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恋”,在过去可能是最容易让家长和老师神经过敏的字眼。可以说,一些家长和老师只要看见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一起,就会怀疑他们“早恋”,然后神经兮兮地观察、担忧、谈心、劝说、告状、批评,该做的可能没做,不该做的可能还做得特别起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对待中学生“早恋”的态度有三种:赞成、反对、中立。一般情况下,当事者赞成,家长和老师是一贯反对的,另外一些同学则保持中立,不予置评。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新潮想法、推行特立独行的时尚“80后”也陆续走上了讲台,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和“叛逆”现象呢?
【不鼓励不打击】
小蓉,女,语文老师,任职广东一所民办初中,从教四年。小蓉活泼开朗,文学功底深厚,平时爱看日剧、韩剧、大片、动漫等流行影视,闲时写文章投稿,被网络写手们称作“大神”。因为小蓉知识面广,上课生动,谈吐风趣,爱好又贴近学生,所以很受同学们的喜爱。
到了初二,小蓉的班里就出现了几对,他们在小蓉面前一点也不避讳,天天大大方方地一起温习、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不久这便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合个影,大家集体起哄,回答不出问题,向对方“眼神求救”,立马引得课堂上哄笑不断。
对此,小蓉一笑而过,并不干预他们的这些“私事”,因为这几对都属于互相勉励、一起进步的“革命战友型”,通过互相帮助,他们的成绩反而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况且校规严格,他们在学校里也没有出格的行为。
“我们‘80后’本身就是顶着‘早恋’的罪名成长起来的一代,当时我们都说老师就是‘王母娘娘’,拆散了无数‘鸳鸯’,现在自己做了老师,再看学生间的所谓‘恋爱’,就有一种本能的理解,这事其实很正常。”
“总觉得‘95后’的孩子到这个年龄,不是我说什么就能改变他们的决定了。而且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与其干预,不如顺其自然,我可是乐见其成的。如果真的出现因为恋爱而影响学习的学生,我想我会引导他们现实一点,现在不是谈的好时机,只有耐心等待,准备充足才能让自己更有魅力,才能捕捉到想要的最好时机,不是吗?现在做普通朋友,是为了以后能一起牵手,风雨兼程嘛。”
【静观其变是最好的】
小灰,男,数学老师,任职福建一所普通初中,从教六年,恪尽职守。
小灰这人平时属于“没脾气型”的老师,有事没事都像个弥勒佛,可一旦严肃起来会有些吓人,所以同学们都知道哪里是底线,哪里是“地雷”。每次接手新的班级,小灰都会找一个牛高马大的“壮汉”当班长,再找个泼辣无敌的“美少女”当副班长,自己遥控指挥,“以民治民”。因为班里的“痞子男”害怕辣妹子,小女孩又敬重“壮汉哥”,所以班级秩序一向不错。
当发现班里有一对一对的小苗头时,小灰就会不动声色重点督促他们功课的完成状况,适时地把他们放到一个特定群体(如成绩不稳群、潜力巨大现状却不理想群)里去关心。“这种事一般不会特意拎出来处理,放在一个群体中去整治,效果会更好,不然这对‘苦命鸳鸯’知道你是针对他们的,就会叛逆、反抗,越来越难对付。”
有时也会有学生小心翼翼地询问小灰:“我喜欢上了一个人,该怎么办?”小灰就会用自然随意的神态告诉他:“喜欢一个人很正常,你好好喜欢就行了,但自己的功课别落下,也别去拉别人的后腿。如果你觉得自己对她有帮助,就在她不反感的情况下,和她做好朋友帮助她吧。”
对于初中生的“早恋”现象,小灰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些“小屁孩”的小情感总是很不稳定的,你很难看到他们会长时间喜欢固定的一个人,总会因为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转移或者淡化或者突变。增加外界的压力,只会让他们生出生死与共的同仇敌忾,这其实只是一种逆反心理,并不是真的恋上了。所以,静观其变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我很尊重他们这样的情感,虽不稳定,却很炽热,毕竟我也曾这样痴狂过嘛。所以只要他们努力的方向不偏移,成绩不差,如果他们能把这段情感坚持到高中、大学,甚至走入社会,我还会祝福他们,因为我很想和这种重情重义的学生做朋友。”
【所谓恋爱,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早点开始早点结束,然后专心读书吧】
小幽,英语老师,任职上海市一所普通初中,从教六年,已经毕业的学生暗地里对她的评价是:看上去温柔又有才华,其实很“腹黑”呐。
这所初中的学生,行为举止大多没规没矩,随随便便,有些人更是不把校纪校规放在眼里,所以学生中恋爱、逃课、打架的事屡屡发生。
小幽虽然年轻,但很沉得住气,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发现苗头就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告诉学生,谈恋爱会影响学习,学生目前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学习,所以要专心学习……看见就谈,想起就谈,有空就谈,谈到把学生“烦死”,学生在学校也就收敛了,生怕一不小心又被请去谈话,反而浪费了约会玩耍的时间。
小幽采用的是加油加速的方式,如果情投意合的双方都是守规矩,有人品,也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前途不能放弃的学生,小幽一般任其慢慢发展,不过要约法三章:如果成绩下降,行为出格,就要告诉他们父母。他们为了不把事情“闹大”,便会遵守协议,采用自以为隐秘的方式发展感情。
如果这一对糊里糊涂,盲目而没有分寸,小幽就会不动声色地“温水煮青蛙”:先用培养他们默契的借口让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值勤,一起做事,一起活动,甚至把他们的座位都调到一起。接触得频繁了,过了火热期,双方也就很清楚地看到了对方的缺点,这时就会产生矛盾和摩擦,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这时小幽就会瞅准机会把这一对调开,分别安排在班上最好看的“萝莉”和“正太”旁边。不久在矛盾、猜疑、赌气、拉不下面子等多重原因下,他们自个儿就分手了。这时小幽会以知心姐姐的身份登场,安慰“失恋”的学生:“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从现在开始,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改正缺点,争取日后让对方刮目相看,后悔分手。如果对方没有回心转意,也没啥关系,以后咱就去找个更好的!”
班里的小情侣们就这样在小幽暗地里制造的众多陷阱、障碍中分开,用自己一出出“血泪史”给小幽茶余饭后增添了不少精彩八卦。 “现在的中学生要恋爱,你阻止不了,有时适当加把火,帮助他们尽快看到对方的缺点,直面现实,就能冷静地思考,过了疯狂期,就能静下心来读书了。”
【学生擅维权,老师赔小心】
中学校园已成为了“95后”学生的天下,新一轮的叛逆狂潮正在掀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95后”的学生难沟通,难教育,不听话。而成为教师队伍新生力量的“80后”老师又是如何看待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呢?
在家中,“95后”的学生是全家的宝贝,备受家长溺爱,“舍不得打”是家长们的统一心态。于是不少孩子越来越娇纵,等家长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拿起棍棒开打后,往往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家长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学校里,这下便轮到老师头疼了!
“95后”的学生在富裕、溺爱的环境下成长,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严重,让很多年轻气盛的“80后”教师无奈地操起了“鞭子”。不少老师透露,学生在课堂上大吼大叫,“炫耀”在校外补习班上学到的知识,挑战老师的“权威”。还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不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被老师批评后,不仅出言顶撞,还会用脏话攻击老师。老师一气之下揍学生一顿,结果第二天,就被家长告到了校长办公室。
现在的学生备受宠爱,对所谓的法律意识、维权渠道懂得不少,投诉方式也更加多样,老师得格外小心。最近,瑞士等西方国家已经容许老师保留一定的体罚权利,但在国内一直被严令禁止。学生在校园里出了点什么事,舆论就把矛头指向老师,在这种压力下,老师又如何“敢打”?
【温暖的关怀是懂得倾听的源泉】
“95后”的学生是固执的、骄傲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观念,比如初中时会觉得朋友最重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怀疑,他们也会相信自己认定的朋友,直到……撞上南墙。那些大道理他们其实都懂,但就是厌倦走固定的路,他们想要自己去走,自己去摔打,自己去成长,然后证明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但家长不会给他们“走上歧路”的机会,一有不对,就展开“教育”。
而现代社会节奏快,家长们时常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注,只一味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补偿,却没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孩子听得最多的却是谁家的孩子成绩多好,谁这次考试得多少分,你怎么就不行等等。听得多了,反抗就多了,反抗多了,说教的自然就更多了。演变到最后,孩子不是不会听,而是已经没有耐心去倾听家长的话了。其实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家人、老师真正的关怀,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渴望,这才是他们愿意倾听的源泉。
“95后”的学生心里有事也不愿和家长、老师说,不过没关系,因为他们还年轻还单纯,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的身体语言是很丰富的,一句惊喜的尖叫,一个快乐的跳跃,一次浅浅的低头,一个无精打采的眼神,一声失意的叹息,都蕴含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注意倾听和理解他们的肢体语言,用心、用爱去观察体会他们的心情,积极与他们沟通,而不是告诉他们如何按大人的要求去做,这样他们就会越来越愿意对你倾诉,也愿意倾听你的意见。
【尊重和理解依旧是沟通的法宝】
许多“95后”的学生表示,其实只要是友善平和的、平等尊重的、不说教的,他们都会乐意接受,尤其当对方的话题还非常对他们的胃口时,比如新奇的事物,还有他们不知道的趣事等。
“请别把我们当孩子,即使我们的确是孩子,因为‘95后’的孩子大多是相当自负而骄傲的。而一旦我们接受、喜欢一个人后,会更爱听他的话,因为我们对于感情会相当信任和执著,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也的确需要一些人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而你是否有这个耐心先跟我们交朋友?”
钱老师是位“80后”教师,她有个“私家珍藏”——一个紫色的盒子里装满了学生写给她的纸条:不敢对喜欢的女孩子表白,学不好数学的苦恼,被老师当堂批评的不解,看到爸妈吵架的难过……学生的心里话都在里面。“每一张纸条我都会认真回复,也是自己的心里话,你很难相信我会跟我的学生说‘老师压力也很大,赚钱很不容易,累极了也会哭’这样的话。这样的事情可能‘70后’老师就不会做。”
有时老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跟学生说:“其实老师也是个满身缺点的人,只是比你们早几年改正而已。”这比一味指责学生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而需要改正的说教有效得多。
给予“95后”的学生一些理解和尊重,会让他们更亲近更信服你。
【每一代人都有叛逆期】
无论哪个时代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似乎都有调皮、叛逆、不听话的阶段,父母和老师们小时候难道没被长辈拿着拖鞋、扫帚追打过?没被罚跪过搓衣板?
可见,每一代人的青少年时期,都有不懂事的行为,也都有被打骂教育的经历,自然也都做出过一定程度的反抗和叛逆,可当他们长大了,成熟了,该承担起的责任,他们依旧会承担,做得也不比前辈们差。没有哪一代人在中学时代,是不调皮的,变的只是不同时代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而已。随着社会的进步,体罚暴力不再是教育的惩罚手段,“80后”的教师越来越提倡的是人文关怀,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要。
(编辑 文 墨)
对待中学生“早恋”的态度有三种:赞成、反对、中立。一般情况下,当事者赞成,家长和老师是一贯反对的,另外一些同学则保持中立,不予置评。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新潮想法、推行特立独行的时尚“80后”也陆续走上了讲台,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和“叛逆”现象呢?
【不鼓励不打击】
小蓉,女,语文老师,任职广东一所民办初中,从教四年。小蓉活泼开朗,文学功底深厚,平时爱看日剧、韩剧、大片、动漫等流行影视,闲时写文章投稿,被网络写手们称作“大神”。因为小蓉知识面广,上课生动,谈吐风趣,爱好又贴近学生,所以很受同学们的喜爱。
到了初二,小蓉的班里就出现了几对,他们在小蓉面前一点也不避讳,天天大大方方地一起温习、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不久这便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合个影,大家集体起哄,回答不出问题,向对方“眼神求救”,立马引得课堂上哄笑不断。
对此,小蓉一笑而过,并不干预他们的这些“私事”,因为这几对都属于互相勉励、一起进步的“革命战友型”,通过互相帮助,他们的成绩反而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况且校规严格,他们在学校里也没有出格的行为。
“我们‘80后’本身就是顶着‘早恋’的罪名成长起来的一代,当时我们都说老师就是‘王母娘娘’,拆散了无数‘鸳鸯’,现在自己做了老师,再看学生间的所谓‘恋爱’,就有一种本能的理解,这事其实很正常。”
“总觉得‘95后’的孩子到这个年龄,不是我说什么就能改变他们的决定了。而且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与其干预,不如顺其自然,我可是乐见其成的。如果真的出现因为恋爱而影响学习的学生,我想我会引导他们现实一点,现在不是谈的好时机,只有耐心等待,准备充足才能让自己更有魅力,才能捕捉到想要的最好时机,不是吗?现在做普通朋友,是为了以后能一起牵手,风雨兼程嘛。”
【静观其变是最好的】
小灰,男,数学老师,任职福建一所普通初中,从教六年,恪尽职守。
小灰这人平时属于“没脾气型”的老师,有事没事都像个弥勒佛,可一旦严肃起来会有些吓人,所以同学们都知道哪里是底线,哪里是“地雷”。每次接手新的班级,小灰都会找一个牛高马大的“壮汉”当班长,再找个泼辣无敌的“美少女”当副班长,自己遥控指挥,“以民治民”。因为班里的“痞子男”害怕辣妹子,小女孩又敬重“壮汉哥”,所以班级秩序一向不错。
当发现班里有一对一对的小苗头时,小灰就会不动声色重点督促他们功课的完成状况,适时地把他们放到一个特定群体(如成绩不稳群、潜力巨大现状却不理想群)里去关心。“这种事一般不会特意拎出来处理,放在一个群体中去整治,效果会更好,不然这对‘苦命鸳鸯’知道你是针对他们的,就会叛逆、反抗,越来越难对付。”
有时也会有学生小心翼翼地询问小灰:“我喜欢上了一个人,该怎么办?”小灰就会用自然随意的神态告诉他:“喜欢一个人很正常,你好好喜欢就行了,但自己的功课别落下,也别去拉别人的后腿。如果你觉得自己对她有帮助,就在她不反感的情况下,和她做好朋友帮助她吧。”
对于初中生的“早恋”现象,小灰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些“小屁孩”的小情感总是很不稳定的,你很难看到他们会长时间喜欢固定的一个人,总会因为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转移或者淡化或者突变。增加外界的压力,只会让他们生出生死与共的同仇敌忾,这其实只是一种逆反心理,并不是真的恋上了。所以,静观其变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我很尊重他们这样的情感,虽不稳定,却很炽热,毕竟我也曾这样痴狂过嘛。所以只要他们努力的方向不偏移,成绩不差,如果他们能把这段情感坚持到高中、大学,甚至走入社会,我还会祝福他们,因为我很想和这种重情重义的学生做朋友。”
【所谓恋爱,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早点开始早点结束,然后专心读书吧】
小幽,英语老师,任职上海市一所普通初中,从教六年,已经毕业的学生暗地里对她的评价是:看上去温柔又有才华,其实很“腹黑”呐。
这所初中的学生,行为举止大多没规没矩,随随便便,有些人更是不把校纪校规放在眼里,所以学生中恋爱、逃课、打架的事屡屡发生。
小幽虽然年轻,但很沉得住气,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发现苗头就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告诉学生,谈恋爱会影响学习,学生目前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学习,所以要专心学习……看见就谈,想起就谈,有空就谈,谈到把学生“烦死”,学生在学校也就收敛了,生怕一不小心又被请去谈话,反而浪费了约会玩耍的时间。
小幽采用的是加油加速的方式,如果情投意合的双方都是守规矩,有人品,也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前途不能放弃的学生,小幽一般任其慢慢发展,不过要约法三章:如果成绩下降,行为出格,就要告诉他们父母。他们为了不把事情“闹大”,便会遵守协议,采用自以为隐秘的方式发展感情。
如果这一对糊里糊涂,盲目而没有分寸,小幽就会不动声色地“温水煮青蛙”:先用培养他们默契的借口让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值勤,一起做事,一起活动,甚至把他们的座位都调到一起。接触得频繁了,过了火热期,双方也就很清楚地看到了对方的缺点,这时就会产生矛盾和摩擦,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这时小幽就会瞅准机会把这一对调开,分别安排在班上最好看的“萝莉”和“正太”旁边。不久在矛盾、猜疑、赌气、拉不下面子等多重原因下,他们自个儿就分手了。这时小幽会以知心姐姐的身份登场,安慰“失恋”的学生:“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从现在开始,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改正缺点,争取日后让对方刮目相看,后悔分手。如果对方没有回心转意,也没啥关系,以后咱就去找个更好的!”
班里的小情侣们就这样在小幽暗地里制造的众多陷阱、障碍中分开,用自己一出出“血泪史”给小幽茶余饭后增添了不少精彩八卦。 “现在的中学生要恋爱,你阻止不了,有时适当加把火,帮助他们尽快看到对方的缺点,直面现实,就能冷静地思考,过了疯狂期,就能静下心来读书了。”
【学生擅维权,老师赔小心】
中学校园已成为了“95后”学生的天下,新一轮的叛逆狂潮正在掀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95后”的学生难沟通,难教育,不听话。而成为教师队伍新生力量的“80后”老师又是如何看待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呢?
在家中,“95后”的学生是全家的宝贝,备受家长溺爱,“舍不得打”是家长们的统一心态。于是不少孩子越来越娇纵,等家长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拿起棍棒开打后,往往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家长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学校里,这下便轮到老师头疼了!
“95后”的学生在富裕、溺爱的环境下成长,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严重,让很多年轻气盛的“80后”教师无奈地操起了“鞭子”。不少老师透露,学生在课堂上大吼大叫,“炫耀”在校外补习班上学到的知识,挑战老师的“权威”。还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不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被老师批评后,不仅出言顶撞,还会用脏话攻击老师。老师一气之下揍学生一顿,结果第二天,就被家长告到了校长办公室。
现在的学生备受宠爱,对所谓的法律意识、维权渠道懂得不少,投诉方式也更加多样,老师得格外小心。最近,瑞士等西方国家已经容许老师保留一定的体罚权利,但在国内一直被严令禁止。学生在校园里出了点什么事,舆论就把矛头指向老师,在这种压力下,老师又如何“敢打”?
【温暖的关怀是懂得倾听的源泉】
“95后”的学生是固执的、骄傲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观念,比如初中时会觉得朋友最重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怀疑,他们也会相信自己认定的朋友,直到……撞上南墙。那些大道理他们其实都懂,但就是厌倦走固定的路,他们想要自己去走,自己去摔打,自己去成长,然后证明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但家长不会给他们“走上歧路”的机会,一有不对,就展开“教育”。
而现代社会节奏快,家长们时常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注,只一味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补偿,却没有时间和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孩子听得最多的却是谁家的孩子成绩多好,谁这次考试得多少分,你怎么就不行等等。听得多了,反抗就多了,反抗多了,说教的自然就更多了。演变到最后,孩子不是不会听,而是已经没有耐心去倾听家长的话了。其实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家人、老师真正的关怀,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渴望,这才是他们愿意倾听的源泉。
“95后”的学生心里有事也不愿和家长、老师说,不过没关系,因为他们还年轻还单纯,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的身体语言是很丰富的,一句惊喜的尖叫,一个快乐的跳跃,一次浅浅的低头,一个无精打采的眼神,一声失意的叹息,都蕴含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注意倾听和理解他们的肢体语言,用心、用爱去观察体会他们的心情,积极与他们沟通,而不是告诉他们如何按大人的要求去做,这样他们就会越来越愿意对你倾诉,也愿意倾听你的意见。
【尊重和理解依旧是沟通的法宝】
许多“95后”的学生表示,其实只要是友善平和的、平等尊重的、不说教的,他们都会乐意接受,尤其当对方的话题还非常对他们的胃口时,比如新奇的事物,还有他们不知道的趣事等。
“请别把我们当孩子,即使我们的确是孩子,因为‘95后’的孩子大多是相当自负而骄傲的。而一旦我们接受、喜欢一个人后,会更爱听他的话,因为我们对于感情会相当信任和执著,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也的确需要一些人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而你是否有这个耐心先跟我们交朋友?”
钱老师是位“80后”教师,她有个“私家珍藏”——一个紫色的盒子里装满了学生写给她的纸条:不敢对喜欢的女孩子表白,学不好数学的苦恼,被老师当堂批评的不解,看到爸妈吵架的难过……学生的心里话都在里面。“每一张纸条我都会认真回复,也是自己的心里话,你很难相信我会跟我的学生说‘老师压力也很大,赚钱很不容易,累极了也会哭’这样的话。这样的事情可能‘70后’老师就不会做。”
有时老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跟学生说:“其实老师也是个满身缺点的人,只是比你们早几年改正而已。”这比一味指责学生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而需要改正的说教有效得多。
给予“95后”的学生一些理解和尊重,会让他们更亲近更信服你。
【每一代人都有叛逆期】
无论哪个时代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似乎都有调皮、叛逆、不听话的阶段,父母和老师们小时候难道没被长辈拿着拖鞋、扫帚追打过?没被罚跪过搓衣板?
可见,每一代人的青少年时期,都有不懂事的行为,也都有被打骂教育的经历,自然也都做出过一定程度的反抗和叛逆,可当他们长大了,成熟了,该承担起的责任,他们依旧会承担,做得也不比前辈们差。没有哪一代人在中学时代,是不调皮的,变的只是不同时代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而已。随着社会的进步,体罚暴力不再是教育的惩罚手段,“80后”的教师越来越提倡的是人文关怀,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要。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