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在京只待了42天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年,是中国历史上时局最动荡、政权更迭最频繁、政局最复杂的年份之一。
  这一年共出现了五个政权组织,包括崇祯的明政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顺治的清政权和南明弘光政权,在北京称帝的就有三个。其中,明政权弊病丛生,积重难返,被取代实属必然;清政权最终把握住机遇,建立了统一国家。而先于清军进入北京的李自成在短短100多天里上演了从“势如破竹”到“兵败如山”的大逆转,在北京42天后就仓皇撤离……

大考不及格


  3月18日,李自成所率主力进抵北京城下,崇祯帝在紫禁城神武门外的煤山上吊自杀。19日,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内城,天下易主,新生的大顺政权取代了已存在277年的朱明王朝。
  如果说李自成进入北京是一场新的考试,他到底是如何作答的呢?
  李自成在北京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稳定京城的社会秩序,如严禁进城的军兵骚扰百姓,惩治违法乱纪行为;清理明朝在京官员达二三千人之多,甄别后再做处理;清点明朝国库仓储,没收皇族宗亲的财产,对官僚进行追赃助饷;向京外派驻官员和军队,接管地方,并为南下征战做准备;问民疾苦,开始着手解决土地等民生问题;准备即位典礼,制定典制和礼仪等等,工作量不可谓不大。
  然而,这些事情却并非都是当时最急迫之大事。
  李自成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控制北京的政局,让国家机器运转起来,稳定社会秩序;首要的军事任务,则是防范关外敌对的清军。但李自成未能认清时局,分不清轻重缓急,对明朝旧官僚贵族不能有效地拉拢,为自己所用。李自成坐失稳定和控制全国的最佳时机,42天的大考,显然是不及格的。

胸无大格局


  李自成第一大错误判断是关外的形势,竟然对山海关外存在多年的清军势力疏于防范,没有派遣重兵防守,显然他对关外的形势相当无知。
  多尔衮则不然,在李自成向明朝发动总攻之时,清廷就曾派人与大顺联络,“协谋同力,并取中原”,企望分割胜利果实。同时,多尔衮和他的谋臣范文程等紧急分析关内外的形势,在他们看来,明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清朝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农民军。
  清军一直在关外观察时局,密切关注山海关的动静,视盘踞在山海关的吴三桂为决胜的筹码。对吴三桂与清军联手之事,大顺军竟浑然不知。
  李自成在北京期间的第二大错误判断是国内的政治形势。在北京,李自成以革命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他始终保持农民的革命本色,对包括崇祯帝在内的明朝统治阶级采取严厉的打击和镇压措施。本来明朝官僚大多希望为新朝效命,但大顺政权对他们登记的目的主要是追赃助饷,此举把明朝官员推到了对立面。
  反观多尔衮,进入北京后他就高调宣布为崇祯帝复仇、“吊民伐罪”,凡明朝原官員只要归降,录用照旧,品级照旧。
  多尔衮充分认识到明朝官员在此动荡之际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所以先利用再管束,此举在政治上也孤立了李自成。所以,李自成大军撤出京城之后的三个月内,原来早已归降的华北地区出现了70余次叛乱事件,大都是官绅地主捕捉了大顺地方官,静观其变。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短短的42天里,李自成的大顺军经历了极盛到大败,一支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队伍,在历史变革时代充满偶然与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因为领导阶层的决策错误,没有能在夺取政权之后及时调整战备策略,对天下大势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革命事业的最终失败,这是值得后人警醒的。
   (摘自《学习时报》)
其他文献
小张是去年分配到东洲镇的公务员,研究生毕业,水水灵灵的一个妹子,一到单位就被分配在镇党政办公室,大家觉得她怎么看怎么是个宝贝疙瘩。  小张觉得这里是自己工作的第一站,要踏实工作、干出成绩,不让领导失望,不负群众期盼。  “小张,书记的第三季度工作总结组织部催得比较急,快点写一下,让我们看看研究生的文笔?”办公室主任老李说。  “沒问题。我写好了给您修改。”  “下周一召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动员
近代以来,颇有些人会如此念叨:岳飞死了,是他太直了,不够会做人。  然而并非如此。  早年岳飞跟随宗泽时,宗泽要教岳飞阵法。岳飞其实喜欢野战,于是说了那句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想说的是后半句,但前半句给老领导面子。宗泽也点头——宗泽大概不会觉得岳飞不会做人。  张用在江西为寇时,岳飞写信劝降。第一句“吾与汝同里”,咱俩同乡,之后就吹自己的战绩,末了说“今吾在此,欲战则
第一,我們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了世界各国坚持自由贸易原则,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共同的意愿。但是,从2019年12月10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最关键的上诉机构将处于停摆状态。国际贸易组织主要的三大功能:组织贸易谈判、进行贸易政策的审议、对贸易争端进行仲裁,而贸易争端的仲裁是具有约束力的,它是世界贸易组织最关键的机制内容,这个机制内容要求它行使职能必须有7名法官,每名法官任期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大国竞相崛起的浪潮,历经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数百年时间里争夺世界霸权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曾一度各领风骚。然而有的盛极一时、没落收场,有的则保持了相对长久的优势。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加之去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世界格局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周期。2018年6月,习近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许倬云 著 理想国 出品  上海三联书店 2020年7月出版  客居美国六十余载,华人史学大家许倬云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历史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敏锐视角,将他在美国客居生涯中印象深刻也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摆回它们所属的文化、制度与社会脉络之中,追溯这些经历背后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源流,讲述从“五月花”号到特朗
20世紀70年代,苏联通过石油出口,极大地改善了自身 经济状况,但是,高油价导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各个国家纷纷调整能源政策,降低石油消费,其中就包括美国。  这一时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被迫处于守势。无论是出于政治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国际能源市场都在酝酿变局。逆向冲击  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这位二流演员出身的总统,却是美国历史上出名的强势总统,他对美国传统上的对苏政策很不满意,提出新观点:“冷战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吸取“明亡于加赋”的历史教训,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特别是康熙皇帝将人头税永远固定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数字上,“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也就是不管国家人口增长多少,永远不再增加税收。后来被总结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人头税摊到土地税中,而且规定新开垦的土地也不再增税。虽然政策这么好,但老百姓的负担还是很重,甚至导致起义接连不断。其实,所
过去我们常认为,公司像一个家庭,员工只要忠诚,就能按部就班地升职加薪,直到退休。但在互联网时代,情况早就不是这样了。在20世纪80年代,有56%的企业高管认为,忠诚的员工理所应当得到公司的长期雇用。但在20世纪90时代,只剩6%的高管抱有这种想法。可以说,家庭关系式的雇佣关系,早就结束了。  既然家庭模式不管用,那怎样才是最好的雇佣关系呢?答案就是“联盟关系”——公司不是一个家庭,而是一支球队。球
一国的外交要在与其他国家互动的过程中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国外交需要顺应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的有效空间和政策手段。在这样一个曲折变化的国际环境下,有效的对外战略需要有适度、合理和良性的战略目标,丰富、灵活、务实的政策手段,较为明确的主次之分和先后选择,以实现更可预期的政策效果。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战略选择大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在洞察国
我们收到旧金山郊外梅西百货的营销产品订单后,迅速寄出了货物,因此当买家几天后打电话说没有收到货时,我很吃惊。我知道货物已经交付,但我不知道那批货在哪儿。  我们的优势之一就是确定性:总是确保货物及时送达。我们没有让买家等待我们解决问题,而是寄出了另一批相同的货物,并且索要了承运人的签字。  几天后,买家再次打来了电话。“我们一直没有收到货。”他用明显失望的语气说道。我知道梅西百货收到了第二批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