响起热烈的掌声。
  “促进统一,必须从年轻人开始,这是我从事两岸青年交流多年来的体会。”黄英豪说,由于种种原因,加上台湾当局推行渐进式台独的政策,令部分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感到陌生,对祖国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了解不多,甚至有一些误解。大家从台湾电视上可以看到,支持统一、反对台独的大游行当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年轻的面孔较少。这种现象的确发人深省——如果不加强和台湾青年一代的沟通,争取他们对和平统一的认同,将会给统一进程带来新的问题。
  
  “青联”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身为第九、十届全国青联副主席,黄英豪在青年成长成材成功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他说,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起伏,低潮时要靠意志力熬过去,黎明前的一刻是最黑暗的,没有经历失败的磨练是很难真正成长的。坚持学习,持之以恒,才可能会实现人生的目标。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担任青年领军人物所需要的具体条件都有所不同,但必备素质是共通的。”黄英豪认为,当好青年领军人物,首先要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深邃的洞察力。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只有立大志、做大事、站得高、看得远,并持久不懈地奋斗下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青年领军人物还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动员和沟通能力。”黄英豪说,青年领军人物不仅仅是个人做得好,还需要在该行业或领域发挥带头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才能,方可团结、说服、感染、带领更多的人一起走向成功。
  “在当今专业化的知识社会里,领军人物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相应的专业资格,同时,他应该在所在的行业里也做得较为出色,在社会上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否则,就有可能遭到别人质疑。”黄英豪分析说。
  “感知敏锐,判断准确,处事果断,这也是成功者所需具备的素质之一。”熟悉黄英豪的人都知道,黄英豪走路很快,许多人都跟不上他的快步伐。黄英豪做事亦如此,往往是快人一步,获得先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就预见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境外投资者的大量进入,内地各种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因此,1992年,经国家司法部批准,黄英豪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境外律师事务所办事机构——黄乾亨黄英豪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职业牌照是001号。1993年,年仅30岁的他又成为最年轻的境外中国司法部委托公证人。此外,他还独具眼光,抢先投资中国西部,以企业家身份投资四川温江锦丰纸厂和自贡玻璃厂……
  “爱心和善心是现代社会的良好风范,作为领军人物更要注重这一点。要通过为社会服务,尽可能帮助他人,救危扶难,塑造出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黄英豪在律师行业务、社会事务之外,身兼实业家身份,拥有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的10多家集团和公司董事长及董事的头衔。对公益事业,他不遗余力,慷慨解囊,捐款数千万元,支持大学盖体育馆、支持各种文化教育基金,在十几所大学设立奖学金……
  尽管各种事务非常繁忙,但黄英豪对每年一次的全国青联全会非常重视,议程一个不拉。他希望在会后能和全国各地的青联委员们加强联系,“青联委员是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他们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黄英豪肯定地说。
  
  黄英豪先生在纪念全国青联成立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香港的黄英豪,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盛会并发言。我在1993年作为香港青年代表,被增选为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后来被增选为第八届常委,接着又担任了第九屈、第十届的副主席。屈指一算,我在全国青联已经有十七、八年之久,岁月虽然匆匆流逝,但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些年来,配合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全国青联的带领下,我们这些在香港的青联委员,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
  当我刚刚加入全国青联时,正值上世纪90年代初。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渡期中,我们积极主动地在香港团结广大青年,尤其是联合全国青联在香港地区的特邀委员,发起成立了香港青年联会,并以此为主要平台,开展纪念五四爱国运动、宣传推广基本法、支持国家申办奥运等活动,为香港顺利回归及保持繁荣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香港回归后,青年事业得到了国家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青年人的心是相通的。全国青联在香港地区的近百位特邀委员以及各省市青联在香港的上千位特邀委员、都是满怀理想、事业开始有成的青年英才,大家意气相投,相约定期会面,畅谈形势,交流信息,加深友谊,共同合作。我作为港区全国青联委员的召集人,和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007年,胡锦涛主席在视察香港时强调指出,要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国民教育,加强香港和内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我们感到这个指示非常重要。事实上,我们近年来始终把发动和团结香港青年、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全面落实“一国两制”作为工作重点,在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的指导下,与全国青联和各地方青联密切合作,广泛开展了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国民教育和两地青年交流活动。两地青少年交流规模成倍扩大,交流内容不断丰富,交流机制逐步完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由香港青年联会牵头,联合香港上百家各界青年社团共同开展的庆祝五四青年节、心系奥运、庆祝回归以及庆祝建国60周年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吸引了数万名香港和内地青年参与,声势浩大,意义深远,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我们引导香港青年全面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从感情和理智两方面树立起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爱,并把这种爱转化为建设香港、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香港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港台青年交流促进会,推动和开展两岸和港澳地区青年交流活动,让台湾青年充分体验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内地改革发展的辉煌业绩。通过多年来的默默耕耘,我们和台湾主要青年团体都建立了联系,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来香港参加了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岸和港澳地区青年的友谊,扩大了彼此的共识。
  多年参与全国青联的工作,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作为青年人,一定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历史使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工作。身处香港的特殊环境,我们更要发挥独特作用,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落实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要为中华民族和平统一大业献计出力。在这些方面。历任港区全国青联副主席霍震寰、王敏刚、霍震宇、曾智雄等人士,还有香港青年界的许多领袖,都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在此,也要向他们致敬和表示感谢!
  全国青联成立80年来,团结全国各族各界青年,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我作为其中一员,也深感光荣和自豪。在热烈庆祝全国青联60华诞的时刻,我坚信青年永远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和社会时代的先锋,全国青联一定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带领我们团结奋斗,谱写出更加美好的青春篇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