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ankc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会计信息化、国际化的进程加速,职场对于中职会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职场的需求,中职会计教学必须更新会计教学理念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努力探索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的教学研究发现,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和职业适应能力,实现校园和职场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会计;一体化;会计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注重技能转变为注重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工作中必须更新会计教学理念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努力探索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扎实的会计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形成职场需要的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滲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企业选拔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我们通过近几年企业到学校选拔学生的考核内容和教师到企业调研的结果分析发现,现代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历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不仅希望学生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希望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合作能力等会计职业素养。而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在招人时找不到满意的人才,加重中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中职会计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还存在问题。尽管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企业对于会计职业素养的要求,但是却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些学校在会计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有效果良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会计职业素养方面都只是通过开设德育课来完成。由于中职生源的整体素质不高等原因,学生对于德育课很不重视,导致德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不少学生的职业素养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三)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对会计职业素养的深度认识。从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年龄小,阅历浅,心理还不成熟,从众心理较严重,并且大多数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或多或少存在心理上的自卑和失意,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上都存在着欠缺,更没有意识到已经身处在人生的转折点,没有做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准备。这些将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难以较快的融入到职场中,甚至会与职场发生冲突,使个人在职场的成长受限。
  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校与职场“无缝对接”,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和职业适应能力,有效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职场的“时间差”。
  二、在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会计职业素养的内涵
  我们认为,会计职业素养就是会计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我们可以借用管理学中的“冰山模型”来解释职业素养的内涵。一个职业人的全部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浮出水面1/8的部分就代表着这个职业人所拥有的学历、学识、获得的荣誉等显性素养,这一部分体现在中职会计学生身上的就是他们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证书等;水面以下的7/8则是这个职业人的理想、意识、习惯、行为态度、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在素质,具体的就体现为他所具有的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隐性素养。而这一部分隐性素养则正是我们绝大部分中职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所忽视的或者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学中进行好好培养的部分。
  三、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渗透素养意识
  我国的中职教育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是普遍出现生源危机,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困难,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从事跟会计相关专业的工作。中职学校遭遇的双重困境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可以用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会计职业素养教育这种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关乎学校生存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不仅应该把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始终,而且要给通过入学教育、课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具有自我成长、自我素养的意识,真正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
  我们按照社会需求及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整合课程资源,构建了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包括《会计基础与实训》《会计岗位技能》等培养会计专业技能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而且还开设了《沟通的艺术》、、《团队合作》等12门会计职业素养课程贯穿学生3年职业生涯的学习。我们通过理实一体化的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从事会计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专业品质。同时在这些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和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真正做到跟职场“无缝对接”,有效缩短学生跟职场的“职业差”,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较多的采用分组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将学生分组组建模拟财务部,每组的学生分别按照财务部门的人员设置,担任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等职务,并且由财务主管根据组员的能力确定岗位,分配任务。同时,我们将会计业务的处理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分解,在实训的过程中不停的轮换岗位。这样同样的操作资料会随着学生不同的业务能力、处理方式、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这时候,讲师就根据这个事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职场心理和行为进行剖析,并适当作出指导,引导学生往职业化方向发展,于无形中将我们职业素养的精髓渗透到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同时,我们将课堂模拟职场,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我们将学生和员工合一,老师和师傅合一,学习过程和生产产品过程合一。老师成为“师傅”,学生成为“员工”,学习就是生产的需要。这样学生会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身份重新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会以“职业人”的身份去衡量自己,会尽可能多的用“职场思维”去思考问题,处理事件,于无形之中养成会计职业素养。
  (四)完善实训教学,践行理实一体
  我们建设了将教室和实训室功能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代表零售商业企业会计的校园超市实训基地,代表制造业企业会计的校办工厂等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训教学场所。学生在这些场所里边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实践专业技能,可以在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的同时,有效的促进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的形成。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拓展训练游戏、专题讲座、技能竞赛、职业素养践行小分队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实训教学。目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具有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上岗资格和专业技能,而且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五)渗透企业文化,加强校企合作
  在渗透了会计职业素养的理实一体化会计教学模式下,我们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的校园文化中。我们除了将企业推崇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贯穿于会计一体化课堂的始终,而且还将实训场所包装为企业的“车间”,将教室、宿舍、食堂、走廊等公共区域都挂上了行业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名人名言等,让学生随时随地看到、想到、悟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六)强化师资力量,服务课程体系
  在师资建设中,我们制定了激励措施鼓励优秀的会计专业课教师加入到学校的“职业素养文化传播中心”,系统的学习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并将该课程有效的融入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还鼓励专业教师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提高业务水平;也派遣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此外,还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从企业、行业中聘用会计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跟专业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与教研活动,带动整体师资队伍会计职业素养的提高,于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七)改革课程评价,创新培养模式
  我们的课程评价体系基于会计实训的全过程,实行技能、态度、能力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内容,采用阶段测试、课堂观察、专题调查、问卷调查、项目报告、论文答辩及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实行校内教师评价、企业与社会评价及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等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模式。这样的考核模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会计职业素养,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技能、素养双养成。
  四、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的成效——以东莞理工学校为例
  我们东莞理工学校经过近4年在会计一体化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通过对09级至12级近650名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职业人”,学会了用“职场思维”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成长意识超强,都会有意识培养职场需要的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模式下毕业的学生更加贴近行业和企业要求,有效地提高了会计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毕业后就能就业,就业后就能胜任,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伟.论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2(4)
  [2]王亚盛.职业素质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
  [3]杜新安.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
其他文献
龋病会造成牙体硬组织结构上的缺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细菌等微生物进一步侵袭并感染根管系统,导致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目标是清除感染、修复硬组
利用1961-2007年降雪初始日期、终止日期以及降雪初、终日间天数资料,详细地分析了降雪初始日期、终止日期以及降雪初、终日间天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情况、突变和周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