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叛逆”你“有木有”?看看“80后”的老师怎么说

来源 :第二课堂(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8686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恋”,在过去可能是最容易让家长和老师神经过敏的字眼。可以说,一些家长和老师只要看见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一起,就会怀疑他们“早恋”,然后神经兮兮地观察、担忧、谈心、劝说、告状、批评,该做的可能没做,不该做的可能还做得特别起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对待中学生“早恋”的态度有三种:赞成、反对、中立。一般情况下,当事者赞成,家长和老师是一贯反对的,另外一些同学则保持中立,不予置评。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新潮想法、推行特立独行的时尚“80后”也陆续走上了讲台,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和“叛逆”现象呢?
  【不鼓励不打击】
  小蓉,女,语文老师,任职广东一所民办初中,从教四年。小蓉活泼开朗,文学功底深厚,平时爱看日剧、韩剧、大片、动漫等流行影视,闲时写文章投稿,被网络写手们称作“大神”。因为小蓉知识面广,上课生动,谈吐风趣,爱好又贴近学生,所以很受同学们的喜爱。
  到了初二,小蓉的班里就出现了几对,他们在小蓉面前一点也不避讳,天天大大方方地一起温习、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不久这便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合个影,大家集体起哄,回答不出问题,向对方“眼神求救”,立马引得课堂上哄笑不断。
  对此,小蓉一笑而过,并不干预他们的这些“私事”,因为这几对都属于互相勉励、一起进步的“革命战友型”,通过互相帮助,他们的成绩反而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况且校规严格,他们在学校里也没有出格的行为。
  “我们‘80后’本身就是顶着‘早恋’的罪名成长起来的一代,当时我们都说老师就是‘王母娘娘’,拆散了无数‘鸳鸯’,现在自己做了老师,再看学生间的所谓‘恋爱’,就有一种本能的理解,这事其实很正常。”
  “总觉得‘95后’的孩子到这个年龄,不是我说什么就能改变他们的决定了。而且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与其干预,不如顺其自然,我可是乐见其成的。如果真的出现因为恋爱而影响学习的学生,我想我会引导他们现实一点,现在不是谈的好时机,只有耐心等待,准备充足才能让自己更有魅力,才能捕捉到想要的最好时机,不是吗?现在做普通朋友,是为了以后能一起牵手,风雨兼程嘛。”
  【静观其变是最好的】
  小灰,男,数学老师,任职福建一所普通初中,从教六年,恪尽职守。
  小灰这人平时属于“没脾气型”的老师,有事没事都像个弥勒佛,可一旦严肃起来会有些吓人,所以同学们都知道哪里是底线,哪里是“地雷”。每次接手新的班级,小灰都会找一个牛高马大的“壮汉”当班长,再找个泼辣无敌的“美少女”当副班长,自己遥控指挥,“以民治民”。因为班里的“痞子男”害怕辣妹子,小女孩又敬重“壮汉哥”,所以班级秩序一向不错。
  当发现班里有一对一对的小苗头时,小灰就会不动声色重点督促他们功课的完成状况,适时地把他们放到一个特定群体(如成绩不稳群、潜力巨大现状却不理想群)里去关心。“这种事一般不会特意拎出来处理,放在一个群体中去整治,效果会更好,不然这对‘苦命鸳鸯’知道你是针对他们的,就会叛逆、反抗,越来越难对付。”
  有时也会有学生小心翼翼地询问小灰:“我喜欢上了一个人,该怎么办?”小灰就会用自然随意的神态告诉他:“喜欢一个人很正常,你好好喜欢就行了,但自己的功课别落下,也别去拉别人的后腿。如果你觉得自己对她有帮助,就在她不反感的情况下,和她做好朋友帮助她吧。”
  对于初中生的“早恋”现象,小灰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些“小屁孩”的小情感总是很不稳定的,你很难看到他们会长时间喜欢固定的一个人,总会因为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转移或者淡化或者突变。增加外界的压力,只会让他们生出生死与共的同仇敌忾,这其实只是一种逆反心理,并不是真的恋上了。所以,静观其变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我很尊重他们这样的情感,虽不稳定,却很炽热,毕竟我也曾这样痴狂过嘛。所以只要他们努力的方向不偏移,成绩不差,如果他们能把这段情感坚持到高中、大学,甚至走入社会,我还会祝福他们,因为我很想和这种重情重义的学生做朋友。”
  【所谓恋爱,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早点开始早点结束,然后专心读书吧】
  小幽,英语老师,任职上海市一所普通初中,从教六年,已经毕业的学生暗地里对她的评价是:看上去温柔又有才华,其实很“腹黑”呐。
  这所初中的学生,行为举止大多没规没矩,随随便便,有些人更是不把校纪校规放在眼里,所以学生中恋爱、逃课、打架的事屡屡发生。
  小幽虽然年轻,但很沉得住气,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发现苗头就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告诉学生,谈恋爱会影响学习,学生目前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学习,所以要专心学习……看见就谈,想起就谈,有空就谈,谈到把学生“烦死”,学生在学校也就收敛了,生怕一不小心又被请去谈话,反而浪费了约会玩耍的时间。
  小幽采用的是加油加速的方式,如果情投意合的双方都是守规矩,有人品,也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前途不能放弃的学生,小幽一般任其慢慢发展,不过要约法三章:如果成绩下降,行为出格,就要告诉他们父母。他们为了不把事情“闹大”,便会遵守协议,采用自以为隐秘的方式发展感情。
  如果这一对糊里糊涂,盲目而没有分寸,小幽就会不动声色地“温水煮青蛙”:先用培养他们默契的借口让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值勤,一起做事,一起活动,甚至把他们的座位都调到一起。接触得频繁了,过了火热期,双方也就很清楚地看到了对方的缺点,这时就会产生矛盾和摩擦,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这时小幽就会瞅准机会把这一对调开,分别安排在班上最好看的“萝莉”和“正太”旁边。不久在矛盾、猜疑、赌气、拉不下面子等多重原因下,他们自个儿就分手了。这时小幽会以知心姐姐的身份登场,安慰“失恋”的学生:“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从现在开始,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改正缺点,争取日后让对方刮目相看,后悔分手。如果对方没有回心转意,也没啥关系,以后咱就去找个更好的!”
  班里的小情侣们就这样在小幽暗地里制造的众多陷阱、障碍中分开,用自己一出出“血泪史”给小幽茶余饭后增添了不少精彩八卦。   “现在的中学生要恋爱,你阻止不了,有时适当加把火,帮助他们尽快看到对方的缺点,直面现实,就能冷静地思考,过了疯狂期,就能静下心来读书了。”
  【学生擅维权,老师赔小心】
  中学校园已成为了“95后”学生的天下,新一轮的叛逆狂潮正在掀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95后”的学生难沟通,难教育,不听话。而成为教师队伍新生力量的“80后”老师又是如何看待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呢?
  在家中,“95后”的学生是全家的宝贝,备受家长溺爱,“舍不得打”是家长们的统一心态。于是不少孩子越来越娇纵,等家长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拿起棍棒开打后,往往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家长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学校里,这下便轮到老师头疼了!
  “95后”的学生在富裕、溺爱的环境下成长,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严重,让很多年轻气盛的“80后”教师无奈地操起了“鞭子”。不少老师透露,学生在课堂上大吼大叫,“炫耀”在校外补习班上学到的知识,挑战老师的“权威”。还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不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被老师批评后,不仅出言顶撞,还会用脏话攻击老师。老师一气之下揍学生一顿,结果第二天,就被家长告到了校长办公室。
  现在的学生备受宠爱,对所谓的法律意识、维权渠道懂得不少,投诉方式也更加多样,老师得格外小心。最近,瑞士等西方国家已经容许老师保留一定的体罚权利,但在国内一直被严令禁止。学生在校园里出了点什么事,舆论就把矛头指向老师,在这种压力下,老师又如何“敢打”?
  【温暖的关怀是懂得倾听的源泉】
  “95后”的学生是固执的、骄傲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观念,比如初中时会觉得朋友最重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怀疑,他们也会相信自己认定的朋友,直到……撞上南墙。那些大道理他们其实都懂,但就是厌倦走固定的路,他们想要自己去走,自己去摔打,自己去成长,然后证明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但家长不会给他们“走上歧路”的机会,一有不对,就展开“教育”。
  而现代社会节奏快,家长们时常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注,只一味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补偿,却没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孩子听得最多的却是谁家的孩子成绩多好,谁这次考试得多少分,你怎么就不行等等。听得多了,反抗就多了,反抗多了,说教的自然就更多了。演变到最后,孩子不是不会听,而是已经没有耐心去倾听家长的话了。其实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家人、老师真正的关怀,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渴望,这才是他们愿意倾听的源泉。
  “95后”的学生心里有事也不愿和家长、老师说,不过没关系,因为他们还年轻还单纯,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的身体语言是很丰富的,一句惊喜的尖叫,一个快乐的跳跃,一次浅浅的低头,一个无精打采的眼神,一声失意的叹息,都蕴含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注意倾听和理解他们的肢体语言,用心、用爱去观察体会他们的心情,积极与他们沟通,而不是告诉他们如何按大人的要求去做,这样他们就会越来越愿意对你倾诉,也愿意倾听你的意见。
  【尊重和理解依旧是沟通的法宝】
  许多“95后”的学生表示,其实只要是友善平和的、平等尊重的、不说教的,他们都会乐意接受,尤其当对方的话题还非常对他们的胃口时,比如新奇的事物,还有他们不知道的趣事等。
  “请别把我们当孩子,即使我们的确是孩子,因为‘95后’的孩子大多是相当自负而骄傲的。而一旦我们接受、喜欢一个人后,会更爱听他的话,因为我们对于感情会相当信任和执著,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也的确需要一些人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而你是否有这个耐心先跟我们交朋友?”
  钱老师是位“80后”教师,她有个“私家珍藏”——一个紫色的盒子里装满了学生写给她的纸条:不敢对喜欢的女孩子表白,学不好数学的苦恼,被老师当堂批评的不解,看到爸妈吵架的难过……学生的心里话都在里面。“每一张纸条我都会认真回复,也是自己的心里话,你很难相信我会跟我的学生说‘老师压力也很大,赚钱很不容易,累极了也会哭’这样的话。这样的事情可能‘70后’老师就不会做。”
  有时老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跟学生说:“其实老师也是个满身缺点的人,只是比你们早几年改正而已。”这比一味指责学生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而需要改正的说教有效得多。
  给予“95后”的学生一些理解和尊重,会让他们更亲近更信服你。
  【每一代人都有叛逆期】
  无论哪个时代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似乎都有调皮、叛逆、不听话的阶段,父母和老师们小时候难道没被长辈拿着拖鞋、扫帚追打过?没被罚跪过搓衣板?
  可见,每一代人的青少年时期,都有不懂事的行为,也都有被打骂教育的经历,自然也都做出过一定程度的反抗和叛逆,可当他们长大了,成熟了,该承担起的责任,他们依旧会承担,做得也不比前辈们差。没有哪一代人在中学时代,是不调皮的,变的只是不同时代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而已。随着社会的进步,体罚暴力不再是教育的惩罚手段,“80后”的教师越来越提倡的是人文关怀,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要。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俱乐部简介:    有人说:“聪明的大脑是‘玩’出来的!”这句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智力是一个人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在能力,人们习惯用智商(I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状况,智商越大,表明一个人的智力越高“挑战IQ俱乐部”以活跃思维启迪创意开发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各种智力游戏形式,锻炼你的逻辑数学能力视觉空间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等让你在经历大脑体操和智慧
我喜欢回忆,回忆是巡视我的心灵家园,是踩着心灵鼓点的妙曼舞蹈。心灵家园里那道最美丽的风景,当属引导我做人并开启我智慧之门的老师们。  初一时教我英语的是申文香老师,一个极像妈妈的老师,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上冬天的英语课。  申老师一站上讲台,就让我们全体起立,双臂前伸平举,十指快速而用力地伸开合拢,反反复复,直到手不再冰冷。而后就让我们使劲地跺脚。这个过程结束后,浑身有了热量的我们才进入学习状态。  
我的外公已经七十多岁了,背有些驼,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已经没了往年的敏捷。但是,他一直对我极其疼爱。  那天,我在学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放学回家时,我的心情沉甸甸的。晚饭后,我正在写作业,“吱呀”一声,外公轻轻推开了我房间的门,我的思路被打断了。  我摔下笔,不耐烦地问:“怎么了?有事快说!”外公讨好地说:“闻闻,我年纪大了,帮我看看这药怎么吃好吗?”  我回头一看,没好气地说:“这药你不是每天都
安德鲁·艾伯特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时,艾伯特教授现场做了一个调查,问题是“你是否欺负过学弟学妹”。调查结果很快就统计出来了,10%的学生回答了“是”,90%的学生回答了“否”。接着,艾伯特教授又做了一个调查,问题是“你是否被学长欺负过”。调查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几乎一模一样,但是结果却天差地别。这次有90%的学生回答了“是”,而只有10
“噔噔噔……”不用想,听听这特有的脚步声,就能肯定是“鲁智深”来了!  我班谁有这能耐敢挑战“鲁智深”呢?我环顾四周,没有发现英雄出现。我只看见人群之中,有人听到“鲁智深”三个字,就纷纷逃出了教室。  你问“鲁智深”是谁?“鲁智深”,我校的重量级人物,身高1?郾75米,体重100公斤,形似铁塔,吼声如雷。他所到之处,大家无不是仰视的目光。他学习成绩不好,却爱打抱不平,曾经打跑过学校里三任“泼皮冠军
卷卷老师:讲述科学小实验的导师,中学物理教师,同学们眼中无所不能的“神人”,因为头发天生卷曲而得此别名。  小 璇:卷卷老师的女儿,初二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来解答心中的“为什么”。  小 博:与小璇同龄的邻居家的孩子,人小胆大,好奇心非常重。  小 斐:小博的双胞胎妹妹,既喜欢看热闹,又喜欢亲手尝试一探究竟。  小璇的妈妈端来一盘洗好的苹果,卷卷老师拿起一个苹果说道:“据说大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
分式是中考的命题热点。现结合2017年中考试题对分式考查的考点进行归类例析,以帮助同学们对最新的考題方向有所把握。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都道出了反省对于成长的意义。请你以“反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②题目自拟;  ③文体自定;  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  ⑤文章
卷卷老师:讲述科学小实验的导师,中学物理教师,同学们眼中无所不能的“神人”,因为头发天生卷曲而得此别名。  小 璇:卷卷老师的女儿,初二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来解答心中的“为什么”。  小 博:与小璇同龄的邻居家的孩子,人小胆大,好奇心非常重。  小 斐:小博的双胞胎妹妹,既喜欢看热闹,又喜欢亲手尝试一探究竟。  实验一:自制简易放大镜  【实验器材】 玻璃板、水、玻璃杯、铁丝。  【实验内容】 第一
你也许注意过,人们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无意义的动作。譬如,某人忘记了自己住处的门牌号码,他在一时的手足无措之际,不是低首进行正常的思索,却频频地看自己的手表。这是一种典型的动作差错。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犯动作的差错、语言的失误和思想上的疏忽。这些差错在一般情况下仅仅逗人一笑,但是有时候却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危险。把“左”说成“右”是人们常有的口误,但是如果一个机场的导航人员要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