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内热针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62例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采用内热针治疗的治疗组(31例)和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31例),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脊椎疼痛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体征、脊柱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之间在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脊柱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的血沉、C反应蛋白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2组组内的BASFI、BASDA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 内热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内热针疗法在改善脊柱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症状、降低致残率、延缓病情等方面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可行,值得探索和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内部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也给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变,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是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运用而生的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
目的 探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在年龄、子宫内膜厚度、体重指数(BMI)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中医药防治E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EC患
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其表面性能密切相关.对医用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是提高其生物相容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在医用金属表面制备陶瓷膜可将金属材料较好的力学性能和陶
学位
瘀血是血液凝滞体内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根据临床实际,提出瘀血形成过程中存在“微瘀”这一早期病态,可存在于多种疾病的初起阶段,认为“微瘀”是血行轻微停滞或瘀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