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牧牛风俗画”兴盛的成因与审美特色

来源 :文化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430lusof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发达的农耕文明,而"牛耕"则是其重要标志和视觉符号,宋代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鼎盛时期,民族传统绘画中的牧牛题材风俗画也在宋代发展成熟。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展是牧牛题材风俗画成熟的现实基础;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理学的兴起又为牧牛系列风俗画注入了人文意趣和精神内涵;画院体制的完善为牧牛题材风俗画审美特征的形成保证了相应的创作主体,从而产生了艺术形式完美、文化品格精雅、审美内涵丰厚的系列牧牛风俗画作品,其审美特征就是气象浑成、含蓄平淡、恬静和悦的典型的理学美学风貌。
其他文献
氟康唑是三唑类第3代抗真菌药,对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强力而特异地抑制真菌细胞膜的麦角甾醇的合成,使真菌细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从而抑制真菌生长或
微光  2019.7.6—2019.8.18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继2018年“超时空影像展”之后,“影像展”已成为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每年夏天的主打展览。2019年,“微光展!”在“影像展”的基础上,对主题题材、立意面向进行了扩展,邀请了六组艺术家,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式,关注儿童、建筑工人、生命、生态……“微光”在他们的诠释下宛若黑暗中的一束光,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一楼展厅的主题为“儿童”,
患者,女、56岁,因发热、全身无力、食欲不振、恶心、伴有上腹部不适、腹胀来院就诊.体检:T 36.5℃,P 78次/min,R 19次/min,BP 115/90 mmHg,血尿便检查均正常,ALT100 u·L-1,H